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漂腳長短的優缺點早有人談過,這裡想補充點看法。
一、同一個釣組、同樣的浮漂,漂腳長的浮漂翻身快。
如上圖。
有兩個相同的釣組,不同的是前一個釣組浮漂漂腳長,後一個釣組漂腳短。
前一個釣組入水後,鉛墜透過水線拉動漂腳下沉。整個浮漂可以看成一個槓桿,浮漂以浮心0為支點,漂腳下端為力點,漂尾頂端為重點。漂腳越長,槓桿力臂越長,越利於浮漂翻身立起。
後一個釣組漂腳短,槓桿的力臂短,同樣的浮漂翻身動作,短腳浮漂用的時間要長。
在水面釣白條或冰釣時,為了避免漂腳纏繞主線,可以使用短漂尾、短漂身、短漂腳的浮漂。在水線較長時,為了加快浮漂翻身,還是選擇長腳浮漂好用。
二、釣魚的基本動作是拋竿後壓竿梢拉風線入水。
風線入水有如下作用:
1、風線入水後能避免風吹風線移動造成浮漂移位。
2、風線入水後再提竿時振動小,不易驚魚。
3、風線入水後有一半的重力作用於漂腳,能準確顯示釣目。
如上圖,拋竿後,風線大部分漂漂浮在水面。如果漂腳較長,風線的遠端入水深,把竿梢插入水中向後輕輕一拉,就很容易把全部風線拉入水中。如果漂腳短,風線的遠端入水淺,拉風線入水便會稍感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