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盜要滅亡,我們的國家,奴役我們的民族,我們不願做亡國奴,只有誓死奮鬥,只有誓死奮鬥!”
這是中國遠征軍第200師戴安瀾師長所作的抗日戰歌,這首歌詞情真意切,將中國人民與日軍決一死戰的內心表白得淋漓盡致。
而中國軍隊在抗日戰場上不屈不饒,用滾燙的鮮血捍衛著自己的祖國的決心令人動容,中國軍人不僅保衛著自己的國家,同時向鄰近的國家伸出援手。
由杜聿明所指揮的中國遠征軍以堅強的意志,團結的力量與美軍一塊在緬甸取得仁安羌大捷,這場戰役被認為是中國自清朝中葉以來,在境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打擊了日本軍隊的輝煌戰役。
此次戰役的成功是中國遠征軍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所換取的,尤其是杜聿明軍長手上的三個師長:戴安瀾、廖耀湘、餘韶。
他們帶領著自己手下計程車兵抵擋在最前線,在沒有足夠的支援甚至於英軍的背信棄義的情況下死死守衛著最後一道防線,為最後的勝利贏得了一線生機。
曠世英才,奇偉丈夫——戴安瀾
“策馬揚鞭走八荒,遠征大業邁秦皇。玉宇澄清安黎庶,手挽唱功射斜陽,萬里旌旗耀眼開,王師出境夷島摧,揚鞭遙指花如許,諸葛前身今又來。”
戴安瀾在出徵緬甸之前,揮毫寫下這兩首《七絕.遠征》,表明自己一定會履行自己的職責與日軍頑強到底。
戴安瀾所指揮的第5軍的200師身經百戰,不僅在崑崙關戰役中大敗日軍,同時還在臺兒莊戰役中有不俗的表現。
戴安瀾本身意識國軍少壯派軍官中的翹楚,參加過北伐,後全面抗戰之後又參加了長城抗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
年僅35歲就已經是第200師少將師長,在崑崙關中更是指揮有方,即使是在重傷的情況下仍然與戰士共進退,被蔣介石稱為“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
杜聿明軍長明白出征緬甸,首戰十分重要,這不僅僅是關乎到中國國家形象問題,同時還關乎到未來中國戰場上的形勢走向。
美方加入太平洋戰場自然是雪中送炭,可是美國人似乎並不真正瞭解緬甸戰場中錯綜複雜的形式,美國派出中國戰區的參謀長史迪威中將雖然在自我感情色彩中與中國一樣討厭英國,但是在戰略佈局上還是主動偏向英國軍方。
蔣介石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他私下裡與杜聿明交談中國遠征軍的實際最高長官還是他,對於原則性的問題不需要聽從比杜聿明更高一級的史迪威中將。
杜聿明也明白國軍最精銳的第五軍、第六軍是絕對不可能交給一個外國人去指揮的,在與蔣介石充分交流之後,國軍正式開拔啟程。
第200師前往的是同古,此處是緬南的一座小城市,人口11萬左右,卻是緬甸戰場中的戰略要地,因為它上下聯通鐵路、公路還有水路,在城北的地方還有永克岡軍用機場。
日軍在3月8日佔領仰光之後,就開始派兵攻打同古,原來駐守在同古的英緬第一師已經被日本軍隊打得毫無反擊之力。
正在做困獸之鬥,戴安瀾率領著第200師的到來讓他們看見了生的希望,戴安瀾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問清楚日軍的相關情況,英緬第一師就收拾傢伙走人了。
