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好!我是溪妍,一個00後自媒體寫作者,勵志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幫到您!
我說到:老媽,今天去哪玩?
她說到:還是去爬白雲山吧!
我說到:又去啊!不是前兩天才去的嗎?
她說到:爬山不僅鍛鍊身體,還有啊,你不覺得,爬白雲山,可以讓整個人放鬆嗎?
想想,還真是呢!
於是:
我們一家又去白雲山玩,我們這次去的是西門。
每爬一段山,就會有個亭子或者一個水池之類的風景區。
當我們爬累了,還可以停下來,小坐一會,吃點小零食,喝喝水。
之前的疲憊舒緩了不少後,繼續向前方攀爬,
直至爬上山頂,望著層層疊疊的山峰,閉上眼睛,感受著四周吹來的涼風,舒暢極了。
我們之前也去過其它地方玩,回到家後除了感覺疲憊之外,也沒有下次再去的衝動。
而白雲山恰恰相反,每次想去玩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如果一定要問為什麼的話,我想是因為這三種原因:
第一個是現實存在因素:山的道路兩旁有很多的植物,這些植物,會釋放很多的氧氣。
加上長期呼吸帶有,些許,空氣汙染(交通工具、工業等)的我們,忽然在一個沒有這些汙染物的環境下,身心自然會感覺無比的舒適。
還有兩個因素:每個節點,都會有正面反饋。
另一個是,峰終定律。
下面我就來詳細說說這兩點:
1.正面反饋
就拿白雲山的案例來說:
每爬一段路,就會出現一個亭子或者池塘,這就是一種很好的正面反饋。
在我們走了一段平平無奇的山路,前方出現,不一樣的風景,這時候就會出現一種:啊!好美呀!的感慨。
哪怕之前已經爬的很累了,但是這時,整個注意力在欣賞美景上,哪還記得累不累的。
所以在我看來,那些經過一段路,出現的不一樣的風景,就像是一種獎勵機制。
我們會期待接下來會有怎樣的風景。
我們還可以將這種反饋機制用在生活上:
我想養成一個跑步的習慣,但是我又討厭鍛鍊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我就可以應用反饋,對自己實施行為的獎勵。
剛開始的時候,就列了個表,在上面寫好日期,當跑完一天就在上面打個鉤。
接下來,只要不是特殊情況(下雨、下、冰雹),就不能為自己找藉口放棄。
一天天過去了,看著自己的監督表,發現自己原來這麼有毅力,自信心會大漲。
並且,隨著時間的複利增長下,鍛鍊還會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無論鍛鍊的目的是擁有強健的體魄,還是好身材。都會慢慢的得到進步。
在自信心和目的達成的雙重反饋下,我們就會將鍛鍊,形成習慣,哪一天不去還會感覺,少了點什麼。
記住:不是用金錢或者其它外物作為獎勵喲!因為那些只會暫時指引行動,但不會成為我們長期行動的動力來源。
2.峰終定律
峰終定律意思是:在一段體檢中,只要高峰和結尾,感受是愉快的,那我們就會對這段旅程的整體感覺,是愉悅的。
爬白雲山,就有這種體驗,在爬到山頂的時候,望著山下,一覽眾山小的豪氣油然而生。
之前的腳痛,腿軟,煙消雲散,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放鬆。
3.最後
這就是我對喜歡爬山的一些拙劣理解,朋友們,你們有沒有一些,其它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