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體檢查出來“磨玻璃結節(GGO)”的病人,隨手上網一查,發現“大部分磨玻璃結節是早期肺癌”這樣的一個說法,就特別緊張、焦慮,趕去門診看大夫,我們卻往往會勸這些病人先觀察一段時間,尤其是沒有實性成分的純磨玻璃結節,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 新發現的GGO有可能在隨訪中吸收、消失,減少了不必要的手術;
CT篩查出來的GGO其實有一定的吸收率。有一些磨玻璃結節可能是由於肺泡侷限的炎症而表現出來的磨玻璃影,並不是一個結節,在複查胸CT,或者口服短時間的抗生素後複查胸CT,就發現病灶縮小或者消失了。甚至有研究報告,新發現的GGO,吸收比例高達70%。具體資料可以參考“體檢發現的磨玻璃結節(GGO)會自己吸收嗎?有多大可能性長大?”這篇科普文章。如果吸收了,自然也就避免了一次外科手術的創傷。
2. 很多小的、純的GGO也達不到需要手術干預的程度,可以穩定隨訪多年;
圖1 純磨玻璃結節(pGGO)長期隨訪無著變
結合一個長期隨訪的病例來告訴大家。這個病人在2011年發現了左肺上葉的一個小的純磨玻璃結節,直徑約7mm。因為結節比較小、密度也比較淡,病人心態也比較好,接受了隨訪觀察這個策略。此後逐年複查發現這個GGO都很穩定,直到10年後的今天,結節仍然穩定,並沒有明顯的直徑增長或者實性成分增加(圖一)。這個病人在這10年中只需要每年接受一次胸部CT平掃,並不需要承受胸部微創手術的創傷、風險和併發症。多項大型GGO長期隨訪研究證實,純GGO隨訪中增長的比例僅為5%-10%,僅佔很少數,大部分純GGO是保持不變的。當然,混合密度GGO增長的比例要明顯增高,隨訪策略也不同。
3. 在隨訪過程中可能發現新的、需要干預的GGO,尤其是在同側肺中的,這樣就可以在手術時一併處理了。
圖2 隨訪中可能發現新的、更需要干預的GGO,一併干預
還是以一個長期隨訪的病例來說明。圖二這個病人在2011年發現了一個磨玻璃小結節,定期隨訪,在2015年,GGO略有增大,但結節直徑仍然比較小,還可以繼續隨訪觀察。這個結節在2015年到2018年仍然保持穩定,並沒有明顯增長。在2019年複查的時候卻發現,長期隨訪的結節較2018年並沒有增長,但在這個結節鄰近,發現了一個新發的、直徑更大的磨玻璃結節,並且在口服抗生素後複查,結節並沒有消失。隨後我們採取了微創胸腔鏡手術干預,將這個兩個結節一併切除,術後病理表明,穩定存在的結節是微浸潤性腺癌,而新發結節卻是一個浸潤性腺癌,新發結節的危害性比穩定存在結節還要大。而這個病人因為隨訪時間足夠長,等到有危險的結節都出現了,只用接受一次手術就解決了多個結節的問題。這就好比,兩軍對壘,我們的彈藥有限(有限的肺組織),如果只是一個敵人過來就開槍(胸腔鏡手術)未免浪費,等到多個敵人都出現,尤其是後出現的敵人可能更危險,這個時候我們再開槍(胸腔鏡手術),就能夠儘可能的消滅掉更多的敵人。
這個策略在多發GGO的病人中尤其適用,我們需要用長時間的隨訪,來確認到底哪些GGO是需要干預的,以及需要優先干預的,哪些是不用犧牲肺組織去切掉的GGO。正如下面這個病人(圖3)。在2017年首次發現GGO的時候是右肺下葉的一個小GGO,此後隨訪在2018年發現左肺上葉有一個新的GGO,定期隨訪發現,右肺下葉初發的GGO並沒有明顯變化,而左肺上葉後出現的GGO反而從4mm增長到9mm。經過這5年的隨訪,證實左肺GGO惡性程度比右肺更高,所以制定的手術決策是胸腔鏡左肺上葉楔形切除,術後病理提示是微浸潤腺癌,右肺GGO因為沒有變化可以繼續隨訪。
圖3 多發GGO長期隨訪評估GGO危險度,進行最優手術決策
4. 即使考慮手術干預,GGO為表現的早期肺腺癌生長是非常緩慢的,規範的隨訪不會導致轉移擴散,手術視窗期很長;
圖4 長期隨訪的磨玻璃結節實性成分增加後手術干預
我們知道,磨玻璃結節絕大部分都是惰性增殖的表現,生長非常緩慢,往往需要四五年的時間,才會發生明顯變化。以一個長期隨訪的實際病例來說明。這個患者2015年在外院體檢發現了一個小的純GGO,此後逐年在外院隨訪,2017年GGO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此後患者因為工作調動,加上疫情原因耽擱了隨訪,再次複查時我們對比最早CT判斷,結節直徑雖然沒有明顯增長,但中心密度增高,出現了一點實性成分,進行了胸腔鏡手術干預(圖4)。術後病理提示是微浸潤腺癌,預後很好。這個病例說明,部分小GGO在隨訪中可能出現進展,表現為直徑增長或實性成分增加,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推遲接受胸部手術的創傷,規範的隨訪觀察是很安全的。
所以說,大夫們苦口婆心勸磨玻璃結節病友多觀察一段時間,不是沒有道理的,長期隨訪可以延緩接受胸部手術的創傷,可以一併處理後出現的、多發GGO,明確多發GGO中哪些需要優先干預,規範的隨訪觀察也並不會導致GGO轉移擴散。可以這樣說,規範的隨訪觀察對於部分GGO就是最好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