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是我國核試驗診斷理論的開拓者之一。曾在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理論核物理專業學習,參研氫彈的突破及小型化,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他和他的前輩鄧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人,曾在北京一座名為“花園路3號院”——“北京九所”的機構裡工作。這些立志報國的科學家們就在這裡,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杜祥琬院士青年時期在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1959年,在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的積極推動下到蘇聯留學,進入原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學習原子能,組織上為他選擇了理論核物理專業。畢業之際,適逢中國原子彈試驗成功。杜祥琬院士的外國同學看到新聞後,對他說:“我知道你回國後去做什麼了。”
曾與“卓婭和舒拉”的母親座談
瞭解了杜祥琬院士“神秘”的經歷後,就會知道為什麼他會選擇《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作為藝術清單的第一個作品。
書的作者柳·科斯莫傑米楊斯卡婭就是卓婭和舒拉姐弟倆的母親,她描述了卓婭和舒拉如何成長為蘇聯衛國戰爭英雄的經歷,感情真摯,語言樸實。杜祥琬院士在蘇聯留學時,曾經聽過作為母親與作者的柳·科斯莫傑米楊斯卡婭關於《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的講座。
“那個時候卓婭、舒拉姐弟倆犧牲了。他們人生短暫,但是活得很有意義。卓婭和舒拉的媽媽來了,她既是痛苦的,又是非常安慰的。因為她的兩個孩子感動了這麼多年輕人。”
《覺醒年代》裡父輩的秘密
杜祥琬院士藝術清單當中的第二個作品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熱播的電視連續劇《覺醒年代》。該劇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背景,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進步人士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
杜祥琬院士的父親杜孟模畢業於北京大學,家中常有進步小說供杜祥琬閱讀,這也養成了他愛讀書、愛寫作的習慣。當時正值年少的他卻並不瞭解父親所從事的偉大事業的內容。
“以李大釗為首的進步青年,要繼續推動中國的進步。出了《新青年》雜誌,影響了一批人,包括我的父親。李大釗是北京大學黨支部第一屆的支部書記,第二屆是鄧中夏,而我父親是第九屆黨支部書記。1927年,他當時在北京大學數學系。”這些“秘密”杜祥琬院士當年並不知道,直到父親去世,在他的骨灰盒上覆蓋了黨旗,他才知道父親的“地下黨”身份。
“改革開放以後,北大的一個同學給我打電話,說學校出了一本書——《戰鬥在北大的共產黨人》,說這本書裡有你爸。”
在電視劇《覺醒年代》裡,記錄著一代人為新中國犧牲奮鬥的歷程。在杜祥琬院士看來,這也與自己的家史相關。而命運如此地巧合,杜祥琬院士早期從事的核事業,也需要隱姓埋名,他工作的地方是荒無人煙的大漠,即使在北京,也是神秘的高粱地裡沒有名稱的院落,即使一同工作的夫人,也不知道他工作的具體內容。如今“北京九所”還是當年的建築,鄧稼先先生的銅像坐落在院子的長椅上,微笑地看著一代代科學家繼續為核事業做貢獻。周光召、于敏等科學家的故事也在院史館裡展出,當年風華正茂的杜祥琬院士在泛黃的老照片裡也留下了青春奮鬥的影像。
這些“兩彈一星”的元勳和默默奉獻的科學工作者們應該欣慰:今天的盛世,如您們所願。
《歌唱二小放牛郎》——杜家三代人傳唱的歌曲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由方冰作詞,李劫夫作曲並演唱的歌曲,該曲創作於1942年。2015年,該曲入選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選的“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
歌曲創作於1942年,八十年傳唱經久不衰,精神氣節與音樂表達缺一不可。《歌唱二小放牛郎》以一種敘述的方式,用歌詞講述了一個故事,用音樂描述了一種精神,哪怕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每每一聽到這個旋律,仍會被瞬間打動。這首歌傳唱至今,不僅是因為偉大的抗戰精神,更是因為它對幾代人有著精神鼓勵。
“我們一家三代都會唱這首歌,它的意義就在於有這樣一種人,他是這樣過了一生,以至於後邊的人到現在,到兒子這一代,孫子這一代還記得他。”
《有的人》一直活在人們心中
《有的人》是著名作家臧克家的代表作之一,入選了小學語文教材。當我們念起“有的人”三個字的時候,大家都會情不自禁跟著誦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這首詩是當代詩人、作家臧克家先生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一首抒情詩。詩人以高度濃縮概括的詩句,總結了兩種人、兩種人生選擇和兩種人生歸宿,謳歌了魯迅先生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抒發了對那些為人民而活的人們由衷的讚美之情。
“這不僅是詩啊,這是一種詩的語言,這麼簡單的語言,這麼生動的語言,給我們講了人生觀、世界觀。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王二小死了,但是他永遠活著;卓婭、舒拉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著。”
和平的年代更需要奮鬥的精神,更需要“有的人”繼續攀登與努力。杜祥琬院士的一生經過了多次事業上的轉型,從核到強鐳射技術再到能源戰略,每次都是以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對科學精神的積極探索而完成,“壓力確實很大,有什麼辦法? 第一是學習,你就不得不學習”。
相信“有的人”,一定會因為他們對人類、對科學、對國家和對人民所做出的貢獻而永遠被人們銘記在心中。而“有的人”的故事也一定會被藝術銘記傳承,成為藝術精神的源泉與力量,萬古流長。本期節目將於1月20日CCTV-3 20:57播出,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