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之前死了,他絕對是中國最偉大的帝王之一,超過唐太宗,可以爭個前三名,也不知道他多活那幾年是要幹啥。
唐玄宗的晚年的確是很昏庸,說他昏庸不昏庸,有個最好的參照物件,那就是他自己,一個人和自己相比,這就能看出來,年輕時候的李隆基和年老的時候,完全就是兩個人的感覺,尤其是作為一代帝王,年老的李隆基完全沒有任何一代英主的感覺。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關於對危險的認知,年輕時代的李隆基,對於危險有著非常敏銳的感知力,因為李隆基本身就是搞政變上臺的。
李隆基原本是沒有一點機會做皇帝的,他是李旦的第三個兒子,而武則天死後,皇位是由李旦的哥哥李顯繼承的,所以李隆基無論從哪條線上看,都離皇位很遠。
但李隆基硬是憑藉著兩場殘酷的宮廷政變,讓自己從一個離皇位很遠的邊緣人物,成為了皇帝,第一次是誅殺韋后極其黨羽。
武則天死後,一大批女性野心家崛起,其中就以這個韋后為首,她的目標很明確,想要成為第二個武則天,結果野心和實力完全不匹配的她,最終被李隆基結束了姓名,而這一場政變,也最終把李旦推上了皇位。
第二場政變是除去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姑姑太平公主和她的黨羽,這一次政變之後,李旦徹底淡出歷史舞臺,李隆基開始大顯身手,把大唐帶進了全新的盛事。
這個時期的李隆基,很顯然頭腦靈活,胸懷大志,同時對危險非常的敏感,靠政變起家的人,往往這根神經繃得都非常緊。
緊到什麼程度,李隆基僅僅是懷疑太子造反,就一天之內連殺了太子和其他兩個孩子,妥妥的宮廷慘案,而所謂的起因和證據,基本上都是俗套,但就是因為李隆基對這種事非常的敏感,所以寧可錯殺三個親兒子,也要保證自己皇權的絕對安全。
就是這樣一個對危險極度敏感的人,到了晚年,就盲目地信任安祿山,唐朝一直都有重用胡人將領的傳統,這個不奇怪。
成立節度使這種制度,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前線將士的吃穿訓練的經濟問題,本身制度也沒有太嚴重的問題,但這個事兒的嚴重性就在於,李隆基已經對危險失去了戒心。
安祿山做一個地方的節度使這都已經算是封疆大吏了,但李隆基居然讓他做了北方三鎮連成一片的節度使,十幾萬人兵強馬壯,而且節度使在地方上擁有最高的權力,財政司法民政全歸節度使。
就這樣的模式,李隆基居然都沒有一點的懷疑,當初李隆基可是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信的呀,而現在一個虎視眈眈的胡人,居然靠著裝瘋賣傻就能,無限取信於皇帝,這還是原來的李隆基嗎?
事實上,這就是人類自身最悲哀的地方,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逐步衰老,你看著還是這個人,但整個想法,跟年輕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本質上甚至完全可以看做是兩個人。
這大概是所有英雄最悲哀的事,英雄遲暮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還一直以為自己是正確的,那個光環還在,別人也認為,他會一直正確下去。
至於寵幸個楊玉環什麼的,這跟昏庸沒關係,年輕的時候也是喜歡美女的,而且楊國忠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非常會搞錢,這也是唐玄宗重用楊國忠的重要原因。
李隆基的生命力實在太頑強了,沒能在安史之亂之前死也就算了,居然還活到了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繼位,並且還都長安。
最終受盡冷落和殘破,所有人都覺得他跟之前不一樣了,又多活了幾年,典型的壽長則辱,只能說這一切都是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