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父親叫李旦,是唐朝第五位皇帝,史稱唐睿宗。
在公元707年,景龍元年,發生了一場政變,差點導致李旦的滅頂之災。
當年韋皇后權勢滔天,大有第二個武則天的趨勢,但是太子李重俊不是韋后的親生兒子,並且還挺優秀。很優秀,還不是自己人,歷史上很多儲君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被廢掉的。不出所料,太子李重俊被逼反,帶著三百多禁軍稀裡糊塗政變失敗被殺。
太子李重俊死後開始清算,韋后母女想將當時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拉下馬,如果成功拉下馬唐朝歷史將被改寫。關鍵時刻,兩個人挺身而出。
第一個出場的是中組部副部長兼中紀委負責人蕭至忠,蕭至忠是被唐中宗李顯喊去安排工作的。蕭至忠哭著說了三句話“皇上您擁有天下,不能容得下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任由人去栽贓嗎!李旦以前是皇儲,為了向武后請求將天下讓給您,絕食多日,大家都知道。為何因為冉祖雍一句話而懷疑!”
蕭至忠的話言簡意賅,非常高超,直接點出皇帝的胸懷,勸皇上容下弟弟妹妹,又用大家都知道的事來證明李旦確實不貪戀皇權,讓皇帝放心。但是,這裡有個邏輯BUG被忽略,就是李旦不想當皇帝,他的兒子不一定不想做皇帝,李旦不想做皇帝,他妹妹不一定不想做皇帝。
第二個出場的是中辦負責提建議的處級幹部吳兢,專門上了一個奏疏。
“自皇上登基以來,國家的福運像線一樣綿長,皇上登基後,到處尋找王室貴戚,把他們提拔到朝廷中,親族都受到恩澤。何況相王李旦是至親,但是賊臣日夜謀劃想除掉他,他們成功了禍亂就要開始了。皇上您給誰權力,即使是陌生人也重要,您奪去誰的權力,即使是至親也不重要。自古以來因為相信異姓,猜忌親人而亡國的人太多了。何況皇室成員也不多了,皇上您登基不久,一個兒子因為政變被殺了,一個兒子被流放了,只剩下一個弟弟陪在身邊,雞毛蒜皮的誣陷,一定要慎重對待,《小雅·青蠅》那首詩,實在是可怕啊!”
吳兢是一個學霸,一直是知識淵博的人,他說的話勝在結構、轉折和用典,是一篇很好的範文。先拍皇上馬屁說皇上登基厚待族人,接著強調李旦更是至親,又說皇室成員掌握權力有利於基業長青,接著強調皇室成員不多了。奏疏中還引用青蠅的詩,提高了整個文章的逼格。但是邏輯通嗎?邏輯不見得通,歷史上發生太多次皇室內部矛盾導致皇權旁落,並且皇室內部鬥爭簡直就是李唐皇室的基因,短短百年發生多次皇室政變。
兩位說客的一番話,打消了李顯心中的殺機,保住李旦一家老小的性命。但是認真思考,李顯有沒有動殺機,真的是他們倆勸說成功嗎?
李顯應該是心中有懷疑的,要不然也不會找蕭至忠來安排辦案,但是鑑於骨肉情深,他是不願意骨肉相殘,只是需要有人來給個理由。蕭至忠和吳兢就是給理由的人,所以真正救了李旦的人是他哥哥李顯。
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這一次懷疑,應該是給唐玄宗和太平公主造成很大陰影,幾乎將他們的生命推到了懸崖邊緣。可能,這就是他們政變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