戴安瀾勘察地形定下作戰計劃派遣林承熙的騎兵大隊作為前哨,598團在城外前進據點,與同古主陣地互為犄角,攔住日軍的去路,各班、排、連分別建成互相支援,永克岡機場則由師直屬隊與軍部工兵團守備。
次日,日軍首先發難,開火宣戰。作為身經百戰的師長,戴安瀾清楚日軍在仰光的戰績,明白日軍一定沒有將中國遠征軍放在眼裡,他正好利用這種驕傲自大的心理,在日軍一定會走過的橋上埋下眾多炸彈,士兵們都躲在叢林中等待時機。
果然不出戴安瀾所料,日軍輕敵,200師初戰告捷。
日軍最高將領竹內寬中將得此訊息怒不可遏,下令全力反擊,用上所有的飛機、大炮、坦克開始猛攻,不過戴安瀾比他技高一籌,抵住了竹內寬的猛攻。
竹內寬改變戰術開始攻打另一處前沿陣地——鄂克春。20多架飛機輪番轟炸,壓得598團守軍抬不起頭,而後又持續派火力攻向戴安瀾,在三面圍攻之下,戴安瀾軍傷亡慘重,但是他堅守著自己的承諾,一定守住同古等待著援軍的到來。
戴安瀾此役凶多吉少,廖耀湘率領第22師前來接應才一同度過難關。史迪威在戰場後方與杜聿明發起了尖銳的爭執,史迪威不想讓中國遠征軍撤退休憩,認為要一鼓作氣直擊日軍老巢。
而杜聿明要保持中國遠征軍的體力,美方似乎有意要讓中國遠征軍成為一個靶子,完全不顧中國軍隊的死活,這讓杜聿明極其惱怒,杜聿明堅決不同意。
最後雙方爭執不下,史迪威沒能夠擰過杜聿明,第22師與第200師才得以進一步的保全,同古保衛戰以中國軍隊主動退出宣告結束。
不過此役中國遠征軍大大挫敗了日軍的銳氣,杜聿明與史迪威正籌劃著曼德勒會戰,日軍緬甸戰區指揮飯田卻出險招將進攻中國遠征軍的第五十六師團換下,讓他攻打遠征軍的大後方臘戍,準備一舉切斷中國軍隊的退路。
而英軍此時卻向杜聿明傳遞了錯誤的情報,導致杜聿明沒有能夠猜中日軍此舉最後的目的。他下令讓戴安瀾去接應孫立人所指揮地救援英軍的任務,但戴安瀾部隊到達的時候才發現上了日軍的當,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東枝,加入戰鬥。
但是一切已經太晚了,戴安瀾部隊已然浪費了寶貴的三天時間,東枝潰敗,臘戍很快也失守了,全域性震動!
史迪威和英軍將領羅卓英馬上下令放棄,轉身逃竄到印度完全不顧中國遠征軍的死活,戴安瀾所指導的第200師與杜聿明失去聯絡,在萬般斟酌下,戴安瀾決定另闢蹊徑,轉入緬甸中北部山區打游擊並伺機回國。
當地的緬甸人民因為痛恨英國人,以為中國遠征軍是幫助英軍,因而拒絕幫助戴安瀾的第200師脫離困境,同時還不斷地提供第200師的動向給日軍。
5月18日,第200師遭到日軍突襲,戴安瀾仰天悲愴下令:與日軍魚死網破,數以千計的中國士兵拿起大刀砍向鬼子,而日軍用機槍、步槍、火炮來圍截中國士兵,僅僅激戰一天,第200師傷亡慘重。
在激戰中戴安瀾腹部重傷,倖存官兵帶著戴安瀾越過南坎和八莫接近中國雲南騰衝的時候,在即將到達國門的時刻,戴安瀾師長的生命卻告竭。
他腹部傷口本身不嚴重,但是炎熱加上沒有好好的消毒,傷口迅速潰爛,抗日名將戴安瀾凋謝在緬甸北部的荒山野林之中,享年38歲!
戴安瀾犧牲以後,遺體由他手底下的三個團團長抬回國內,在渡過瑞麗江之後,才將遺體火化,送回安徽老家。
國民政府追封戴安瀾將軍為陸軍中將,美國總統羅斯福甚至為戴安瀾頒發美國的懋績勳章,毛主席為英勇的戴安瀾將軍送來輓詩。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感念戴安瀾將軍生前的功績,特地給戴安瀾的遺孀頒發《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可謂是“贏得生前身後名”!
