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知道,太極拳修煉的終極目標是發勁,是一種本能的“寒顫勁、打噴嚏勁”,一發即沒,如閃電雷鳴,勢不可遏。
----------壹
要利用和修煉這種本能的發勁,就必須做到如下的身心狀態:
精神內斂集中,身中內勁貫通。
要想內勁貫通,就必須先練出脊柱的松活、柔若無骨,也就是“以心運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脊骨”之下手初功。
如此則精神內斂集中與練脊柱同工並練,合而為一了。
所以古典《太極拳譜》之《十三勢行功歌解說》首句就是“以心運氣,收斂入骨,命意源頭在腰隙也”。由此開端,按照《十三勢行功歌》的指引,步步深入,就可深入法海,正統太極拳的修煉也就步入正軌了。
----------貳
正統《太極拳譜》的修煉法:
1) 先要兩膊前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沉。也就是“以心運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命意源頭在腰隙也”。
2) 神氣勁由兩肩沉入腳底,脊柱已開啟松活,脊柱兩側形成兩道松沉勁的勁路通道,直達腳底。然後,用手把腳“領起來”,勁起於腳、主宰於腰、形於手。勁由腳而腿而腰、到手節節貫串,如泉水向上湧出。
3)具備了脊柱的鬆柔,和內勁的節節貫串、形之於手,然後才能發出一觸即發的本能寒顫勁,如皮燃火,如抽馬鞭鞭梢“啪”的一響。古人練功有二人蒙上眼睛的推手練法,如同黑夜一般,就是在訓練這種一觸即發的本能發勁。
----------叄
太極拳之所以具有超級的養生益壽功能,就是因為太極拳的練功方法帶來的副產品。
脊柱的松活、柔若無骨,和內勁的節節貫串,都是普通的體育運動所達不到的高度內向化的內功。
脊柱的生理主宰作用,是人身的根本,能保持松活柔軟,自然是青春不老、身體不衰的根本。
而內勁的節節貫串,就是中醫上的經脈暢通,正氣記憶體,可以自我調整陰陽,百病皆消。
----------肆
用“逆推法”步步推演,可以保證太極拳的修煉高效,不走彎路,把握核心主線,缺啥練啥補啥,積累必須、必要的基本功,而不是那些一字馬、大劈叉、朝天蹬之類的外家功極限功能,這些表演類的基本功對於太極拳而言是沒有用的,枉自受那份苦辛,走那一段受難一般的彎路。
用“逆推法”也可以看清和糾正當今太極拳練習方法的弊病。
近現代的太極拳傳授與習練,都是教授套路,要求招式、架勢的規矩標準,甚至有的練了一輩子的拳架,到年老了還在糾正拳架之中,還在“捏架”,這可真是學習太極拳的悲哀,這樣的學法練法也真是一輩子太累了。
“逆推法”是一種認識問題、找到問題根源的高階推理法,高屋建瓴,可以保證努力的正確方向。太極拳“十年不出門”、練習多年見效緩慢,自己用“逆推法”一試就會找到原因了。
本頭條號《太極拳天下第一門》 古典《太極拳譜》中興第一人 2022/02.04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