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所事事的下午,想看個電影來解悶於是點開了豆瓣高評分的《千與千尋》。這部片子雖然很早上映,因對動漫一直不感興趣也從沒看過。這一看便入了“坑”,後面看了宮崎駿的很多優秀影片《龍貓》《天空之城》等等。
《千與千尋》是最喜歡的一部動漫,重溫了很多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起初單純喜歡其細膩柔美的畫風,人物刻畫的細微,場景配樂的細節,但這些美的背後更是隱藏了很多現實意義。
影片開頭千尋一家的迷失意味著日本的“國之迷失”,日本在經歷了資本主義極度繁榮之後,又飽嘗虛假繁榮的泡沫經濟的破碎。日本人對於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深刻感受到了孤獨迷惘,陷入了“國之迷失”。
影片主人公千尋在經濟繁榮,科技發達,物慾橫流的背景下,性格存在一些缺陷,任性頑固,安於現狀,消極,被父母過分溺愛,他正是當時時代社會青年的縮影。
白龍本是一條河神,因河水汙染,無家可歸,投靠了湯婆婆。為湯婆婆辦事,監視員工工作,甚至幫她偷東西。白龍則象徵著那個時代下的上班族,在實現自我價值中逐漸失去自我,成為了使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的人,最後自食其果。
無臉男大家可能印象更為深刻,他是現在社會中大多數人的縮影,獨來獨往,孤獨空虛,不被重視,沒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最終選擇與獨居的湯婆婆相互陪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這部作品有太多的細節去折射現實社會,大家可以細細品味。給我們最為深刻的意義就是要:保持一顆善良勇敢的心,不被現實左右,不被虛偽迷惑,不忘初心,堅持最初的信仰,去追尋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