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輩子能做好、做成一件事已是不易,倘若能夠帶動一個產業發展,且健康發展,那真可算得上是難能可貴。大多數人會認為創業難,但最難的其實是守業。
一個人若是缺失了執著堅定的品質,那麼想要在探索未知領域做到博大精深基本是天方夜譚。講述三農致富能手創富故事,挖掘草根人物致富經驗。
本期子牙童趣三農致富能手就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位司機意外發現大商機,三年虧損一千多萬,未曾放棄、苦心鑽研,最終實現逆風翻盤年銷2個億,成為國內最大杏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創始人——徐相如。
(一)學習種植
1974年3月,徐相如出生在江蘇省灌南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在做杏鮑菇之前,他做過會計、建材城老闆、勞務輸出中介等多個行業。
其中,勞務輸出中介讓他見識了諸多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的新興產業和企業,這極大程度地開拓了徐相如的視野。
徐相如自幼就喜歡擺弄花草。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杏鮑菇這個行業,徐相如開始琢磨著,怎樣才能讓有限的土地變成聚寶盆。
後來,他跑遍了中國杏鮑菇產區,拜訪了生產企業200餘家,親自帶團隊拜師學習,博採眾長,但也只是侷限在露天大棚養殖上。
直至2009年的一天,徐相如要去灌南縣當地的農業局找人,但當時農業局的車都被派出去了,所以不能來接他,他便自己做起了駕駛員,後來同農業局人參觀農業園。
他第一次看到了工廠化食用菌種植,而這種工廠化的食用菌種植在當時也是稀罕物
他以前見過的食用菌,都是大棚裡種出來的,受溫度等條件限制,一年只能種一到兩季,而在這裡,先進農業技術人員透過對室內溫度的控制,可使杏鮑菇在一年內收穫十七八次,利潤高得很。
此外,與大棚不同的是,工廠相對更封閉,病蟲根本進不來門,只要廠內各方面條件允許,全年生產都不成問題。
(二)開始種植
這讓徐相如喜出望外,灌南縣可說是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示範縣,種植杏鮑菇的話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徐相如思前想後,最後他決定在老家流轉200畝土地,準備把自己奮鬥多年攢下的1000多萬積蓄投進去建工廠種杏鮑菇。
2010年的8月6日,徐相如迎來了第一批杏鮑菇採收期,但結果並不樂觀,甚至讓徐相如感到了絕望。
這批杏鮑菇的數量倒是可觀,每天產能可達3噸左右,但品相卻極差,形狀歪歪扭扭,參差不齊,而市面上的杏鮑菇菌蓋圓潤,都是棒狀,長度也都在12-20公分左右,徐相如頭疼不已,這些杏鮑菇要賣給誰呢?
然而,更讓其擔心的是,之所以杏鮑菇品相差,問題核心肯定出在了技術上,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那麼公司的命運就只有倒閉。
沒辦法,日子還得照常過,杏鮑菇還得照樣賣,徐相如硬著頭皮跟買家說自己的杏鮑菇是新品種,故意培育成這樣。
但買家根本不信他的話,最後硬生生從8元左右的出廠價格降至6元,不僅如此,還做了賣不出去可隨時退款的承諾,這才使買家接受。
就這樣,手裡的杏鮑菇也算是賣出去了,可技術問題還需及時解決。
漳州是全國食用菌之鄉,徐相如為了攻克技術難題,徐相如參觀了80多家漳州市杏鮑菇企業,1年走了150多次從福建省漳州市到江蘇省灌南縣這段路程,在徐相如的努力學習下,終於找到了杏鮑菇肚大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之前徐相如給杏鮑菇通風的次數不夠,而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又相對較高,所以杏鮑菇就容易變成畸形大肚菇
找到該原因後,徐相如每天至少給菇房通風16次,且每次通風時常不小於5分鍾,後來長出的杏鮑菇品相十分好,成了常規棒狀大規格菇,徐相如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時間轉眼來到了2011年,這幾年間全國範圍內的種植杏鮑菇工廠逐漸增多,這也就意味著徐相如工廠的利潤會有所縮減。
徐相如認為,如果在此時擴大工廠規模,那麼很有可能發展成行業領軍企業。
於是徐相如當即在同年8月,拿出了前兩年辛苦攢下的利潤680多萬,又向家裡的親戚以及銀行貸款湊了整整1500萬的巨資投資工廠擴建,他要玩兒一票大的。
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灌南縣大多數做金針菇的企業,大概是嗅到了杏鮑菇的賺錢的商機,所以全部轉型開始種植杏鮑菇,當地市場競爭快速進入白熱化階段。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本來一些經銷商都來找徐相如買貨,這在當時應該是件好事兒,可徐相如卻全然拒絕了,所有人都像丈二的和尚摸不清頭腦,完全不知道他要做什麼。
原來,徐相如覺得,雖然當地生產杏鮑菇的廠家頗多,但本地市場需求量卻不大,長此以往,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則極有可能會引發價格戰,甚至是引起市場惡性競爭。
他思來想去,最後決定推出本地市場,將杏鮑菇銷往外地。
沒想到的是,我國杏鮑菇行業在2013年到2015年間,陷入了低谷期,大部分企業都在淡季時期選擇了減產,甚至停產,可徐相如偏偏堅持全年不減產、不停產,短短的3年裡虧了1000多萬。
(三)逆風翻盤
有些人說他傻,這眼看著不賺錢的東西,還不趕快及時止損。
但徐相如看重的,不僅僅是錢,他是為了保證工廠員工的收入,而且,他認為其他企業都在減產停產,對於他來說這是個好機會,他可以鞏固、開拓大批經銷商,這樣就在無形中提高了市場佔有率。
直至2016年,徐相如不僅把之前虧損的那1000多萬賺了回來,還盈利了1000多萬,事實證明徐相如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眾所周知,杏鮑菇個頭越大,品相越好,其價格也就賣得越高。可徐相如卻在2017年初,決定開始投身於研究生產中小型杏鮑菇。
他認為中小型杏鮑菇價格便宜,且處理起來相對方便,一頓飯的事,也不會造成浪費。
徐相如邀請了許多相關專家進行學習和研究,終於透過對技術的不斷創新,讓原本只能生產出一到兩株大個頭杏鮑菇的菌袋產出了3-5株小型菇,後期與各大連鎖超市進行了長期合作。
2018年,徐相如的公司(香如生物)年銷售額突破2億元,淨利潤超過3800萬元。
作為江蘇灌南食用菌行業杏鮑菇工廠化生產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徐相如用工業化思維、商業化模式推動農業成功從傳統向現代化轉型,最終成為全國食用菌行業杏鮑菇單品種產能最大工廠。
然而他人十分低調,表示自己只是一個生產杏鮑菇的農民。不僅如此,他的辦公室更是簡陋的鋼結構做成,裡面擺放著幾盆素雅的花草,不難看出,他為人低調淡泊的人生情懷。
沒有誰在創業路上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只有執著、堅持、內心強大、積極去解決問題,去積累、去付出、團結一致,才能收穫成功的果實。
你願意勇敢邁出那一步,尋覓商業契機,像徐相如一樣,在家鄉抓住資源不放手,努力拼搏闖出一片天嗎?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相信你已經喜歡上了我的文章,關注併為我點贊轉發吧!你們的每份鼓勵,都將成為我不斷前進的巨大動力。
—END—
小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