勝敗皆有,命數天定——廖耀湘
廖耀湘所領導的新22師是此次中國遠征軍的另一大主力。
他在同古會戰中強力攻進同古與戴安瀾會合,在最大程度上儲存了第200師的兵力,雖然同古會戰最後以中國遠征軍撤退告終,總體而言卻還是有利於中方的。
緊接著廖耀湘新22師被派到斯瓦河谷鎮守谷口,他的任務是逐次攻擊日軍,消耗日軍生命力,並將敵軍引到彬文那一帶,配合戴安瀾圍殲日軍。
廖耀湘新22師開始表現不錯,在採取梯次配備、交替掩護、側面伏擊等辦法,在斯瓦河谷處堅持了整整21天。
可後續英援軍不給力,在日第33團的猛烈攻擊下,西路英軍潰敗緊接著西線戰略被日軍各個擊破,日軍反撲,美英指揮逃跑,中國遠征軍自生自滅,廖耀湘在與杜聿明會合之後一同往野人山撤退,最後逃出生天。
廖耀湘在第一次入緬之後明顯感受到自己部隊中的短板,他決定潛心修煉,不僅與軍事學家討論原始森林地形特點,作戰要領,而且還帶著參謀人員深入原始叢林進行考察。新22師為迎接第2次入緬作戰,全部換裝美械。
1944年6月,新22師與新38師一部配合對緬甸北部的甘馬發起進攻,在5天的激戰中突入城內,圓滿完成任務。
緊接著8月份中國駐印遠征軍收復密支那,日軍最擅長山地叢林作戰的十八師團全軍覆沒,中國遠征軍一戰成名。
蔣介石將新一軍擴編成新1與新6軍,讓孫立人與廖耀湘分別擔任軍長,另一面衛立煌指揮的第二次緬北戰爭也英勇善戰。
在經過三場慘烈的攻堅戰之後成功收復滇西所有失地,第200師也參加了此次戰役,算是告慰了戴安瀾將軍的在天之靈。
廖耀湘回國後,受到蔣介石的重視,他本身就是黃埔系,與民國軍事家蔡鍔同鄉,他與蔣介石本就頗有淵源。
當年他考黃埔軍校的時候,因為個子矮被拒之門外,是蔣介石對他的看重廖耀湘才有機會到法國留學,回國後就成為了旅部中校參謀,後被調入中國遠征軍並在兩次遠征戰役中都有不俗的表現。
事實證明,廖耀湘確實是一個十分出色的軍事家,可是他卻不是一個很好的政治家,他終將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1948年,國共內戰時刻,廖耀湘成為了衛立煌與蔣介石政治鬥爭的夾心餅,廖耀湘在衛立煌的授意下猛攻大黑山,不想在戰前沒有對此處地形進行嚴密的探測,打的並不順利,將軍隊的炮火轉向營口。
他沒想到的是紅軍第52軍早就拿下營口等待著廖耀湘自投羅網。
廖耀湘的9兵團逃避不及轉身又碰上林彪急急趕來的東野地方部隊獨立2師,這下廖耀湘亂了陣腳,看到對面的重炮火力,廖耀湘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退回遼西。
林彪怎麼可能讓到嘴的肉飛掉,用東野6個縱隊一個師,以及臨時從瀋陽調過來的2個縱隊合計30多萬人,對第9兵團展開猛烈攻擊。廖耀湘在兵荒馬亂之間將第9兵團丟下獨自逃跑。
可是啊,這個世界上無巧不成書,在黑山阻擊戰結束的第三天,民兵戰士在盤查可疑人員的時候抓到一個自稱為胡慶祥的瀋陽商人。
本來沒有懷疑到他,但他口音不像瀋陽人,還自作聰明奉獻兩根金條,一下子就把他扣住,仔細辨認原來就是逃走的廖耀湘。
廖耀湘後來被關進了臭名昭著的撫順戰犯管理所,就是末代皇帝溥儀所關押的地方,一開始,廖耀湘不聽從共產黨的思想。
直到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捷報不斷傳來,廖耀湘才打心眼裡服氣中國共產黨,認真改造思想,在1959年獲得特赦,並擔任了政協全國委員,為祖國的統一大業發光發熱,後來因為突發心臟病而亡。
