春天正確的開啟方式是朋友圈瀰漫著野菜的芳香。樹上摘的,地裡採的,紅的香椿,綠的薺菜,東一撮,西一撮,從各地好友的頭像底下冒了出來。做成各種風味菜餚,P好了圖,拼成九宮格堆到你眼前,何止是大飽眼福,簡直讓眼睛吃撐了,唯有一一點贊才能消化下去。
野菜本來就是在秋天還沒有收成之前的補充類食物,專有名詞說野菜是“hungry gap”。
在熱愛食物的人看來,這些野菜,早已經跟hungry不相干了,現在是“full gap”,吃飽喝足之餘的一絲調劑,人們把他們加入自己喜歡的食物當中,給常規的餐食一點gap,等於是讓味蕾來了一趟短途的旅遊,去了趟後花園。
所以一到野菜季,朋友圈就曬起了野菜,我們隨著這些照片,去了江南,去了京郊,去了東北,去了西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摘菜。
但其實做法也就那麼幾種,但是短途旅遊本來也不追求跌宕起伏,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其它地方,繼續無所事事的日常。
啊親愛的朋友,請多發一些你們當地的野菜,讓我擁有一個去見你們的理由。
每年春天準時刷屏的香椿絕對是野菜裡的網紅。原本是椿樹的嫩芽,由於供不應求,香椿從樹上走下來,搖身變成菜園子裡低矮的“樹菜”,而今大片大片地種植,簡直像人類完成了從猿到人的轉變。
把紫褐色的香椿嫩芽焯下水,切碎,打入雞蛋液,加點鹽拌勻,炒熟了便是簡單的美味。又或是整根香椿芽兒焯水後裹蛋液麵漿,入鍋油炸至金黃定型撈起,酥脆香嫩。只是香椿濃烈的氣味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常常出現兩極分化,愛者極愛,不愛者避之唯恐不及。大致北方人比較愛吃,南方人卻不大感冒。
朋友圈精選 / @Ani
我,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今年25歲,第一次吃香椿,卒。
“你聽說過木蘭芽嗎?”
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正在百無聊賴地跟老朋友喝飲料。老朋友,老到根本從他身上發現不了什麼新鮮的故事,新鮮的細節。
突然他說起了北京郊區的一種欒樹,欒樹的芽可以吃,叫木蘭芽,鮮嫩的欒樹芽採了下來,還不能直接吃,一般的做法是先用開水煮一下,在涼水中浸泡3-5天,中間換幾次水,浸泡後的木蘭芽沒有什麼苦味、香脆可口,有嚼勁,農家院常用的吃法是涼拌。
這多像兩個人的友誼,總是要經過冷靜期,經過各種生活細節的浸泡,甚至經過對彼此的厭倦,才能夠變成能融進勝生活的圓熟。
朋友圈精選 / @Rapidwinds
沒有經過冷靜期的關係,雖然一時熱絡,但總是殺口的。
我先前對薺菜的認識一直停留上海餛飩店出品的薺菜餛飩,直到看到這句話,才明白人們對薺菜的執著——“看見鮮嫩的薺菜不買的話,那感覺好像錯過了幾個億。”
辛棄疾的“春在溪頭薺菜花”寫得詩意盎然,如果炒來吃的話,還是不開花的薺菜來得稚嫩。起油鍋放蒜頭爆香,放入薺菜爆炒,吃透油後加鹽和糖調味即可。待到開花之後,南京人便用薺菜花來煮雞蛋,做法獨特,將煮熟的雞蛋把殼敲出裂縫,浸泡在煮過薺菜花的湯水裡,讓雞蛋吸收薺菜花的清香。
朋友圈精選/ @Darly
跑步聞到空氣香香的薺菜味,回來開啟窗戶,廁所都香了。
去上海之前,我從未想過兒歌“馬蘭花開二十一”裡的馬蘭花會是一種食材。在上海工作時,和同事吃飯點菜,他總會在最後說:“再來一碟馬蘭頭拌香乾。”那語氣像極了廣東人說的“再來一碟炒青菜。”馬蘭頭吃法簡單,香乾分別燙熟,切丁,加鹽和糖拌勻,淋上香油即可。如果想豐富口感,也可以豪華一點,隨各人喜好加入火腿末、枸杞、筍丁。餐廳為了凹造型,常常納入各種杯碗器皿,壓實之後倒扣盤子裡。一開始無法理解上海人對馬蘭頭的熱愛,看上去簡單清白,嚼起來卻爽脆作響,味道清新自然。
