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低,在釣魚中有兩個需要面對的問題。第一就是如何聚魚,第二就是如何讓魚比較輕鬆的就餌。聚魚,要先找魚窩,找到魚窩之後再打窩。選擇的位置無非向陽、避風的方位,在這個基礎上找水草、找障礙物。並且使用比較精細的窩料,聚魚是建立在找魚窩的基礎上的。找到魚窩,是冬釣能有收穫的基礎。如何讓魚輕鬆就餌,這個也是冬釣的鯽魚,因為此時魚進食力度比較輕微,不管是釣組、餌料還有調漂,都是圍繞著如何降低魚的進食障礙進行的。
冬季長時間無魚咬鉤,各種可能性都有。比如說天氣不好,冬季是最注重天氣選擇的,因為天氣不當魚不開口,自然會空軍。而其中最大的誤區就在於舒適的天氣,未必適合冬釣。因為冬季魚開口的基礎是穩定的水溫,所以突然升溫不少的天氣雖然舒服,但是魚根本就不會開口。所以說冬釣在天氣的選擇上比較注重“持續”兩字,凡是持續多天的某種天氣,魚情往往不錯,比如持續的晴天、持續的陰天。還要多看看氣溫變化,尤其是每天的最低氣溫,相連幾天最低氣溫沒有下降,並且晝夜溫差小,這樣的天氣魚才是開口的,這是冬釣的基礎。
找不到魚窩,自然也會長時間沒魚咬鉤,關於找魚窩其實就是找水溫更高的地方。去東岸或者北方尋找避風或者順風的位置,在受到風力影響最小的向陽區域,找暗草、找橋墩、找障礙物,找到這樣的位置,其實入冬之後也不用著急釣深,水深1.5米以上就完全足夠了。不過要注意根據釣點地形的不同,最好合理選擇得當的釣法,通常來說長竿短線釣法其實優勢更大一些。除了下鉤精準之後,也能垂釣各種地形的釣點,關鍵還是逗釣,魚不咬鉤時逗一逗可能就會有改善。
還有就是釣組搭配的問題,不同的釣法在冬釣時釣組搭配的思路也是不同的,至少釣組的粗細相差就會比較大。比如說臺釣,通常來說0.6-0.8的主線,搭配0.4-0.6的子線比較通用,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主線也要細一些,因為主線的粗細會影響阻力的大小,這會影響到訊號傳遞。主線太粗,魚就算在吃鉤也會出現輕微訊號不顯示的情況。魚鉤2、3號的袖鉤就行,不但要小而且要輕,沒魚咬鉤也很可能是魚鉤比較重,魚不能輕鬆就餌導致的。
浮漂的選擇不能任性,不是浮漂的吃鉛越小越好。理論上來說,浮漂的吃鉛越小,自身的靈敏度就越高。但是吃鉛的大小會影響到兩個重要指標,第一就是拋竿精準度的問題,吃鉛太小釣組太輕,拋竿未必做到精準,至少保證能夠拋竿精準才行。第二是吃鉛太小的浮漂,會影響到水線是否繃緊,尤其是水線較長時,也就是釣點比較深的情況,水線鬆弛也會影響到訊號傳遞。其次就是漂尾要細而且不長,這樣漂相傳遞迅速還有放大漂相的效果。浮漂過大或者過小,都容易出現魚吃鉤不顯示漂相的情況,經驗來看吃鉛量在0.8-1克之間比較合適。
如果是傳統釣,釣組搭配會比臺釣稍大一些,這是因為傳統釣的鉛墜躺底,子線更粗也可以降低鯽魚的進食障礙;還有釣草釣障礙物較多,釣組稍粗一些可以減少掛底斷線的情況。魚不咬鉤的原因較多,其實很多時候未必沒魚,也可能是浮漂小了或者大了,主線粗了,魚鉤重了,餌料大而且重了。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