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血刃
近日,央視軍事深入報道了人民空軍某旅的事蹟,該旅是人民空軍第二支換裝殲-20的部隊,也是一支有著悠久歷史的部隊,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擊落擊傷敵機88架。該旅旅長李凌更是尖刀中的尖刀,他曾在2014年斬獲“金頭盔”,並在次年被空軍評為“優秀飛行人員”,先後榮立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三次,並出色完成高原駐訓任務,2020年9月,李凌和戰友駕駛殲-11B,全程參與了護航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的任務。
換裝殲-20不久後,李凌和戰友們就開始緊張的特訓。近日,他們駕駛殲-20成功完成了多種高難度演習,李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手”不想讓我形成的能力,我一定要形成,“對手”不想讓我完成的任務,我一定要完成!訓練時成績落後,就會成為實戰中“敵人”的靶子。我們忘記了什麼,到了戰場上“敵人”肯定會幫我們想起來的!抗美援朝時的前輩經過幾十小時訓練就上戰場打擊敵人,我們現在換裝殲-20後,同樣有信心在最短時間內形成強大戰鬥力!
最值得關注的是,報道中出現了為數十分可觀的殲-20飛行員,他們排成整齊的佇列走過戰機。如此場景,的確值得軍迷們欣慰:殲-20戰機不但量產進度喜人,而且配套的出色飛行員也有了規模保證。因此新的問題就會由此產生:中國到底需要多少殲-20?成為五代機飛行員有什麼要求?殲-20的訓練針對於哪些潛在威脅?還有什麼新戰術值得殲-20以及它們的飛行員去“解鎖”?
▲由於素質過硬,該旅飛行員很快適應了殲-20
中國需要多少殲-20?殲-20曾部署在哪裡?
2016年以來,隨著殲-20自身技術的越發完善,其量產化也逐漸被提上日程。從珠海航展到空軍演訓,多機編隊的畫面開始被屢屢公佈,2019年國慶閱兵時,5機殲-20編隊首次在北京上空掠過;兩年後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慶典上,殲-20編隊更是以空前的15機編隊出現;不久後的中俄聯合演習中,殲-20再次出現在青銅峽演習場上空。這一切都說明殲-20的實際服役數量已快速遞增。
▲建黨一百週年慶典上,殲-20的編隊規模達到新高
由於鶻鷹系列有待完善,因此殲-20依舊會是短時間內解放軍唯一能依靠的隱身戰機。從周邊態勢來看,日韓多個機場都是兩國F-35A戰機的駐地,並將是美軍隱身機在西太平洋的主要落腳地。另一方面,美軍航母和兩棲攻擊艦戰鬥群屢屢出沒西太平洋,並逐步換裝F-35C和F-35B。此外,由於邊陲高原方向也面臨不容忽略的潛在威脅,儘管這裡的對手並無隱身戰機,但其空軍規模也不容忽略,特別是引入的陣風系列戰機使其底氣增加了不少。
▲日韓都已配備了F-35
由於殲-20至關重要,因此每個大型基地的部署數量自然不能少。考慮東南沿海作戰中,最強“對手”可能集結相當數量的隱身機,因此這些方向的殲-20也不能少。最關鍵的是,任何國家的任何戰鬥機,都會面臨保養維修問題,還要考慮可能的戰損,因此中國目前五大戰區的殲-20都要確保各自戰備數量可擊敗一箇中等國家。假想“對手”的隱身機數量和應用經驗具有很大優勢,因此殲-20還要保持相當規模的後備力量,其規模至少要達到一線戰備數量的一半規模。這樣看來,中國未來對殲-20的需求量將可能達到數百架!
