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這段歷史總是讓人頭暈腦眩
400個年間出現了48個政權,被人們稱為亂世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
永嘉之亂,八王之亂,肥水之戰...這些戰亂足以讓百姓民不聊生,唯獨只有西晉的短短三十六年國家處於短暫的和平之中,可在這三十六年間又出現了八王之亂
這是歷時16年的大動亂——八王之亂。事實上,參與此次動亂的王多達十幾個,只是主要人物有八個,所以被稱為八王之亂。這八個王分別為:司馬義、司馬越、司馬穎、司馬瑋、司馬亮、司馬倫、司馬顒、司馬冏。
這場戰亂是西晉統治的轉折點,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從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倖存者紛紛逃 離,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人口遷徒高潮
中國發生了一次前後歷時16年的大動亂,之後,西晉帝國被摧毀,中國進入長達273年的大分裂時代,南方先後進入東晉、南朝,北方先後進入五胡十六國、北朝,直到進入隋朝,大分裂時代才宣告結束。
西晉因八王之亂滅亡期間,北方出現了十六國
由於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一中原這一期間,五胡大舉侵佔古華夏故地,故又被後世稱作十六國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胡、氐、羌;十六國指主要的五個北方內遷民族在中國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權,其中封邦命氏成為戰國者有16國,有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漢。此外還有在當時具有較大影響的仇池、代國、北魏、冉魏、西燕、高句麗(中國)、吐谷渾、譙蜀和翟魏等,實際遠不止16國。
五胡亂華,
是中國東晉時期,塞北多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下建立胡人國家而造成與中華正統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開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開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東晉王朝是由西晉王室後裔在南方建立起來的小朝廷 雖然今天我們將東進這個朝代 寫進中國古代歷史 但實際上 東晉的統治範圍卻僅限於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間 中國北方一直由趙前秦等外族統治者控制這種局面一直維持了近300年
晉明帝司馬紹在公元322年即位後,北方版圖發生變化:石勒(後趙)拿下山東中部,兵鋒已過黃河,控制了現在河南商丘、安徽毫州一帶。石勒地盤越來越大,晉太寧三年(324年),後趙兵攻克徐州和連雲港(東海郡)。另外,河南郡(洛陽)也被後趙奪去。
東晉此時陷入王敦等人內亂,沒有精力分心北顧,在北線以守為主。但石勒步步進逼,等年幼的晉成帝於325年繼位時,安徽省淮河北岸的地區全部併入後趙。江蘇省淮河北岸地區,東晉還控制著下邳(今江蘇省徐州市下轄的邳州),像一把利劍直插後趙版圖。一年後,江蘇省的淮河北岸全部為後趙所有。
東晉的噩夢還沒有結束。328年,淮南重鎮壽春(今安徽壽縣)以南部分地區入後趙,對東晉國都建康構成了巨大威脅。331年,荊州重鎮襄陽入後趙,對長江中游構成重大威脅。同時,成漢向東略地,佔有整個重慶,東線進入湖北省宜昌。332年,東晉終於收復重鎮襄陽,但西南的寧州(四川南部、雲南、貴州大部)被成漢佔領。此時,趙、成漢、東晉幾乎複製了三國割據局面(不包括西北、東北各政權)。東晉較之東吳,多了襄陽、上庸等地。
此時北方的政權是北魏,北魏破柔然之戰是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軍遠端奔襲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區),大破柔然汗國的戰爭。自十六國後期起,北魏王朝為擴充勢力範圍以統一北方,柔然可汗為掠奪魏境的糧資和雄據大漠南北,連年互相攻戰。北魏為防禦柔然,拱衛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修築長城,東起赤城(今屬河北),西至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延袤2000餘里,並設軍鎮、置戍卒。柔然為適應軍事上的需要,也建立了一整套軍法。
北魏又分東魏西魏,東魏被北齊取代,後又出現了北周政權,最後被隋朝統一 ,這400年來的戰亂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