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圓圓 過新年
科學配膳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飲食習慣提倡混合飲食,這樣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比較廣泛,飲食中要適當多選食穀類、豆類、粗糙米麵等,並多食綠葉蔬菜和水果。低鹽飲食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大有好處,鈉鹽攝入過多,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又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故清淡飲食為宜。正值新春佳節之際,大家不要暴飲暴食,過度飲酒哦!新的一年,祝大家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減少心臟負擔——少飲多次
因為一次喝大量的水或飲料,會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臟的負擔,年高或心臟功能欠佳者,要特別注意。一般而言,每次進飲料不得超過500毫升,可採取少飲多次之法。
減少心臟負擔——刺激性食物和興奮性藥物要適量
凡刺激性食物和興奮性藥物,都會給心臟帶來一定的負擔,所以應戒菸少酒,不宜大量飲濃茶,辣椒、胡椒等食物也要適量,對於咖啡因、苯丙胺等興奮性藥物也須慎用。
減少心臟負擔很簡單,減輕體重就行
體重過重也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因此,青春期以後應注意減少脂肪贅生,避免發胖。控制體重和減肥的方法多種多樣,可因人而異,如運動鍛鍊、飲食減肥等。就飲食而言,要限制總熱量的攝入和儲存,尤其是晚餐不過量,就餐時間宜稍早,對控制體重是有意義的。
要想血液迴流好,枕頭高度很重要
一般而言,床頭比床尾適當高一些,枕頭高低適度,對心臟血液迴流有好處。心臟功能較弱者,休息時可採取半臥式,這樣可減輕心臟的負擔。
適宜運動鍛鍊有益動脈供血
經常參加運動鍛鍊,可以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對心臟大有益處。經常參加運動和體力勞動的人,心肌功能要比不活動的人強壯得多。一般認為,太極拳、導引、氣功、散步、中慢速度的跑步、體操、騎腳踏車、爬山、游泳等,都適於心臟的保健鍛鍊。具體運動專案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辨證施練,中老年人則不宜參加過於刺激的競技活動。因為過於激烈的運動,會使心臟負荷過大,對心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運動鍛鍊很有效,結合按摩保健更有效
結合運動鍛鍊還可以做按摩保健。當然,胸部保健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做到位了,才能對心腦血管疾病進行很好的預防。①衣服護胸:胸部的保護以保暖禦寒為主,目的在於保護胸陽,年老體弱者更應注意。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穿背心、上衣,均以保護胸背的陽氣為主。②胸部按摩: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左手掌在胸部從左上向右下推摩,右手從右上向左下推摩,雙手交叉進行,推摩30次。然後,兩手同時揉乳房,正、反方向各30圈,再左右與上下各揉按30次。胸部按摩能夠振奮陽氣,促進氣血執行,增強心肺功能。
要想心神不損,情志必須平和
若七情過極,則可使心神受傷。情志變化分屬五臟,但總統於心,故應保持七情平和、情緒樂觀,避免過度喜怒、憂愁等不良情緒,尤其是大喜、暴怒可直接影響心之神明,進而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對於生活中的重大變故,宜保持冷靜的頭腦,既不可漫不經心,又不必操之過急,以保證穩定的心理狀態。
運動是主菜,良好環境是配料
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對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生活在社會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承擔與自己腦力或體力相適應的工作和學習。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別人,正確對待客觀環境。要熱愛生活,同社會環境保持密切聯絡,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互相糾正、互相補充,保持穩定的情緒。
團團圓圓 過新年
食物也養心
藥膳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當做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心氣虛者宜進補,可常食下列食品:
粳米
粳米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早在《名醫別錄》中即有“主益氣”的記載。唐代食醫孟憲亦云:“粳米溫中、益氣。”清代王孟英還把粳米粥譽為“貧人之參湯”,他說:“貧人患虛證,以濃米湯代參湯。”氣虛者宜常食之。
牛肉
牛肉性平,味甘,有益氣血、補脾胃、強筋骨的作用。《名醫別錄》中說:“牛肉安中益氣,養脾胃。”《韓式一通》還說:“黃牛肉,補氣,與棉黃氏同功。”
可見,牛肉補氣之力尤為顯著,故氣虛者宜常食之。
雞肉
雞肉性溫,味甘,有溫中、益氣、補精、養血的功效。氣虛、血虛、腎虛者,皆宜食之。民間對氣虛之人,有用黃芪煨老母雞的食療方法,更能增加補氣作用。
鱔魚
鱔魚性溫,味甘,有補虛損、益氣力、強筋骨的作用,氣虛者宜常食之。《本草衍義補遺》雲:“黃鱔善補氣。”
大棗
大棗性溫,味甘,為常食之物,它有益氣補血的功效,常用於氣虛病人。《名醫別錄》中說它可補中益氣。唐代食醫孟憲亦云:“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所以,氣虛者宜用大棗煨爛服食為佳。
人參
人參性溫,味甘微苦,為中醫最常用的有力的補氣中藥,也是眾人皆知的補氣食物,它能大補元氣。《藥性論》中說它“補五臟六腑不足”。氣虛者服用人參頗有功效,對氣虛兼有陽虛或脾虛或肺虛者,食之更宜。
黃芪
黃芪性微溫,味甘,也是中醫極為常見的補氣中藥,是民間常用的補氣食品。不少醫書都稱“黃芪補一身之氣”。《本草求真》認為:“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
夏季的日常保健和調理
夏季心臟病患者的病情比較平穩,往往容易放鬆警惕,忽視日常保健和調理。實際上,炎熱的季節尤其是三伏天,經常出現持續高溫、無風、潮溼、氣壓低等各種複雜氣候,加之酷熱難熬、睡眠不足,常導致精神不振、鬱悶煩躁,這對身體調節和適應能力均較差的心腦血管病人來說,更易發生意外。因此,患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在炎熱的夏季,更要時刻注意防範,謹防發生意外。
一方面,盡力改善悶熱的環境,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緒鬱悶、煩躁,適當參加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既不消耗過多的體力,又能怡情養性,自得其樂。
另一方面,注意冷暖變化,及時新增衣服。溫差驟然變化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心臟工作量突然加大,冠狀動脈突然遇冷則發生痙攣,致使心肌缺血,誘發心肌梗死,造成嚴重後果。
夏季飲食要注意
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切忌暴飲暴食。攝入過多的高脂肪食品,常成為夏季發生心肌梗死的誘因。在炎熱的夏季,機體所需熱量很少,胃腸分泌功能減弱,消化功能降低,暴飲暴食必然加重胃腸道和心臟的負擔,致使冠狀動脈血液供應減少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此外,還要特別注意食品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夏季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很簡單,戒菸酒、勤補水
吸菸是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發作和心肌梗死的易患因素。夏季人們出汗較多,而飲酒時血液迴圈加快,出汗量大大增加,此時若補水不足,可使體內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導致血栓在心腦血管中形成。
以上內容摘自網路,謹對原作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