▲2016年,殲-20部署到稻城亞丁機場
由於殲-20體積較大,因此無論內油攜帶量還是副油箱容量都十分可觀,有軍迷推測,如果該機部署於上述方面的多個基地,並得到運油-20的加成,那麼其作戰範圍自然也會很可觀。早在2016年,殲-20就曾抵達稻城亞丁機場進行測試;2020年邊境衝突發生後,多架殲-20又被部署於和田附近某基地,而這裡距離印軍首批陣風部署的前線基地已十分接近;同一年9月,又有一定數量的殲-20被部署於浙江衢州基地附近,而這裡也是未來跨海防禦和進攻的永久性基地;2021年夏,殲-20編隊又完成了穿越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遠端任務。由此可見,殲-20的足跡幾乎遍佈祖國各地。
要怎樣才能成為殲-20飛行員
由於解放軍對殲-20的需求很大,且該機還要部署在多個方向,因此對飛行員的需求量自然可想而知。一般新型戰機列裝後,各國都會盡量同時培養遠多於戰機數量的飛行員,以便形成多班倒模式,以便讓更多飛行員可以熟練駕駛該機,使該機在任何時刻都保持戰鬥力,而隱身機更需要如此。有趣的是,中美飛行員對各自隱身機的評價很類似,即操縱起來遠比早先其他機型方便,而且上手速度很快,能完成很多過去無法想象的動作。然而要想成為隱身機飛行員,所要面對的艱辛則是無法想象的。
▲高素質的隱身機飛行員,價值幾乎超過隱身機本身
在美國,要想成為F-22或F-35的飛行員,首先要符合如下條件:自身是綠旗、方格旗等軍演的常客,並多次參加規模最大的紅旗軍演,甚至還要有數十次實戰任務飛行的經歷。只有在上述演習和任務中表現優異,飛行時數不低於上千小時,飛行評估報告才會由部隊主官給出並遞交給空軍主管部門,稽核通過後方有機會接受相關課程。但參加此類課程也不意味著一馬平川,而是要從新兵開始,面臨重重淘汰性考核,甚至還要從駕駛T-38教練機開始。在第一階段九個月的課程內,突擊測試會隨時展開,如果分數不達標就會被淘汰。
▲在美軍中,成為F-35或F-22的飛行員也是難上加難的
在第二階段八個月的課程中,學員才能接觸真正的隱身機,對他們而言熟練駕駛只是基礎,真正難點則在於協同、指揮、全域性掌控力/判斷力,換而言之,每個學員幾乎都是以普通部隊的分隊長標準培訓!此時,不但多機分隊協同以及左右手模擬互搏會頻繁展開,而且學員們還要掌握多學科跨兵種知識,甚至還要學習如何協調特種部隊或戰略核潛艇!隨著殲-20不斷形成戰鬥力,美軍隱身機部隊的年訓練量也大幅提升,例如兩支配備F-22的老牌精銳的年訓練日接近270天,且多次在敘利亞接受實戰環境測試,但美軍卻還是覺得強度不足!
▲李凌的部隊曾在抗美援朝時表現非凡
中國空軍的飛行員招收同樣十分嚴格,而殲-20的飛行員更是優中選優。首先,戰鬥機飛行員都是學霸,甚至有三分之一都符合985標準,這是由於殲-20戰機具有高感知性,所以飛行員自然要具備跨學科標準,才能最大限度在體系內發揮優勢。其次,旋轉測試和力量測試更為嚴格。殲-20具有出色的超機動性,因此大負荷過載狀態和快速旋轉對飛行員的身體協調性、力量、快速準確反應力就有了新的要求。再次,最快時間熟悉殲-20的座艙內裝置及其功能,這是由於殲-20已實現跨代,因此飛行員必須從零開始,形成新的認知概念,並將其融入身體本能反應。
▲無論駕駛什麼戰機,解放軍飛行員們都從不敢懈怠
中國在選拔殲-20飛行員時,也要從優秀的傳統戰鬥機部隊選拔,候選者的飛行時間同樣要達到上千小時以上,並至少能熟練駕駛三種戰機,畢竟駕駛手感的養成沒有捷徑可言!但另一方面,成為殲-20駕駛員後,在其他戰鬥機積累的經驗也容易形成不利於換裝的積習,所以往往也要從頭開始鍛鍊。據統計,中國戰鬥機飛行員一小時的飛行成本就可能達到數十萬元人民幣,因此當他們符合駕駛殲-20的標準時,消耗的資金已經十分龐大,即便有新型教練機助力,成本也不容小覷。與美軍同行類似,殲-20飛行員還必須專門花時間學習如何和其他兵種的單位協作,由此看來,培養一名出色的殲-20飛行員,難度幾乎不亞於航天員!
▲目前,殲-20飛行員的數量規模已得到保證
早在活塞飛機時代,各主要強國就確定了飛行員輪班制度,這是因為持續訓練和作戰任務必然會導致人員疲憊,而且飛行員也要面臨消耗問題,所以往往多名飛行員對應一架戰機。而今多數國家也秉承了該原則,例如以精銳著稱的以色列空軍有時甚至會讓2-3名飛行員對應一架戰機,以便其他人可以休整或進行其他訓練。我國一個航空團的戰鬥機編制約為二十餘架,一線飛行員的數量卻可達數十名(不計算預備飛行員),從央視畫面中可以看出,李凌所在的部隊中出現了近20名飛行員,考慮該旅換裝殲-20的時間很短,這種規模已然很大。因此不難想象,殲-20快速量產的同時,高素質飛行員的數量也完全跟得上。
誰把我們當假想敵,我們就把它當假想敵!
