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自從海南黃花梨價格一路飆升以後,一切相關稱為黃花梨的木種也應運而來。
想要學習怎麼鑑別黃花梨手串,就得先看看它們的同類冒充者長啥樣,然後再根據文末提供的方法參照就能判斷。
首當其衝的就是海南黃花梨的“孿生兄弟”——越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學名東京黃檀,同屬於香枝木類,而且它所生長的環境和緯度和海南黃花梨相近,兩地隔海相望。紋理,毛孔,顏色及香味類似,這讓人幾乎無法分辨。
第二個是海南黃花梨的“表哥”緬甸黃花梨,真正所謂的緬甸黃花梨是藤香木,這其實是生長在緬甸原始森林裡面的一種小灌木而已,它的香味初聞和海南黃花梨香味相似,而且紋理更為絢麗,油性更密。基本上都沉水,當上手以後它的香味馬上消失,而且它的紋理雜亂無章。慢慢也能看出它的假。
第三個是貴州黃花梨,它本學名:油柑木,也叫清香木、紫油木。因其本身帶有一股清香,而且紋理密集豐富,顏色以紫色為主。所以被不法商家拿來摻做海黃紫油梨賣。這也算是海南黃花梨的“表弟”吧。
再一個是寮國黃花梨,學名:樹香,此物於2010年進入國內市場,當時還迷倒了國內一大批海黃愛好者,後經過對比發現,該木質疏鬆毛孔粗大,雖然能模仿出海南黃花梨的各種紋理特徵,但是畢竟李鬼,永不能當李逵。
第五個“印度紫花梨”,學名賽州黃檀,也叫紫羅蘭。這是來自於中美洲的酸枝木,此物早些用於傢俱市場材料,後於國內2015年左右進入文玩手串市場,還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印度紫花梨,主要做108佛珠手串及對眼手球,在某地尤為盛行。
接著往下走“白酸枝”,學名奧氏黃檀。產於緬甸從出生就一直作為紅木傢俱材料使用,而且該材質被戲稱為“萬人模”因其紋理、毛孔、香味均與各種木材都有相似之處,故有此戲稱。在海南黃花梨的市場裡它一般作為工藝品或傢俱來冒充。
介紹完上述我們再來說一個鼎鼎大名的“紫檀柳”,這是一種產自於越南的無名小灌木,暫無學名和定類。在2010年左右剛進入國內時候,“聰明的商人”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紫檀柳”,此柳非彼瘤,一度迷倒眾生相,因為它要對眼有對眼,要鬼臉有鬼臉,要水波有水波,而且秒沉水,且顏色均勻紫紅為主,油性略差,無香味,後被消費者慢慢摒棄。現已經淡出市場。
排行老七的“非洲黃花梨”,學名刺蝟紫檀,這個來自遙遠的非洲,與2006年左右進入國內市場,一般以傢俱為主是紅木市場的主力軍,半壁江山。因紋理擴散且無味或酸臭味,毛孔粗大,即很少進入文玩手串市場。
下面給各位看下正品海南黃花梨具有代表性的“對眼紋”“天眼紋”“鬼臉”
以上就是海南黃花梨的“兄弟們”,宗其原因即因暴利存在,才會導致如此之多的各種黃花梨。
那現在我們開始說下鑑定海南黃花梨的幾個要素:香味,底色,毛孔,紋理
首先,從紋理上講
海南黃花梨的紋理是極為飄逸或者絢麗多姿,會出現鬼臉紋,京劇臉譜紋理,山水紋,超級水波紋,竹絲紋等但是它的底色是極為乾淨,猶如中國國畫裡的工筆畫,而不是渲染的山水畫,對小件上它會出現,對眼,鬼臉,虎皮,叉紋,超級水波,甚至瘤疤等紋理。而越南黃花梨的南部料基本上都是竹絲紋,越南的北部料紋理也是極為細膩,也出現山水、鬼臉、虎皮等紋理,小件也出現叉紋、對眼等紋理。唯一不同的是越南黃花梨的底色不乾淨,猶如中國的水墨畫。這就是從紋理上區分的依據之一。
其次,從毛孔上講
海南黃花梨的毛孔基本上以麥穗紋為主,皺褶處也有列外,小件的毛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而越南黃花梨毛孔也是麥穗紋,南部料極其粗大,北部料和海南黃花梨毛孔相似。這點在毛孔上是無法區分的。
再者,兩者的密度
海南黃花梨的單位密度在0.76-1.0之間,所以既有密度一般的糠梨也有秒沉水的老油梨,而越南黃花梨的密度在0.72-1.0之間,除了南部料容易區分外北部料就顯得奧秘神秘,難以區分。
最後說一下香韻
海南黃花梨的香韻是濃郁的降香味,該味道與世上的其他木種完全不同是獨一無二的,而越南黃花梨的香味是濃郁的辛辣味帶酸,越南北部料的酸味非常微弱,稍不注意就會誤判。當然兩者都有列外。
以上四點是作為區分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的基本依據,具體情況還需要綜合評價。這裡需要提一點,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所謂的海南黃花梨紫油梨老料來自於越南北部料。它就是透過其香味的酸味及其微弱導致難以區分,而翹首於現今市場。
以上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