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時間過得很快,很多人轉眼間就已然走過了半個春秋。
有的人,她們的人生似乎一直都是順風順水,從不曾有過淒涼,年老的時候也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子女孝順,兒孫滿堂。
有的人,她們的人生是一波三折,前半輩子還算可以,勉強度日,後半輩子就開始走上了人生的下坡路,很是淒涼。
很多時候,我們當下做的決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未來,如果有一個人的晚景淒涼,那麼一定是由於他年輕的時候不曾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
前半輩子做加法,體驗快樂;後半輩子做減法,剔除苦惱,如此才是一個人過好自己人生的方式。
心理學研究表明,已過半生的女人,要做好“斷舍離”,餘生才不會淒涼。
斷掉那些不切實際的慾望
電視劇《知否知否》裡面的小秦氏一輩子都很要強,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承襲爵位,這樣自己也爭了一口氣。
但是,她從沒想過自己的兒子是否願意,說白了,她想要兒子做什麼,不過是她自己想做什麼罷了。
為了能夠讓兒子承襲爵位,她一直戴著面具,一直在演戲,而立之年了,也沒有一天過得像自己。
有些事情是我們的,那就是我們的,不是我們的,強求也沒用,只可惜,小秦氏被慾望矇蔽了雙眼,看不到這淺顯易懂的道理,一輩子都被束縛在不切實際的慾望當中。
所謂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人生當中很多不快樂的事情,就是由於我們因為那慾望而畫地為牢。
當我們不再追求那不切實際的慾望的時候,內心通透了,人生自然也就變得開拓起來。
林語堂先生說過:“看到秋天的雲彩,才知道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兒。”
一個人在意什麼,什麼就會折磨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期待其實是所有痛苦的根源,有些東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有時候得到了也不一定是幸福。
當我們能夠看破一切的時候,就會明白,生活嘛,平平淡淡才是真。
捨棄那些沒有意義的情緒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我選擇效應,說的是:一個人的選擇決定了未來的生活,一旦選擇了某一條人生道路,就有走下去的慣性和不斷自我強化的信念。
當我們選擇了天高海闊,那麼往後餘生,我們自然就不會因為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而怨天尤人;
當我們選擇了斤斤計較,那麼往後餘生,我們自然就會因為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而患得患失了。
有時候,並不是因為一件事情有多麼嚴重,而是我們誇大了局勢,鑽了牛角尖,釋放那些沒有意義的負面情緒,心裡不開心了,臉上也“醜陋了”。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發現,經常受到抑鬱情緒困擾的女性,她們的生理年齡往往要比同齡人老了6歲。
這是因為人在產生抑鬱情緒的時候,會促使人體釋放大量皮質醇,而皮質醇又會對免疫系統和人體器官造成損害,進而加速衰老,這一效應在女性中更為明顯。
負面情緒百害而無一利,我們又何必因為一些小事去透支自己的美麗?
所以,有些事情如果不是太嚴重,能放下就放下吧,畢竟芸芸眾生,開心最重要。
離開那些沒有意義的人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面的羅子君由於丈夫背叛了自己,所以選擇了離婚。
她一直都是全職太太,猛然間去工作,總歸有些不適應,但萬事開頭難,只要堅持下來,也就覺得沒那麼難了。
所以,後來羅子君可以從容不迫地應對很多事情,再也不是剛開始那個束手無策的人了。
而羅子君離開了陳俊生,她的生活雖然沒有以前那般大富大貴,但也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那麼你看,離開了一個錯誤的人,日子在自己一個人的經營下,也沒有變得很糟。
《親密關係》中,作者說:“你的親密關係伴侶,都是用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它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樑。”
可是,我們的伴侶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見異思遷,什麼是喜新厭舊,這樣的人繼續在一起又有什麼必要?
所以,那些已經沒有意義的人,我們離開離開就好,因為只有騰空了錯誤的人,我們才有空間去迎接那真正適合自己的人。
The End -
作者 | 心理諮詢師付東昇
戀愛婚姻心理主筆團 | 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人生
微信公眾號:戀愛婚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