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模式
依託長江、陽大公路、兩湖兩河等自然地理要素,形成帶狀組團式的城市 空間佈局模式。
空間結構
規劃形成“軸廊相間、組團相連”的城市空間結構。沿航天大道形成城市 沿江發展軸,串聯各大功能組團。各組團之間有綠楔、綠廊、綠帶間隔,透過 城市幹道相互聯絡,共同構成多元化的有機綜合體。
功能構成
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有機融合為目標,規劃佈局形成 “1 個綜合新城” +“3 個產城融合單元”+“1 個城市綠心”。1 個綜合新城為以雙柳老鎮區為核心 形成的現代服務新城區;3 個產城融合單元包括龍口產城單元、武船產城單元和 航天基地產城單元;1 個城市綠心為七龍湖城市生態綠心。
住區規劃
按照《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人均居住用地面積指標為 28-38 平方米/人。規劃按照組團化佈局理念,規劃形成 4 個居住組團,佈局居住用地 734.9 公頃,人口 20.6 萬,人均 35.6 平方米。其中龍口組團居住用地 163.8 公頃,人口 4.6 萬人;雙柳組團居住用地 315.4 公頃,人口 8.8 萬;雙柳組團 居住用地 171.5 公頃,人口 4.8 萬人;航天基地組團居住用地 84.2 公頃,人口 2.4 萬人
規劃形成“一軸、兩帶、多廊、多點”的空間佈局體系。
(1)“一軸” 規劃在航天大道兩側佈置 15-30 米的防護綠帶,道路兩側建築以現代風格 為主,形成體現基地特色的道路景觀軸。
(2)“兩帶依託基地北面的臨湖大道及陶家大湖、袁家湖、七龍湖、漲渡湖等湖群的 自然風光打造濱湖景觀帶;依託基地南面的臨江大道及長江自然風光打造濱江 景觀帶。同時,透過大東湖綠楔延伸聯絡,強化“兩帶”聯通,打造藍綠相融 合的自然生態系統。
(3)“多廊” 結合道路防護以及江湖聯通、通風考慮,從西向東依託挖溝西路、航天五 路、漲渡湖大道、龍王咀公園帶、楊林路、中央公園帶等形成了多條景觀聯通 廊。
(4)“多點” 規劃中央公園等 1 個區級公園,龍王咀公園、學林公園、航天公園、蓮花 公園等 4 個組團級公園以及新城公園、少春公園、黃竹公園等 18 個社群級公園, 形成均衡佈局的點狀公園體系。
教育設施佈局
按照 500 米服務半徑,共規劃佈局 7 所小學;按照 1000 米服務半徑,共規劃佈局 2 所初中,5 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規劃 1 所 高中,1 所中等職業學校。
體育設施佈局
結合組團式住區佈局和體育設施的服務半徑,規劃佈局 1 個綜合體育中心, 設定開放式場館和室外田徑場,4000 座體育場,主要承辦基地內及周邊的大型 體育活動賽事,用地規模 4.92 公頃;1 個全民健身中心,設定 2000 座體育場, 游泳館、籃球場、羽毛球場等,用地規模為 4.46 公頃;1 處體育館,主要為室 內場館,羽毛球、網球、乒乓球以及全民建設設施,用地規模共 2.0 公頃;1 處社群體育中心,用地規模 2.39 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