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四個月,是經歷,是成長,是珍貴的記憶,再見北京冬奧,再見引導員,圓滿完成任務啦!”2月4日晚10點29分,王奕文從北京冬奧會開幕後上下場時,用手機記錄下美好的瞬間,收穫300多人點贊。
王奕文是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也是一名00後河南鄭州學子。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
冬奧會開幕式上,王奕文是運動員入場的引導員,雙手舉牌,引導運動員入場,在冬奧會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訓練四個月 第一次長時間穿高跟鞋磨爛腳
2021年9月,王奕文在班級微信群裡看到老師釋出冬奧會引導員選拔的訊息。
王奕文和同學都報了名,經過學校老師的選拔,一部分人順利進入接下來的訓練中。
“當時國慶的時候,七天都沒有放假。”王奕文說,訓練兩天之後,張藝謀導演來到中央戲劇學院,再次選拔演職人員,淘汰了一半,留下一半接著訓練。
在訓練過程當中,不停地有人被淘汰。
從當年11月開始,王奕文和其他人在首都體育學院訓練。
“我覺得還挺苦的,因為我們當時穿高跟鞋,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當時大家很多人都站著,就是站著哭,然後老師還必須要求微笑,所以就是笑著哭。”說起訓練,王奕文很有感觸。
平時,王奕文都是練習走、站和微笑。
“其實剛開始我會覺得走路有什麼難的,不就走個路嗎,但真的到那兒之後發現自己真的很多走路的姿勢都不太對,包括舉牌子,我們需要每一個人的手都要高度統一,所以我們就要需要形成那種肌肉記憶。”王奕文說,引導員需要胳膊舉著,一次舉半個小時,訓練下胳膊都是酸的。
王奕文說,第一次長時間穿高跟鞋的時候,每個人的腳就都磨爛了,包括腳底板也特別的疼。
“我當時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們在首體訓練的時候,當時一訓練就是從早上到晚上,上午基本上會練體能,中午的時候大家都特別累,然後我們就直接躺在操場上的跑道上,因為太累了,下午就是練走和微笑。”王奕文說。
開幕式當天5點起床 上場前導演給予激勵
2月4日早上5點,王奕文就起床了。
5點50分,王奕文從學校出發,因為需要遠端集結,來自不同學校的人都在一個地方集合安檢後,統一乘車前往冬奧會開幕現場。
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王奕文和其他引導員來到現場。
化妝、梳頭……王奕文和其他引導員開始緊張的準備工作。
2月4日下午,所有演職人員集體再次到現場走一遍,確認自己的通道口。
下午6點,王奕文和其他人一起動身去參加正式的演出。
“當時出場之前,很多導演都來給我們加油鼓氣,跟我們說了很多激勵我們的話,當時還挺感動的。”王奕文說,當門開啟之後,她看到有非常多刺眼的光向她照來。
“我會覺得我訓練了這麼長時間,從秋天一直到冬天,甚至現在已經立春了,這麼長時間的努力,沒有節假日,我為了就是在那一刻走好,然後在那一刻展現出來,自己這幾個月訓練的成果。”王奕文說。
曾參與建黨百年慶祝的千人獻詞
2021年4月開始,經過層層選拔,王奕文成為千人獻詞團一員,千人獻詞是在天安門廣場舉辦大型廣場活動以來的首次嘗試。
獻詞對於中央戲劇學院的大一學生王奕文而言,難度相對小一點。王奕文說,每次半天的排練時間,體力顯得尤為重要。
“我是中央戲劇學院主持專業。整個學校就我們班參加了,我們班27個人去了21個。我們班主任帶著我們練稿件。”王奕文說,她和同學本身有專業優勢,最開始主要培養同學們之間的默契。
這4個月裡,報名隊伍中有人被淘汰,有人主動退出,王奕文堅持到了最後。
王奕文認為,大會結尾的一段讓她感覺很震撼,“我們在唱《歌唱祖國》,工作人員放飛和平鴿和氣球,當時大家都舉著旗子,看著鴿子和氣球,有種放飛夢想的感覺”。
身為藝術院校的學生,王奕文說,他們(獻詞團成員)更多的是藝術報國。“對於參加過的人而言,不光是一次榮譽和演出,更多的是對國家的一次承諾,在天安門前的一次承諾。”
青報記者對話河南引導員:開幕式訓練已形成肌肉記憶
記者:今年春節怎麼過的?
王奕文:我今年在學校裡過年,學校給我們準備了一些大禮包,除了引導員之外,我們學校還有其他包括閉幕式的一些跳舞人員,有100多人,大家就一塊兒在食堂吃飯,當時校長都來跟我們一塊兒慶祝新年。
記者:第一次在外過年有何感受?
王奕文:在學校過年也是一種挺好的體驗吧,我還把我們宿舍門上貼上對聯,和朋友一起拍照,一起在宿舍裡看春晚,我覺得是一種不太一樣的體驗吧。
畢竟是第一次在外過年,有媒體來採訪的時候給我們錄影片,當時大家都有點想哭了,還是會有想家。
記者:開幕式訓練了多少次?
王奕文:開幕式,我們基本上已經走了無數次了,已經完全形成了一種肌肉記憶了,具體多少次,我真的已經數不清了。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東風新聞
記者 彎文奎
編輯 夏寒
校對 楊陽
稽核 楊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