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作品和普通作家及普通人的文字差別到底在哪裡?
名著作家有超出常人的極細微的觀察力和高超的文筆。這種能力普通作家透過長期練習是可以提升的。
但名著作家有一種普通作家無論如何努力都達不到的境界,那就是能夠把自己的思想置身在人類世界之外,以超越人類而用人類的目光去看人世間的一切。換言之,就是文字表達出來的內容完全是屬於人類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作家只是浮雲之上的一位天使,用筆寫了下來。
魯迅先生的作品是中國現代小說的經典,但文章內容滲透了太多的主觀情緒。
且看世界名著小說的選文:“蘿莎肚子大得像個肉球,兩條腿肌肉發達。她從早到晚用嘶啞的嗓子不停地唱著輕佻的小曲或傷感的情歌,講些沒完沒了而又空洞無物的故事,只有吃東西的時候才住口,不吃東西馬上又嘮叨起來。她時刻都在動,像老鼠一樣,雖然體胖腿短,卻十分靈活。她的笑聲像一串刺耳的尖叫,時而在臥室,時而在樓頂,時而在咖啡館,隨時隨地都可以發作,而且笑得莫名其妙。”
這一段人物的描寫,絲毫沒有諷刺的意味,僅僅是把人間百態的現實形象中的一個典型用超人的筆法表現了出來。讀者很難感受到作者自己的情緒。
在中華文化中,能寫出好作品的大都是社會上經歷了苦難的人,連司馬遷都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包括《紅樓夢》這樣的小說也是如此。
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就不一樣了,作家不一定要遭遇苦難。莎士比亞是國王劇團的演員,寫出了偉大的戲劇。國王的痛苦,王子的苦難………這是人類的苦難不是作者的苦難。而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幾乎見不到寫社會上層苦難的作品。難道社會上層的人沒有精神的痛苦?肯定不是。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文學作品的表現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