李凌表示:誰把我們當假想敵,我們就把它當假想敵。如果結合近年來一些國家的舉措來看,就更會體會到此話的深刻含義。2018年,美國佐治亞州某機場就赫然出現一架等比例大小的殲-20模型,而該機場也是F-22等美軍戰機的重要基地,幾乎就在此時,美軍的假想敵中隊也猛然得到了海量預算,殲-20的形象更是屢屢出現在美國紀錄片甚至美軍內部教材中,因此這架山寨貨的用途可謂不言自明。要知道,早在二戰時期,美國本土就開始透過復原敵國主力戰機研究對應空戰戰術。
▲拂曉,深夜和凌晨,是殲-20部隊常見的訓練時段
美國紅旗軍演也有了很大變化,2019年開始,該演習就增設了高強度對抗內容:對方擁有一定數量的高效能隱身戰機,地面防空水平也不容忽略。最主要的是,美軍開始設想更不利的演習內容:對方以新型高超音速武器打擊美軍雷達站或指揮中心,而美軍衛星天基系統也被幹擾,那麼美軍機群就只能在孤軍狀態下夜間深入對方本土襲擊預定目標,甚至還要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迅速找到對方防空探測盲區,並隨時準備和大量敵機展開交戰。與此同時,大量美軍反隱身雷達以及其他專門用於探測隱身目標的裝置也開始集結到亞太。
▲山寨版殲-20現身美國一事一度引發了巨大關注
目前,朝鮮空軍基本不值一提;而伊朗空軍的當家花旦甚至依舊是巴列維時代引入、目前不斷老化的F-14;由於蘇-57進度和效能嚴重低於俄羅斯預期,因此俄羅斯目前可以依靠的最強戰鬥機依舊是與美軍存在代差的蘇-35。按照排除法來看,美國一系列軍演的對手身份可謂不言自明。由於殲-20的很多效能資料並未公佈,因此美軍往往還會依靠特殊方式還原其實力,他們認為該機的隱身能力與F-117近似,因此專門讓這一退役多年的名機重出江湖當訓練道具。此外,EA-18G電子戰機的反隱身機訓練也加大了強度。
▲面對全向隱身的對手時,殲-20也要依靠雷達協助
近期,李凌所指揮的某旅展開的特訓也十分有針對性,不但包括殲-20多機分隊出動並展開攻守對決,也包括在地面雷達等探測/指揮單位協同下進行本土防空,此類演習有很多都是在深夜和凌晨展開的。前者很容易理解,因為美軍也頻繁以自己的隱身機模擬殲-20,而且其數量龐大的隱身機如果在實戰中肯定難免要和殲-20打交道,所以隱身機對決肯定要著重訓練。而後一種訓練,則證明殲-20不但要作為空戰利器,更要作為國家戰略安全的空中衛兵,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和其他同類隱身機的較量。
▲F-117襲擊伊拉克目標時,就是深夜活動
從生物鐘角度來看,深夜到凌晨是人體機能反應最慢的時段,此時段的突擊往往會讓對手猝不及防。例如珍珠港事件時日軍航空兵就是在週末休息日凌晨美軍官兵最疲憊時突然出現,而德國空軍對義大利巴里港盟軍船隊以及蘇聯波爾塔瓦盟軍機場的襲擊更是都在夜間進行,這些襲擊都取得了巨大戰績。而美軍擁有隱身軍用飛行器後,也往往選擇在夜間或凌晨發動突襲,由此最大限度發揮隱身機的隱蔽穿透性優勢,例如海灣戰爭中F-117對伊拉克防空中心等目標的攻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展開的。所以美軍各類隱身戰鬥機和轟炸機,以後也會如此。
▲B-21帶來的威脅將遠超過美軍航母
對美軍而言,如果透過隱身戰機快速在第一時間摧毀對方戰略指揮中心甚至火箭軍基地,那麼自己的戰略空軍基地、大型港口、主力艦隊乃至本土的安全係數就會大幅提升。美國空軍認為,自身的B-1B和B-52H面對強大對手時突破效率不足,而B-2的數量太低,因此希望在未來十年內以上百架全新的B-21隱身戰略轟炸機進行升級。B-21不但有著出色的綜合隱身能力,而且航程很廣,並可攜帶多種制導武器,其威脅甚至遠超過美軍航母。在這樣的對手面前,縱然殲-20有出色的感知能力,也必須依靠反隱身雷達、地面指揮站甚至天基衛星的協助才能有效捕捉到對手。
殲-20還需發展什麼新戰術?
