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提起美國陸軍的“薩德”反導系統,可以說是無人不曉。由於美國堅持要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一時間攪鬧得東北亞上空“亂雲飛渡”。美國軍方冠冕堂皇地宣稱: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是為了“應對北朝鮮的導彈威脅”。不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國佬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自然瞞不過世人的眼睛。美軍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遭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就不難理解了。讓我們簡要回顧一下美軍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來龍去脈吧!
薩德,是英文縮寫THAAD的音譯,意思是“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簡稱“薩德反導系統”。通俗點說,它是一種“末段攔截的導彈防禦系統”,是隸屬於美國陸軍的陸基戰區反導系統。美國佬執意要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玩的是“一石三鳥”的把戲。一方面是遏制朝鮮發射導彈的威脅;另一方面,等於“把千里眼放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家門口”。用網友的話說:這等於“把攝像頭裝到人家的視窗上了”;第三方面,用“薩德”系統,把韓國牢牢地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美國佬的這一招兒,實在是“狡猾狡猾的”。
2017年3月6日晚,美國空軍的C-130運輸機將部分“薩德”導彈系統運抵韓國文昌美國空軍基地。此舉不但遭到中國和俄羅斯方面的強烈不滿,也遭到相當多的韓國文昌民眾的強烈抗議。中國方面強烈反對美軍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並不是懼於它的反導地空導彈的威力有多大,而是它的系統中的X波段雷達已經大大超出了半島防禦的要求。據稱,對於彈體尚未分離的中遠端洲際彈道導彈來講,“薩德”系統的X波段雷達的探測距離能達到1 000千米,甚至2 000千米!而將“薩德”系統部署在韓國,比起部署在日本的美軍基地,又向西、向北推進了大約300千米,從而能夠更方便地監視中國東北、華北、東南沿海大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中遠端洲際導彈的發射活動,對中國的戰略利益構成威脅。當然,中國方面自然有多方面的反制手段,這裡不做過多論述。
一套“薩德”反導系統,通常由9輛移動式發射車(各攜帶8枚攔截導彈)、一部AN/TPY-2型X波段雷達、兩部移動戰術指揮中心構成。一套“薩德”系統的售價高達80億美元。而美國總統特朗普竟然要求韓國政府為駐韓美軍部署的“薩德”系統“掏腰包”,出10億美元,很有意思。
無疑,“薩德”反導系統中的雷達,在系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AN/TPY-2型相控陣雷達,為拖車移動式相控陣雷達,由相控陣天線、電子系統、發電系統、相控陣冷卻系統、操縱控制系統等5個單元組成。發電單元的功率為1.1兆瓦,最大功耗為2.1兆瓦。由於功率強大,雷達波才能夠發射到足夠遠的距離;同樣,由於功率強大,其輻射強度也相當驚人,這也是韓國文昌附近的居民強烈反對部署“薩德”系統的原因之一。
其攔截彈的重量為900千克,長度為6.17米,直徑為370毫米,最大飛行速度為2 500米/秒(相當於7.5馬赫數),是一般反坦克導彈飛行速度的8~10倍!有效射程為200千米,攔截高度為40~150千米,採用指令及末端紅外製導方式。
駐韓美軍的主力是美國陸軍的第8軍,以第2機步師為主,總兵力達2萬人,成為美國海外駐軍人數最多的地區。駐韓美軍也成為美國陸軍在海外駐軍的唯一的師級單位。由此也可以看出,朝鮮半島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
近年來,美國陸軍的編制削減,第2機步師的裝甲旅戰鬥隊也由兩個減為1個,裝甲戰力有所削弱。不過,美國陸軍第8軍隸屬的兩個炮兵旅戰鬥隊——第210野戰炮兵旅和第35防空炮兵旅,利用它們裝備的遠端火箭炮和戰術導彈的遠端火力支援和打擊力量,便可以彌補裝甲戰力的不足。它們裝備的主要兵器是:最大射程達300千米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愛國者”地空導彈。本文重點介紹美國陸軍導彈炮兵旅的編成以及上述幾種主要兵器的效能。