後來一有朋友來上海找我,出去吃飯點菜的時候,我也會不自覺地說一句:“再來一碟馬蘭頭。”新近網路上有人做了個“春日最想吃的野菜”投票,馬蘭頭的票數赫然排在第一位。
朋友圈精選 / @榭寄生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上海人對馬蘭頭的嚮往。
燈兄剛從山上掃墓回來,便迫不及待地在微信群裡說:“摘有野生苦刺芯,一撮掠來烙雞卵,一撮掠來焯肉脞,美美噠,耶!”苦刺心煎雞蛋和焯肉湯是潮汕地區常見的兩種吃法,煮文蛤、做獅子頭也很鮮美。去年有位朋友跟我吐槽泰國人生吃苦刺心,其實以前潮汕地區也有類似的吃法,只用糖醋略微醃拌一下便當零嘴吃。
在廣東恩平,當地人早就馴服了這種野菜,大量種植於菜園子裡,叫做“簕菜”,近年還舉辦“簕菜美食文化節”。春天裡吃最是時候,與同樣當季的鯽魚做成簕菜鯽魚湯,溫潤回甘,是當之無愧的恩平特色菜。
朋友圈精選 / @澄子
院子裡有種苦刺心,常做肉丸子,除了苦甘味,還有那撲鼻而來獨特的異香!
一聞到春天的氣息,東北的大媽們便坐不住了,帶上小鏟子小刀子,呼朋引伴挖野菜去。刺老芽、婆婆丁(蒲公英)、小根蒜,能給挖的全給挖了。東北人爽快,吃野菜沒有南方人那麼多花樣,最常見的就是生吃。
以前有位東北親戚來家裡做客,吃火鍋的時候青菜還沒燙熟,他堅稱可以生吃,我們看得目瞪口呆,他吃得賊香。新鮮的野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本味,在地道的東北人看來,只消蘸上大醬,便是最好的“二人轉”。
朋友圈精選 / @小寫 T
東北人的春天,生野菜蘸醬是桌上一道必備的小品菜。
春天的貴州,幽靜的山林裡不時傳來陣陣脆響,是當地人在打蕨菜的聲音。蕨菜嫩芽棕褐色,一根根像發條捲起,摘下來裝竹簍裡揹回家,洗掉絨毛,焯水後撈起,浸於涼水當中備用。吃的時候撈起瀝乾,加點豆瓣醬、辣椒,便是簡單美味的涼拌蕨菜,咬起來爽脆滑潤。
我最喜歡的貴州菜便是蕨菜炒臘肉,起油鍋放姜、蒜、辣椒和豆瓣醬爆香,煙燻臘肉切片加入,煸出油,再在放入蕨菜(同樣先焯水後過冷水)迅速翻炒調味即成,肉香菜脆,妙不可言。
朋友圈精選 / @vivi
在老家最大的幸福就是蕨菜自由!
朋友在書齋裡種了許多艾草,有時用碳爐煮工夫茶會抓一把艾葉扔進爐子裡,濃烈的異香伴隨白煙氤氳開來,煩人的蚊子便四竄逃散。有一回他摘了一把艾草裝袋子裡,說是帶回家吃,我問他打算怎麼吃,他說:“煎蛋就很好吃了。”
從江南到嶺南,艾草做成的青團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且不說各種各樣的餡料,外形也不全是圓球形,有的模子印出花紋,有的壓扁後拿葉子包裹。廣東梅州,清明前家家戶戶做艾粄(又叫“艾餈”),客家人將艾草煮熟剁爛,加糯米粉和成團,包上花生糖餡。艾草和糯米,青草香氣搭配軟糯粘牙口感,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朋友圈精選 / @白色的風信子
喜歡吃艾餈,以前每到這時節哥哥就回從韶關帶來科裡吃。今年自己做來吃,喜歡傳統的花生椰絲芝麻糖餡。侄女的紅豆餡很驚豔哦,淡淡的清香。很少女的感覺。
互動
最近你都吃了什麼好吃的野菜
在留言裡跟我們說一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