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到處充滿了節日的氣氛。親人團聚、友人互訪,醫院裡自然是異常冷清。
然而,即便是一臺手術也沒有,醫院也不能休息,重要崗位依然需要有人堅守。
受疫情影響,回不去家的李醫生自告奮勇來科裡值班。相比較冷清的寢室,值班過程至少還有兩個人說說話。
百無聊賴的李醫生,甚至搬出已經寫了好久的論文繼續寫。
突然,電話響了。
電話那頭說,有一個開胸手術,很急。
接到這個電話後,李醫生心裡出現一連串的疑問:大過節的,誰能來做手術呢?如果不是擇期手術,會是急診手術嗎?什麼急診手術啊,竟然需要開胸!
話不多說,李醫生飛奔跑到病房瞭解情況。開胸這麼大的麻醉,他必須要搞清楚情況才行。
看到患者的一剎那,他瞬間緊張起來:且不說監護儀上紊亂的各種波形,患者的外表著實嚇了他一跳。確切的是,是患者的脖子嚇了他一跳。他看到的並不是普通的脖子,而是一個粗大的脖子。不誇張地說,幾乎比拳擊手的脖子還要粗。尤其是女生的頭並不大,這個脖子顯得非常怪,也許像青蛙。
盯住患者脖子,這是出於麻醉職業的敏感。要知道,建立安全有效的人工氣道,是保障病人安全最重要的。
下意識的,他上去摸了一下脖子。瞬間,“握雪感”從手指上傳來。感受到這種感覺,他不由自主地打了個激靈。潛意識告訴他。這個人相當危險。
“握雪感”,是皮下氣腫獨有的一種感覺。手壓著患者的面板,會感受到如同握雪一樣的感覺。
皮下氣腫什麼概念?十有八九,患者發生了氣胸。除了手術室內腹腔鏡醫源性的皮下氣腫外,基本也就只有氣胸才可以出現皮下氣腫。
有了方向後,李醫生四處查詢患者身體兩側的胸腔閉式引流瓶。
按照他考慮的,既然都要上手術檯了,至少也要先把氣放出來,以免氣胸危及生命。
然而,找了一圈都沒看到放氣的痕跡。
等不及的他,衝到急診科大夫面前問氣胸的事。
急診科大夫說,不是普通氣胸,高度懷疑氣管斷了。
聽到“氣管斷了”這幾個字後,在他心裡打了一個激靈。這種緊張,他不想讓其他人看到。
回到手術室後,他就思考如何插管的事。各種方案,一個一個浮現在他的腦海。與此同時,他找來了可能用到的可視喉鏡、氣管鏡等插管工具。以防萬一,他又找來幾根稍微細一些的管子。喉罩,作為“萬能”的氣道工具,自然也在列。
很快,患者被推進了手術室。
此時在看到患者,已經不是幾分鐘之前的狀態了。這個時候,患者由於氣道不通暢、或許是迴圈也出現了問題,意識已經完全不清醒了,嘴唇也泛出了青紫。
大流量的氧氣,從面罩噴向患者的口鼻以及氣道。護士那邊看到他忙不開,也幫著他連線各種監護導線。
雖然沒有這樣的實戰經歷,但李醫生非常清楚的是,這樣的患者不能快速誘導。如果出現呼吸道塌陷或者困難插管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思索再三,他決定對口咽部充分表麻後使用氣管鏡引導進行插管。
為了減少呼吸道刺激,他緩緩注射了一些阿片類藥物。
幸好有準備,給入阿片類藥物後,患者渾身癱軟、似乎用了肌松藥一樣。由此可見,這個時候的患者,大腦很有可能已經處於麻痺的狀態了。
隨著氣管鏡的鏡頭,大家赫然發現隆突上的氣管斷裂了。
站在旁邊的萬科大夫說,插進左側,我們在右側開胸修補氣管。
聽到這話,李醫生順著氣管鏡把氣管導管推進去了。
看到氣管導管越過斷端,大家提著的心稍稍放下了。
然而,李醫生非常清楚的是,這樣的情況維持不了多久。那一側肺並未癟掉,嚴重的“真性分流”會導致缺氧進一步加重、二氧化碳瀦留也會越來越嚴重。
時間就是生命,大家抓緊一切時間消毒鋪巾。
早已拿著手術刀站在手術檯上的外科主任,手起刀落切開的肋間面板和組織。
隨著胸膜被劃開,外科主任一邊把手指插進胸腔內、一邊嘟囔著“這下好了”。扭過頭對著李醫生說:李大夫,肺子正在癟,你那邊沒事吧?
李醫生說,還能頂住。
簡單的一問一答,大家都放心了。
直視下,幸好氣管破口並不大,外科醫生很快就將氣管縫合了。之後,在李醫生的鼓肺配合下,確認吻合口沒有漏氣的現象。
【知識點】縱隔及皮下氣腫亦是氣管或支氣管破裂的常有症狀,常常起始於頸前胸骨切跡上方的皮下,並迅速向頸、胸及腹部蔓延,引起廣泛而嚴重的皮下氣腫。因此,發現這類異常,應當高度重視。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解密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