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而近年來,有部分學者提出這樣的一個觀念:那就是康乾盛世是基於紅薯基礎上產生的盛世,而且康乾盛世本身是一個飢餓的盛世。那麼,康乾盛世的真相到底如何?
1、題外話:被惡搞的康乾盛世
說起“康乾盛世”,本小編想起很多年前,在一個社交平臺上,聽到一個小貨司機在群裡高談闊論。這個小貨司機快四十歲了,處於沒車沒房、娶不起老婆、給人打工的狀態。這位小貨司機在朋友圈裡,幾乎每隔十分鐘就釋出一次動態。動態內容無非就是仇恨清朝,以及他想“反清復明”(可話說,清朝不已經滅亡一百多年了嗎?),最搞笑的是,他把他娶不到老婆,歸結為清朝的緣故。
記得他說過一句非常讓人感到無語的話:那就是清朝的康乾盛世,其實是因為種了太多紅薯的緣故——而老百姓吃了紅薯以後,雖然能吃飽,但智商會降低,個子會變矮。
小編也由此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就是康乾盛世遭到了惡搞,第二就是,對於網上明粉的情況,有了一定的“畫像”。
2、被誤解的古代盛世
其實客觀來說,很多人提起古代盛世,往往充滿了幻想,認為古代盛世是這樣的:那就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都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都可以穿綾羅綢緞、三妻四妾。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首先我們來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各大盛世真實情況:
儒家理想的“大同社會”:儒家認為,三皇五帝時代的社會,是大同社會。所謂大同社會,可以理解成所有人都願意養別人家的老人、小孩(即所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且天下為公,人人都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孔子、孟子以及後世單純的讀書人,都向往三皇五帝時代的美好社會。但其實,現代考古學讓我們知道:三皇五帝時代的社會,本質上就是原始社會,如果想直觀瞭解原始社會情況,可以看看非洲的那些原始部落。所玩的三皇五帝,則是部落的酋長。
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屬於治世,而非盛世。不過在中國古代史上,文景之治的口碑很好。而文景之治的真實情況是:在暴秦十五年折騰、楚漢四年戰爭的衝擊下,天下人口出現了銳減,因此人少地多。而劉邦、漢惠帝、呂后與民休息的基礎上,民力得到恢復。漢文帝接盤與民休息的局面,才有了所謂的文景之治。
而對於西漢老百姓來說,文景之治也僅僅是餓不死而已。畢竟,西漢老百姓一方面要承擔西漢朝廷的各項賦稅,另外西漢朝廷向匈奴繳納的“保護費”,也得西漢老百姓最終負擔。西漢名臣賈誼在給漢文帝上書中就提到西漢農民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下。
開元盛世:開元盛世算是中國中古時代,最有名的盛世,沒有之一。開元盛世算是唐朝文治武功的巔峰時代。而開元盛世時代,老百姓的日子也十分痛苦:一方面,唐朝社會的土地兼併十分嚴重,而且白居易詩歌《賣炭翁》,也足以反應這一盛世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水平。
此外,開元盛世時期,唐玄宗不斷髮動對外戰爭,導致大量百姓子弟無辜喪生。以至於詩人有《兵車行》來記載當時百姓的情況。
永樂盛世。存在感不強的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間,由於明朝處於前期狀態,土地兼併並不嚴重,而且元末戰亂導致的人口凋零,也讓明成祖時代,土地問題不那麼嚴重。但即便如此,明成祖在位期間,唐賽兒起義也還是爆發了——老百姓活不下去的盛世,永樂盛世算是一絕。
萬曆盛世。這個盛世是本小編聽明粉說的。具體含金量大家自行理解。
其實,古代所謂的盛世,指的是王公貴族、帝王將相的盛世。對於老百姓來說,盛世其實是餓不死,而亂世,意味著朝不保夕。對於古代老百姓來說,能吃飽才是最大的心願。而尷尬的是:古代社會任何一個盛世,都不曾讓百姓有過吃飽的狀態。
當然,康乾盛世也不例外。
3、康乾盛世真相
認為康乾盛世是飢餓的盛世,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因為前文說過,古代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盛世,都是飢餓的盛世。當然,康乾盛世也並不是基於番薯基礎上的盛世——根據相關專家考據,至少在鴉片戰爭之前,清朝的番薯、玉米種植比例很低,並不足以成為老百姓的口糧。
而康乾盛世之所以被稱為盛世,其實和之前歷史上的盛世類似:
首先,是繼承前朝亂世。清朝入關的時候,明朝故地處於戰亂狀態。清朝和南明經過二十年戰爭。基於明末戰爭衝擊以及清軍入關二十年的戰亂,這導致了人口銳減,人地關係得到緩和。因此,任何一個王朝,都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搞個治世出來。
其次,清朝康雍乾三代帝王,在與民休息結束後,不斷和準噶爾蒙古進行戰爭。清朝的版圖也不斷擴大。加上農業技術的相對進步,人口也隨之增長。
而按照古代觀念來看,有對外武功,而且人口增加,社會主體平穩。這些,都是盛世的標準。
不過,還說那句話:古人所謂的盛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放到現如今,幾乎可以用不值得一提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