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馬蒂亞是“註定永垂不朽”之意。
阿瑪蒂亞.森
阿馬蒂亞·森的經歷顯示了人類戰勝艱難困苦的毅力與決心。森快滿19歲時,感覺口腔上部有一個腫塊,醫生認為是魚骨,並無大礙。森向一個學醫同學請教,瞭解到口腔癌在印度男性中高發。於是借了一本醫書,獨自鑽研幾個小時後,給自己下診斷:鱗狀細胞癌二期。
幾個月後在醫院切片活體檢查證實,當時印度普遍治療方法是手術,但手術會加速癌細胞擴散,死得更快。
森從醫療雜誌瞭解到當時歐美最新治療方法是放療,於是他在印度找到一個肯給他做放療的醫生。那個醫生也狠,給他標準劑量的4-5倍,戴著鉛製面具,用鐳放療一個星期。
放療有很多可怕的副作用,逐漸摧毀骨骼和組織,有些副作用甚至遲至森中年才顯現。但無論怎樣,森戰勝癌症,活下來了。
這場經歷對森有著深遠影響:
一是對處於苦難中人深切的認同感和同情,影響他日後的研究方向。
苦難的人們
二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覺讓森對自己的直覺和進取心有了極大的信心。
病癒後,森以優異成績從印度國王學院畢業,並獲得劍橋大學錄取。畢業後先後在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基於自身的生活經歷和對東西方哲學的精湛瞭解,森畢生研究被剝奪了公民權利的人們,對當地經濟思想的方方面面都提出過疑問。
劍橋大學
森試圖把經濟學家對優越物質生活的一貫關注與政治哲學家們對個人權利和公正的傳統結合起來。森反對用人均GDP作為衡量進步的主要標杆,認為人們能夠享受多少自由,而不是他們的富裕程度,才是衡量一個良好社會的最佳尺度,而且自由還應該是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目標和手段。
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
森構建了許多新的福利指標,包括後來被聯合國採用的人類發展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