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每個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內部的組織形式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否則,可能無法適應這種新形勢。
可以說,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話題。在討論之前,我想起十多年前的一個分散型組織的案例。
當時,我和我北京從事做企業管理諮詢的朋友L先生討論公司組織架構時,他說,對於許多中小諮詢機構來說,一般都是“合夥人”制,大家相互是合作關係,對外可以統一用一個公司名稱,但大家各自獨立,待接到專案後,迅速組成專案組,專案完成後恢復原狀。
是啊,那可是十幾年前的事情!當時,更多企業處於傳統的組織架構,而諮詢公司是為其他公司提供智力服務的,自然要超前探尋適合自身發展的生存之道。
實際上,無論是美國矽谷的先進企業,還是國內一些優秀的公司,其組織架構,已經突破了傳統“公司”的結構,有的是“同股不同權”,甚至還有的是能夠隨時聚合、隨時解散的組織結構。
這種新興的組織形式,以可獨立提供服務的“模組”為基礎,依據動態的市場需求拼搭“模組”,靈活重組創造不同的功能,形成動態能力,從而從容應對不確定環境。而傳統的企業組織形式,則無法做到這一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新興的組織形式呢?
一是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著巨大變化,不確定性的持續增長,讓企業過去的線性發展路徑無以為繼。美國財政部前部長魯賓說過一句話:“關於市場,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這句話成為“名言”。
可以說,社會上供應的各種商品極大豐富,進一步提高了客戶的話語權、選擇權,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帶來了新知識、新概念、新方法、新技術的快速發現和發明,技術的進步又把全球經濟聯結為一張大網,全球各國的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隨時選擇和購買自己需要的新產品,你自認為產品做的再好,如果消費者不滿意,一樣會被拋棄。
二是各行業正在進行無邊界混戰,讓所有的經驗和積累都隨時可能被顛覆、被清零。很多行業的企業,甚至看不清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甚至被競爭對手取代或被顛覆後,才恍然大悟,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如果說過去的企業或組織的邊界清晰、角色非常分工明確的話,各行業只要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高枕無憂。但是,在全球網路化的今天,產業不僅邊界模糊,新經濟、新業態的蓬勃發展也已讓產業分不清敵我,找不到路標。企業如今面臨的挑戰早已不單純侷限於本行業,誰都不知道下一個“殺手”在哪裡。
三是企業組織形式無法融入新一代資訊科技下的經濟時代。傳統工業經濟下,企業組織多為金字塔式科層組織模式,這樣的管控哲學和組織架
構已經不適用於資訊經濟時代。在傳統經濟形勢下,企業的高層或決策者,往往無法接觸到最新、最準確的來自一線的訊息,更無法準確把握客戶需求、市場資訊。
在傳統經濟模式下,企業先養一部分人,再根據自己的理解或推測,去生產一堆自認為有用的產品,如果這些產品銷售不出去,企業就會陷入困境,直至破產。而新的經濟模式,強調的是先落實客戶需求,先有訂單再進行生產,而且研發、設計和生產過程也是自動化、智慧化,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與生產方式,顯然無法適應這種新形勢,怎麼會不被淘汰呢?
網際網路時代,網路連線一切人、財、物,扁平化、平臺化、模組化成為新特徵。傳統直線式、科層式組織體制設計嚴謹、結構穩定、高度一體化的組織優點,到了資訊經濟時代,反而帶來臃腫、制度僵化、成本增加,必然要進行變革,否則,終將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