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喜劇界的扛把子,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德雲社、開心麻花、大碗娛樂,東北民間藝術團。
但在2010年左右,年輕一輩的喜劇市場,其實是被愛笑兄弟們攥在手裡的。
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的一系列謎之操作把自己作沒了,估計現在哪個團體在圈裡稱王稱霸還真不一定。
一晃神兒的功夫十年都過去了,當年的愛笑兄弟六大主力現在都去哪兒了呢?

2010年,團隊剛成立時的情況,就是典型的“錢少事多離家近”.
雖然錄影棚在北京,免去了不少差旅花銷,但工作壓力卻很大,大家經常為攢段子在工作室連軸轉泡上幾天。
所以有的演員覺得沒前途,有的演員扛不住,最後淘來淘去成員就剩下張子棟、張一鳴、潘斌龍、崔志佳、喬杉、修睿等人苦苦支撐。
得力於哥兒幾個緊密配合的緣故,《愛笑會議室》於2011年遷址黑龍江電視臺後,短時間內就實現了現象級爆火,據說每期節目的點選量都數以百萬計。
只不過在大家還沒來得及高興時,張子棟突然宣佈要退出;據江湖記載,張子棟的離開是因為得罪了資本。
因為節目走紅後,演員們的日常不可能再只圍著一個節目轉了,尤其是靈魂人物張子棟,會議室外的“工作”肉眼可見的增多。
但資本依舊抱著想極致壓榨的心理苛求演員,一來二去在身體和心理雙雙抵達疲憊極限值後,小爺們兒一撂挑子:不玩了,你們別來煩我就行。
離開愛笑之後,他一頭扎大熒幕:藉著和孫紅雷合作《決戰剎馬鎮》為臺階,又加盟了喬任梁的《請叫我英雄》等等,雖然都是配角,雖然激起的水花也不大,但勝在舒心。
2013年他迴歸遼視與開心麻花匯合,與馬麗、柳巖、王寧等人合作喜劇《香瓜七兄弟》。
隨後又與沈騰、王琦夫婦合作喜劇《人見人愛》、與黃才倫、張一鳴合作《三個傻boy》、去年又與常遠合作《溫暖的抱抱》等。
雖然合作的物件不同,但都是喜劇圈兒的兄弟們。
不過由於他的演繹風格比較適合小劇場鬧騰,所以一到大熒幕上就容易拉胯,而他又不願意妥協,久而久之的他就“消失”了。
直到2017,他帶著他的新作登上《歡樂喜劇人》舞臺,與“舊部”肖旭肥龍對陣,以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強勢宣佈:他沒走,一直在!
對於張子棟的“不火”,粉絲們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是他對市場判斷失誤,有人則認為是他過於耿直不懂變通。
如果當初和資本有分歧時,他退一步,或者是大熒幕喜劇沒水花時退一步,可能現在的發展情況就不一樣了。
但再一想他如果圓滑了,他還是那個獨具魅力的喜劇鬼才張子棟嗎?

張子棟走之後,大潘經常外出拍戲。
所以當時的兄弟團處於群龍無首狀態,此時領導層安排張一鳴坐創意總監的位置,然後成員間繼續“老帶新”模式。
這樣的安排看上去是沒什麼問題,因為節目初期的不少新人,都是張子棟他們一起帶出來的。
但問題就出現在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應該處於被領導的位置。
再加上資本繼續壓榨並刻意縱容新人和老人之間的惡意競爭,久而久之同事間的矛盾愈發不可調和。
最終喬杉、修睿覺得“人間不值得”,2013年聯合宣佈退出。
喬杉退出之後正巧遇上了大鵬籌拍《D絲男士》,陰錯陽差之下,他強勢加盟洗浴行業,並以此為起點闖蕩影視圈。
2015年,當觀眾們還咂摸著《D絲男士4》中的大寶劍時,他又帶著《三分之三場婚禮》在杭州國際微電影節上亮相,力壓群雄奪得最佳男主獎。
至此喬杉正式褪去愛笑兄弟的標籤,成為了一名專業帶範兒的演員。
只不過尷尬的是,很長一段時間裡,就算他出演的是正常角色,觀眾依舊覺得他的潛臺詞是“老妹兒,來給哥捏個腳”。
2016年算是喬杉最春風得意的一年。
藉著前一年參加了《歡樂喜劇人》的熱度,喬、修二人登上了春晚舞臺。
下了春晚之後,他的個人工作室又熱熱鬧鬧地開了張,簽下的第一個藝人自然是好兄弟修睿。
不僅如此,2016年他還有多部大熱電影上映:《小明和他的夥伴們》、《悟空傳》、《父子雄兵》以及那部讓男人們腎上腺素飆升的《情聖》。
後來他又憑藉《縫紉機樂隊》出圈,獲得了最受關注喜劇演員獎。
按道理來講他已經算是實現了當年的喜劇夢想,但這只是剛剛開始。
2019年再上春晚引爆笑狂潮後,他參加了大火綜藝《樂隊的夏天》,隨後又馬不停蹄的和葛大爺合作電影《兩隻老虎》引全民討論狂潮。
後來在2020年,他終於在其他行業呆膩了,撿起搓澡巾返回澡堂子與彭昱暢合拍——《沐浴之王》,算是又回到了起點。
說到修睿,當年他總是連鬢絡腮鬍子造型亮相,搞得不少人以為他是留級老大哥,結果竟然是“元老幫”裡最小的那一個。
可能是受成熟形象影響,不論是退出前還是退出後,他的颱風都很穩,偶爾喬杉表演不到位時,他也能給不著痕跡的圓回來。
可以說是愛笑兄弟裡“功力”比較深厚的一個演員,如果正常發展的話,演藝事業未必及不上喬杉。
事實上,剛退出的修睿確實積極營業。
和喬杉一起加盟《香.瓜七兄弟》,一起參加《歡樂喜劇人》,一起上地方臺和央媽春晚後,又籤進了喬杉的公司。
後來還搭上開心麻花王寧的船,拍攝了四季《廢柴兄弟》+《發條城市》。
但由於表現皆不如當年《愛笑》時亮眼,所以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水花,最終鬍子叔慢慢地“消失”了
可能是當年的黨爭給他留下了較大的心理陰影,也可能是成家立業之後,對舊日夢想的執著有所降低。
所以在2016年之後,修睿開始了半退圈生活,工作也不接、賬號也不運營,網上關於他的訊息寥寥無幾。
要不是後來和喬杉一起參加《哎呀好身材》時看著狀態不錯,大家都要猜疑他也和崔志佳一樣患上抑鬱症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修睿的半退圈挺讓人覺得可惜的。

