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經常在電視或電影中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劇中某一個犯人即將要被處決,獄卒就會把他帶到午門菜市口,頭上戴著枷鎖,脖頸後插著一塊亡命牌,雙膝跪地,身旁站著一個手扛大刀的壯漢,這個人我們都知道是專門處置死囚犯的行刑人員,也就是所謂的劊子手。所有環節準備就緒後,到場的官員馬上就要下令問斬的時候,突然就會衝出一個人,手中拿著皇帝的聖旨,騎著戰馬飛奔而來,並且大喊一聲“刀下留人”。相信對於這樣的劇情,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在很多古裝劇中都能看到。
古裝劇之所以會這樣拍,就是為了描寫緊張的氣氛,實際上劇中演的情節和現實生活是有很大區別的,一般來說被判處死刑的都是一些窮兇極惡的犯人,一般不會出現誤判的情況。不過劊子手在處刑的過程中,一般都會聽從官員的指揮。為何有人大喊一聲“刀下留人”的時候,這些劊子手會停止行刑?
如果這四個字這麼有用的話,那所有的死刑犯在臨死之前是不是隻要喊出這句話,就可以不用死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劊子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宋代的法律中曾經有一個規定,那就是:“煩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堪問陳奏”,正是因為這條律法,劊子手才會立馬停手,如果他直接砍下去,那最後掉頭的可就成了自己了! 宋代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朝代,它的各方面制度和前面幾個朝代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宋代雖然一直都多災多難,但是經濟發展卻異常的繁榮。其次之前的朝代比起文臣,更看重武將。而宋代的時候,雖然武將非常的多,但是他們的地位往往都沒有文人高。在宋代的時候,曾經出現過很多的大文豪,比如說歐陽修,王安石等等。
正是因為當時的文人得到了重用,所以宋代的文化發展也非常的快,同時宋代的法律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完善。宋代的法典《宋刑統》就是我國曆史上比較完善,比較出名的一部法典。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法律支援,所以當時也出現了類似於包拯這樣剛正的官員,也把這部法律中所寫的各項規定落到了實處,那這部法律有了進一步的完善發展。
尤其是關於死刑的章節,當時也是發生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人們才意識到了這個新修改律法的重要性。有一個王姓的書生,被自己的繼母告到了官府,說他謀財害命。當時開封府的官員聽完了老人的描述之後,也沒有多加審判,就直接把這個書生收監。在古代,不孝其實是非常重的一個罪名,所以在監獄裡的時候有一些獄卒偷偷的動用了私刑,讓這個書生屈打成招。
正是因為當時經常會出現類似的冤假錯案,所以宋代的政府才下令完善當朝法律,其中就著重指出了這個新規,就是為了給那些有冤屈的人多一次申辯的機會。如果說他們真的是被冤枉的,那麼在行刑之前一定要告訴劊子手,而且劊子手必須要上報官府,如果他直接動手的話,那這個劊子手同樣也會被殺頭。這其實也算是尊重了普通老百姓的權利,如果真的是被冤枉的,他們最後還有希望能夠證明自己是清白的。
當時因為在宋代有這樣的法規,所以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種經典的場景,一句刀下留人,就能夠救下一條人命。但是在現實中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雖然說在那個時代偵破案件肯定沒有今天如此的嚴謹,但是既然能夠被判死刑,那肯定是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官府肯定會查清楚再動手。不過因為斬首實在是太過於殘忍,因此到了1905年,這項制度就被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