中美現役隱身機都曾在和非隱身戰機的模擬交戰中打出極端懸殊的交換比,以王海大隊曾在短期內取得0比17的碾壓勝利來看,如果模擬對決持續時間較長,那麼殲-20與殲-11B、殲-10C、殲-16或蘇-35的鎖定點數對比就可能超過0比100以上!以這樣的交換比,面對大多數國家的空軍時,甚至可能理論上數日內消滅其有生主力!然而從整體戰局來看,降維獵殺卻並非殲-20的最佳定位,而一些可能更有效左右戰局的任務,才是殲-20部隊飛行員更需要演練的。
▲對殲-20而言,與敵戰鬥機主力糾纏不休並非最佳選擇
如果與最強假想對手交戰,戰場多半會在縱深廣闊的西太平洋,而對手如果要協調規模龐大的作戰機群,就必然離不開大量預警機、加油機和電子戰機,如果解放軍能消滅此類目標,那麼對方不但活動範圍大幅降低,而且也難免會陷入群龍無首的混亂中,殲-20自然適合在此時執行刺客任務。有網友估測,殲-20的雷達隱身水平基本接近F-22,而美軍預警機的雷達則只能在較短距離發現隱身機,而且還存在相當盲區。
▲殲-20無疑最適合去獵殺敵預警機
以殲-20的超機動性和隱蔽性,轉瞬間即可來到有效射擊距離,並可以在對方察覺自身前突然發射霹靂-15空空導彈。根據計算,殲-20即便在開啟彈倉併發射導彈時,其隱身佈局也會迅速恢復正常。在這樣突如其來的攻擊面前,笨拙的預警機就算使用誘餌彈或開啟電子干擾也難逃一劫。然而在此之前,就需要殲-20飛行員利用自身特性,並縝密判斷對方反隱身雷達和其他探測裝置的範圍、探測盲點和活動規律,進而在引發對方注意前穿越其防空網路。當然,針對此類任務的訓練難度要明顯超過戰鬥機模擬對決。
▲未來,殲-20還將加入多兵種聯演
美軍在敘利亞行動期間,一架F-22曾在己方預警機雷達故障後利用自身出色的綜合感知效能客串了預警機,進而為機群規劃出最佳行動路線,這種模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額外空戰。同時,海豹突擊隊等特戰力量也多次開展了預先滲透演習:他們將在潛入重要目標後,以自身攜帶的袖珍無人機和其他照準裝置為F-35C指示精確制導打擊的座標資訊,甚至以F-35C為中轉點,進而和海軍戰艦實現A射B導C指正等協作。兩大案例也可以作為重要參考,讓殲-20的任務再度拓展,但殲-20若想將該設想實用化,解放軍也務必要出動艦艇和特戰隊,展開超大規模特訓。
▲雙座殲-20的用途曾引發很大爭議
2021年底,傳說中爭議已久的雙座版殲-20首次亮相,對於其未來功能一時間可謂眾說紛紜。有說法認為該機將協助飛行員訓練,但教-10這樣機動性和氣動佈局出色且航電、操控系統先進的教練機已能滿足殲-20等戰機的飛行員培訓,這就自然無需讓昂貴的殲-20分心。也有軍迷認為雙座版殲-20將專門為協同行動的大型隱身無人機而研發的,也會協調其他無人平臺。殲-20的後座肯定會增設其他埠,而且以殲-20的機載裝置的確可以滿足此要求,但問題在於各類無人裝置在運作時本身就需要和指揮節點進行訊號聯絡,而這種訊號一旦較為頻繁,不但可能會讓“敵人”找到規律並加以干擾,甚至可能給殲-20的隱蔽帶來麻煩。所以,此類任務完全可以交給殲-16或殲-15的改進型完成。
▲拒敵國門之外,才是殲-20的目標
因此,雙座殲-20的主要用途還是對地/對海打擊。座艙增設的人員以及武器控制埠卻還能有效指揮自身攜帶的打擊武器(其型號可能和單座基礎型有所差別),進而對打擊引數實現精確校正。最主要的是,該埠還能有效指揮其他戰機,並根據自身判斷減少所謂的“戰場迷霧,”進而在最小誤差和最短時間差條件下,以最大的攻擊密度和精度直擊目標區域。如果將目光放得更遠,甚至火箭軍以及戰略核潛艇的彈道導彈,也將得到雙座殲-20的協助。倘若量子技術被用於該機,其威力就會成幾何倍數提升。圍繞著埠甚至量子技術,自然會衍生出相應的新戰術等待殲-20飛行員“解鎖”。
▲華夏威龍,時刻準備亮劍!
殲-20從設計定型到成功問世,再到逐步形成戰鬥力和批次列裝,在戰略意義上本就是堪比核武的偉大工程。對假想對手而言,殲-20部隊掌握的戰術越多,就越會無法接受。既然對方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其態度,那麼殲-20及其飛行員們就更要拿出加倍的精神和智慧勇於面對。正如李凌旅長所提的那樣,我們要自己補足短板,而不是讓“敵人幫忙”,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用自己的戰鬥力,去“幫助敵人”重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