美國陸軍野戰炮兵旅的編成
目前,美國正規陸軍的野戰炮兵部隊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軍級以上單位隸屬的獨立野戰炮兵旅,共有4個;一個是作為陸軍基本作戰單位的31個旅戰鬥隊所屬的野戰炮兵營,由於每一個旅戰鬥隊管轄一個擔任火力支援的野戰炮兵營,所以,美國陸軍共有31個野戰炮兵營。
這31個野戰炮兵營,由於配屬的旅戰鬥隊的不同,而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配屬給裝甲旅戰鬥隊的野戰炮兵營。其主要是裝備有18輛履帶式M109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野戰炮兵營,簡稱M109炮營。美國陸軍的9個裝甲旅戰鬥隊,共有9個M109炮營。每個炮營有3個連,每連裝備有6輛M109自行榴彈炮。它們和M1主戰坦克、M2步兵戰車一道,構成諸兵種合成營的主要火力。
第二類是配屬給“斯特賴克”旅戰鬥隊的野戰炮兵營。其主要裝備是由M1084中型卡車牽引的M777輕型155毫米榴彈炮18門。由於美國陸軍有8個“斯特賴克”旅戰鬥隊,所以,共有8個M777炮營。
第三類是配屬給步兵旅戰鬥隊的野戰炮兵營。其主要裝備是由4輪驅動的通用“悍馬”車牽引的M119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共有14個M119炮營。由於是105炮,其火力支援效能自然比不上155毫米榴彈炮。
而軍級以上單位隸屬的獨立野戰炮兵旅,則裝備有威力更強大、射程更遠的多管火箭炮和陸軍戰術導彈,包括:履帶式的M270式多管火箭炮系統(MLRS)、輪式的高機動炮兵火箭炮系統(HIMARS)、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等。一般說,各類旅戰鬥隊的野戰炮兵營裝備的都是榴彈炮,最大射程也就是10~30千米,最多也不過40千米;而新式的ATACMS,最大射程已經達到了300千米,是榴彈炮最大射程的10倍至幾十倍。由於這一原因,獨立野戰炮兵旅,有時也稱為“火箭炮兵”或“導彈炮兵”。其實,導彈就是“可控火箭彈”或“制導火箭彈”,多年前的蘇聯軍方,好長一段時間就是這樣稱呼的。
MLRS——海灣戰爭中的“鋼雨”
美國陸軍炮兵的多管火箭炮系統(MLRS)最露臉的一次亮相,是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共配備了230輛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也稱為自行火箭炮),英軍的第一裝甲師第39皇家重型炮兵團配備了16輛。這樣,海灣戰爭中的多國部隊共出動了246輛M270自行火箭炮。“沙漠軍刀”100小時地面戰鬥打響後,M270更是大顯身手,伴隨M1A1主戰坦克,實施強大的火力支援。戰鬥中,美英軍隊的M270火箭炮共發射17 000多枚火箭彈。由於這些火箭彈是子母彈,所以,共放出1 300萬枚子彈頭。這些子彈頭鋪天蓋地、狂風暴雨般傾瀉到伊拉克軍隊的陣地上,打得伊軍士兵根本找不到藏身之地,相當多的伊軍士兵瞬間葬身於彈雨之中……海灣戰爭結束後,在美英戰地記者的渲染下,伊軍士兵“不怕戰斧怕鋼雨”之說,便迅速傳開了。其實,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完全是一邊倒的戰爭,美英等多國部隊擁有制空權、制電子權,MLRS可以無所顧忌地部署到伊軍前沿30千米的地域,為所欲為地打擊伊軍,而伊軍幾無還手之力。海灣戰爭中,一個M270自行火箭炮排(3輛)的一次齊射的威力,相當於12個155毫米榴彈炮營(共288門炮)的威力。這樣看來,天女散花般的“鋼雨”的面殺傷威力自然十分了得。
其實,火箭炮的強大威力,不僅在於它的極大的火力密度,更在於它有強大的心理震撼作用。海灣戰爭中,一批又一批的伊拉克士兵舉手投降,心理崩潰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同樣,在反映二戰期間蘇德戰場的影片中,每當蘇聯紅軍的“喀秋莎”火箭炮的炮彈“嗖、嗖、嗖”地向德軍陣地傾瀉時,電影院裡的觀眾都要情不自禁地地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M270多管自行火箭炮的戰鬥全重為25.2噸,乘員3人:車長、炮長和駕駛員,很精幹。它採用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為底盤,算得上是“豪華型”的底盤,有相當強的裝甲防護力。火箭炮的發射箱有12枚火箭彈,發射箱可以像集裝箱一樣整體吊裝,很方便。火箭彈的口徑為227毫米,有M26雙作用子母火箭彈和AT2反坦克火箭彈兩種,最大射程達32千米。到20世紀末,美國共生產了857輛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除裝備美軍外,還裝備了北約國家等10多個國家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