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坂坡之戰是三國演義中描寫最細緻的幾場戰役之一,裡面有兩個主要人物,一個是“一身是膽”的趙子龍七進七出,帶著後主成功逃出險境;另一個就是張飛單騎立於橋上,三聲喝退曹軍。
這場戰役,曹操不僅派出了全部精銳,而且還把手下的猛將也盡數召集到了長坂坡,根據三國演義的敘述,許褚、文聘、夏侯淵、夏侯惇、李典、曹仁、樂進、張遼、張郃這九員大將也都跟著曹操來到了長坂坡,但為什麼如此豪華的“全明星”陣容最終在張飛大喊三聲誰敢與我決一死戰之後就選擇不敢上前應戰了呢?細讀三國演義的話,也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分析如下:
張飛太過於勇猛。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的主,可不是那麼好惹的,或許張遼他們九人在一番廝殺之後真的能殺得了張飛,但是他們九人中必然有人要死,誰都不想自己死,也就誰都不願意先提出要去接受張飛的挑戰了。
害怕有詐。劉備的軍隊潰敗了,這是事實,但是劉備還有相當數量的軍隊,這也是事實,有諸葛亮在劉備的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劉備很可能會用他手中剩餘的軍隊做一次絕地反擊。劉備如果在橋後設下了埋伏,那麼他們九人前去肯定撈不到好果子吃,損失慘重的話,首先應戰的將領還要被治罪。
曹操這一邊士兵和將領的體力問題。劉備動身撤往江陵的時間很早,曹操是過了好一段時間才知道這個訊息的。曹操得知這個訊息後心裡非常害怕,因為他知道江陵城中有不少糧草器械,守備部隊也不算少,而且江陵城高大險固,一時半會很難攻克,劉備如果佔據了江陵,自己很可能會被耗死在城下,所以曹操必須要阻止他佔據江陵。於是曹操決定放棄大部隊,只挑選了五千精銳騎兵隨他前往。這五千騎兵是怎麼追的呢?一天一夜三百里。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一天一夜沒閤眼就已經是很痛苦的事情了,更別說還要騎馬了。因此曹操的軍隊非常疲憊,說是人困馬乏一點也不誇張,他們能擊潰劉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劉備計程車兵是分散開保護百姓的,分散計程車兵被騎兵衝擊,馬上就沒了鬥志,於是紛紛潰散。但是現在劉備已經收集了殘兵,不是輕易能擊敗的。曹操明白這個道理,張遼等9員大將也明白這個道理,因為他們都是跟著騎兵一起騎馬過來的。現在曹操這邊計程車兵們腦子裡只想著一件事,睡覺!
反觀劉備這邊,劉備的軍隊一天才行軍十多里,也不用熬夜,士兵們的體力都保持得很好,張遼等9人如果貿然應戰,到時候劉備率領士兵殺出,誰勝誰負就不一定了。而且張遼、夏侯惇等幾個人也很疲倦,他們之所以害怕應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力也不足。單挑是很考驗人的體力、靈活度和腦力的,他們本來就不是張飛的對手,更別說現在他們還人困馬乏了。
荊州地方軍的忠心問題。荊州不戰而降後,荊州地方軍就都歸曹操所有了,曹操本來南征帶著的軍隊不算多,追擊劉備至長坂坡後,跟在他身邊的嫡系部隊就更少了。荊州的軍隊雖然聽從曹操排程,卻並不忠心,曹操圍攻劉備所用的軍隊,很大一部分都是荊州的地方軍,他們不想為曹操賣命,更沒什麼鬥志。張遼等九人中的文聘就是荊州本土派的代表之一,文聘對曹操一直沒有好感,投降得很勉強,他的態度其實也是不少荊州籍將領、豪族的態度。張遼等剩下的八人都明白,其實這個時候,荊州軍站在哪一邊,哪一邊就能獲勝,文聘不好惹,也很危險,如果一旦讓他們前去應戰被擊敗或被斬殺,文聘就會看出來自己這方的虛弱,那麼文聘就很有可能會號令荊州軍造反,如此一來,整個大局就會逆轉,自己主公的事業也會功虧一簣,所以這個時候就算是為了主公著想也不能上。
綜上所述,其實張遼、樂進等九個人逡巡不進,不敢應戰主要有四個原因,一個是張飛太勇猛,二是害怕有埋伏,三是體力不支,四是擔心荊州本土軍倒戈。看來張飛和張遼等人都很精明,他們都為了各自的主公做了應該做的事,沒有對錯,各為其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