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首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內科學家,曾為南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慢性肝病具有獨到的經驗,現將朱老治療慢性肝病經驗總結如下,以饗同仁。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屬於中醫癥積、痞塊、臌脹範疇。
治肝二要
朱良春認為治療大法首在扶正袪邪:分清標本之輕重緩急,把握攻補之先後主次。扶正即調肝、健脾、養腎;因為該病晚期主要表現為肝、脾、腎三髒之氣血、陰陽虛衰,功能嚴重損害。袪邪包括行氣(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活血(桃紅四物加味),逐水(“至虛有盛候”,宜緩攻,忌峻下,要保護胃氣,胃氣一敗,其人必死。)
其次要疏肝與養肝相結合,根據病情各有側重。疏肝為主用四逆散:疏洩厥陰。方中柴胡疏肝理氣,枳實宣通結滯,白芍柔肝斂陰,甘草緩急和中。柔養肝體為主用一貫煎:沙參、麥冬、生地、枸杞滋陰養血,當歸活血,川楝子疏肝。以下將以肝鬱脾虛型為例簡述之。
朱良春認為慢性肝病肝鬱脾虛型患者,肝失疏洩,氣血痺阻,脾運不健,生化乏源。其症可見納減,腹脹便溏,四肢倦乏,面浮色晦,入暮足腫,肝脾腫大。舌質暗紅,舌體胖,邊有齒印,脈象虛弦。治用疏肝益脾,活血消癥。治以復肝丸(朱良春經驗方)配合柴胡疏肝散、異功散、當歸補血湯加減。常用藥物如柴胡、當歸、白芍、黨參、黃芪、白朮、丹參、地蟞蟲、鬱金、陳皮、茯苓等。
仲景早有訓言:“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白朮具有健脾益氣、除溼利水、活血化瘀之功,實是治肝要藥。《本草正義》載白朮“富有膏脂,故苦溫能燥,亦能滋潤津液,……萬無傷陰之虞。”王好古說:“利腰臍間血,通調水道。”《藥性論》:“主心腹脹滿,破消宿食,開胃,……治水腫脹滿。”《唐本草》更強調其“利小便”之效。
現代藥理證明白朮能升高白蛋白,糾正A/G倒置,並有抗凝血和明顯的利尿作用,能調整電解質,促進鈉的排洩,所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自始至終均可應用,但須注意兩點:
一是劑量需重,少則無效,一般用30~45克,重則在60~90克。
二是苔膩質淡,溼盛者宜用炒白朮或焦白朮;舌紅苔少,真陰虧損者宜用生白朮,因生用可以柔養生津。是化溼不傷陰,生津不礙溼之妙品。
典型病案
胡某,男,時年64歲,退休工人。
患者於6年前曾患急性黃疸型肝炎,肝功長期異常,血清A/G倒置,確診為慢性肝炎肝硬化早期,後經治療,效不顯著。遂來中醫求治。
刻診:面色晦滯,脅痛納差,脘腹撐脹,肢乏便溏。頸部見蜘蛛痣1枚,肝掌明顯,苔膩,舌質紫,脈細弦。觸診肝肋下1.0釐米,劍突下3釐米,質地Ⅱ度,脾大肋下1釐米,質軟,表面光滑。
肝功檢查:ALT60u/L,總膽紅質28μmol/L,AKP90u/L,白蛋白28克/L,球蛋白30克/L。
患者證屬邪毒久羈,肝鬱脾虛,氣血痺阻,瘀結為癥癖。擬用復肝丸,每服3克,每日2次。煎劑:生黃芪、當歸、黨參、炒白朮、柴胡、炒白芍、炙甘草、生雞內金、麩炒枳殼、生麥芽、石見穿、糯稻根。每日1劑。服藥半月後,諸恙減輕,精神較振,仍予原法出入為方。
調治3月後,複查肝功能已在正常範圍:血清蛋白總數72克/L,白蛋白42克/L,球蛋白30克/L。停煎劑,繼服復肝丸半年,自覺症狀消失,面色轉榮。隨訪4年,未見覆發。■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內容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13年11月15日第五版,作者:江蘇省南通良春中醫醫院 朱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