喜劇人的悲哀就在於嚴重透支多巴胺。
在這種高壓的情況下,崔志佳還得和資本對抗、和同事周旋,慢慢的他就有了抑鬱的苗頭。
藉著喬、修二人的勁兒,崔志佳也退出了愛笑。
不過也沒有馬不停蹄地開啟工作,而是在當時的女友陪同下,先去治療了自己的抑鬱症,直到2015年才開始逐漸返回舞臺。
當時他先是與昔日好友一起加盟《煎餅俠》拍攝,後來又以喜劇演員的身份加入了番茄臺《生活大爆炸》、參加《喜劇總動員》、《歡樂喜劇人》等等。
似乎他一直都想從哪兒跌倒的,從哪兒爬起來。
但奈何喜劇行業式微,他只能去繼續拍電影,但遺憾的是,崔演員的作品中能叫得上號的,似乎除了《擺渡人》之外,就想不起來什麼了。
不過最近佳佳迷上了自導自演,一個個笑中帶淚的包袱被他在2021年底搬到了大熒幕上;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另類絕殺,不過說到底感覺“愛笑六芒星”裡,就佳佳過得最慘。
相對來說,大潘的運氣就挺好的。
除了是愛笑兄弟之外,他還是賈玲的師兄、馮鞏的徒弟。
所以當初兄弟們掐得火急火燎時,他因為經常脫離團體參加主流工作,而意外在爭議的全世界路過,等忙完了再回來時才發現兄弟們竟然分家了。
不過這對當時的他影響不大,順勢離開之後就和崔志佳一起去了《歡樂喜劇人》。
由於“好尷尬”確實讓人很尷尬,所以大潘就暫時放棄了喜劇這條路專攻影視圈。
經典之作包括《反轉人生》、《兩隻老虎》還有和章宇、任素汐合作的《無名之輩》。
尤其《無名之輩》帶給他的標籤轉變最大,上映當年就獲得了澳門電影界最佳男配獎。
至此大潘不再是“好尷尬”的喜劇演員,而是一個正在揚帆起航的電影咖。

《愛笑會議室》從開播到停播,一共經歷了兩個坎兒。
張子棟退出時,因為還有老人頂著,所以質量雖有下滑,但問題不大。
遇上喬、修、崔三人相繼退出以及大潘變相退出之後,《愛笑》幾乎名存實亡。
因此張一鳴也就於2014年離開了愛笑團體,專心服務於開心麻花。
和開心麻花合作後,他的主要發展方向為執導話劇,比如《李茶的姑媽》、《莎士比亞別生氣》等。
除此之外偶爾還會搞一些老本行——情景喜劇。
2017年年初他的情景喜劇《歡樂步行街》登入黑龍江衛視。
2021年初又搞了一個《大飯店傳奇》,效果其實還可以,頗有低配“愛笑會議室”的感覺。
但沒辦法,國內小品行業市場正在逐漸被壓縮,所以這部作品沒什麼水花,連他本人都快要被忘記了。
要不是“孕婦、長髮攝影師及其隨行者禁止入內”火了,估計張一鳴能拿出來被記住的角色,可能也就一個可憐巴巴的莊強。
另外他被市場忽略的原因,除了是他“業務能力”確實一般之外,還有不少人覺得他可能就是當年逼走喬、修二人的禍首。
張子棟退出後,雖然按照他的資歷和性格來講,不大適合做管理位置,但資本依舊把他擺到了創意總監的職位上。
結合後來喬杉修睿的退出回應後,那個挑起內鬥和喬、修二人交惡的人,就和張一鳴有點掛鉤了。
不過2014年退出後的張一鳴隨即就和張子棟合作了《三個傻boy》;
又給大潘和佳佳的《歡樂喜劇人》助演;
和喬杉合作《縫紉機樂隊》,這麼看來的話,當年的所謂交惡,可能另有嫌疑人。
不管嫌疑人是不是張一鳴,他們後來的合作是不是因為彼此都放下了,都要說一句愛笑會議室在前途無量的上升期,發生演員拆貨退出的事情,資本方得背一部分責任。
藝人在自己的舞臺上火了,資本想的不是如何加速前進達到巔峰,而是瘋狂壓制演員和惡意縱容不良競爭,為的就是能夠快速回本。
以為殺雞取卵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卻沒想過,把雞養好的結果可能是一天一個金蛋。
由此可見,一個人或者一件事能走多遠的決定因素,除了能力之外還有眼力和格局,格局打開了就是另一片天地,而格局不開可就是雞飛蛋打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