遠征驍將,遺世獨立——餘韶
中國遠征軍一共派遣了3個軍,兵員將近10.4萬人,杜聿明手下除戴安瀾、廖耀湘以外,還有一個不被後世所記得的第96師師長餘韶。
在飯田突襲臘戍,斬斷了中國的一切後路後。杜聿明只能取消曼德勒會戰計劃,下令軍隊沿著曼德勒至密支那的窄軌鐵路向北退,派遣餘韶所率領的第96師前往孟拱保衛密支那,然而日軍走公路進攻,餘韶部隊已經來晚了。
杜聿明為了保全第5軍的兵員,在史迪威與英軍將領羅卓英逃往印度之後,電令餘韶折回密支那,渡過伊洛瓦底江擇路回國。
而對該路熟悉的餘韶則認為這樣十分冒險,想要自己帶領軍隊尋路回國,杜聿明同意但要求餘韶將所有汽車都炸燬,不能給日軍留下任何可用的戰爭資源。
實際上,餘韶率領第96師所尋找的生路就是杜聿明所走的“野人山”路線,只是餘韶比杜聿明更加幸運一點,因雨季造成的山洪反而讓大樹傾倒,官兵能夠透過這種奇特的獨木橋透過難走的山澗,在深山盤旋5天后就走出了深山。
而後又尋找到到當地一個美國修女處,與重慶取得聯絡,蔣介石下令讓第96師原地待命,過了一天就有飛機運送相關物資補給。
後天氣惡劣,與重慶方面斷了聯絡,餘韶迫不得已又帶著第96師翻越高黎貢山,即橫斷山脈處,在8月底到達劍川。第96師出征時候有9000人,回國的時候只剩下了3000人。
慘烈的戰爭讓餘韶精疲力竭,他本不是一個好戰的人,餘韶的骨子裡是一個大玩家,愛好古琴,會制琴彈琴,還拜北京九嶷老人為師學最難的古曲,與梅蘭芳是至交好友。
同時他還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受到蔣介石的重視,在國破家亡的時刻主動提出遠征緬甸,在第一次緬北戰役失敗以後,蔣介石還是想委以重任於他,餘韶很快又加入到國內的抗日戰爭之中。
不過他看清了戰爭的本質以及國民政府的腐敗,不願意與蔣政府有更多瓜葛,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就申請退隱長沙,在重慶閒賦,過著國防部中將的職位不管世事。
1948年蔣介石馬上就要倒臺還電令餘韶立馬上戰場殺敵,然而餘韶傲氣只回復了:“無力迴天,恕難從命。”
1949年,在解放戰爭期間與陳明仁等人一起主動解放長沙,雖然在混亂的情況下被捕,三個月後在好友李濟深的幫助下才從獄中出來。
周恩來總理知道餘韶是一個人才,有意拉攏他進共產黨,但是餘韶沒有馬上下判斷,他知道自己身份太尷尬,同時無意於政治,後來是李濟深大力勸告才入民革。此後加入了湖南政協組織,在任湖南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安享晚年!
總結
杜聿明手下的三員大將的結局各有感慨之處,“曾經滄海難為水”,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遠征緬甸、印度的時候,遠征軍的英勇與堅守確實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燦爛的一筆。
而中國人的榮光也因為他們而再次被世界人民所見!他們的名字不能夠被歷史的長河埋沒,他們是中國乃至於世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