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與悲觀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對立情緒,而在幣市,投資者這兩種情緒的變化與四川變臉藝術相比,完全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樣都是那麼的快,也一樣快得讓人猝不及防。
能否衝上10萬刀,關鍵要分析能影響到牛市繼續發展的不利面與有利面,看兩者那種力量更大一些,如果不利面的力量大於有利面,那市場繼續走牛就令人擔憂,如果情況剛好相反,前景也就會顯得光明不少。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不利面。
從現在來看,影響牛市能否繼續下去的最大隱患實際還是各國政府的政策。政策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針對幣市特別制定的政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監管政策;另一種則是各國在現在這個特定時期,所制定也即將執行的經濟政策。後一種政策雖然不是特別為幣市而制定,但對幣市的影響一樣不容忽視。
從監管政策來說,現階段,全球各國對幣市的態度總體似乎都已經趨於穩定了。美國與中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對幣市的總體態度相對較為友好一點。我國雖然不支援比特幣挖礦,也存在不認可虛擬貨幣的交易,但從前不久相關部門報告中提到的“已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以後保持常態化管理”這層意思來看,似乎已經把想打的牌都已經打了,現在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情況,也許就是本輪牛市裡的一種常態了。
其它另外一些對幣市影響力較大的國家和地區,比如韓國、日本、新加坡,包括歐洲的大多數國家總體對幣市,特別對交易所的監管也正走著一條符合我要求就承認你,不符合則被取締的路子。這種做法應該說也是較為友好的一種態度。而像美洲的薩瓦爾多、巴西、巴拉圭等國的那種態度也就更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了。
所以,從監管政策來看,大方向是有利於牛市的繼續發展的。
再來看看主要國家經濟政策對幣市的影響。由於現在的美元對全球的影響力依然足夠強大,所以,它們接下來的政策對幣市的影響自然需要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
之前為了挽救因疫情失控給自己帶來的經濟傷害,美國不得已採取了量化寬鬆政策,規模超前的大放水後,美國通貨鼓脹的新經濟問題又顯現了出來。為此,美國必然會在某個時間點執行“收水行動”。他們的行動採取得越早,對當前幣市牛市的發展越不利。它會使得之前放水時進入幣市的資金早早地撤離市場。
不過,正所謂“覆水難收”,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的這次“收水行動”最遲也要到明年才能真正的開始,這無疑是有利於比特幣在12月之前再創新高的。
所以,從現階段美國經濟即將制定和執行的經濟調整政策來看,依然是有利於本輪牛市繼續下去的。
其實,這輪牛市比特幣能否衝上10萬刀好多人還在考慮另一個因素,即比特幣的體量問題。他們認為,現在的比特幣一枚的單價已經到了47000美金,比特幣的總體市值已經不像原來那麼小。所以,現在47000美金的比特幣要想和以前一樣出現數倍漲幅難度很大。
這個觀點是值得考慮的,但更值得我們考慮的是,現在的比特幣共識同樣也與當年不一樣了。以前,玩比特幣就是圈內人在玩,可現在呢,比特幣已經出圈。一些在全球影響力很大的機構也都在今年裡紛紛入場了。之前幣圈裡玩的資金與現在才剛剛進入市場的大機構相比,誰的力量更大?又要大出多少?
所以,本輪牛市的12月份,比特幣即便不能像以往一樣在9月的基礎上漲10倍,漲6倍,但漲個3倍、2倍的應該也不難吧?而4.7萬到10萬也就只需要漲2倍多那麼一小點就行了呀!
另外,有利於牛市繼續發展下去,並使比特幣衝到10萬刀的因素還有另外很關鍵的一個點——週期規律。
一年有四季,春暖、夏暑、秋涼、冬寒,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裡客觀存在的一個週期規律。導致這一規律不斷迴圈的根本原因是太陽的存在,以及地球繞著太陽在轉。
幣市也有自己的週期規律——幾乎四年的時間裡就會有一個牛市。在幣市的這個規律中,幣市就像我們生存的地球,而比特幣就相當於大自然中的那個太陽。所以,導致幣市週期出現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比特幣的存在,以及比特幣四年一次的減半。
在武俠小說裡,英雄帖一旦在江湖上出現,無論身居何處的武林高手們都會興奮不已,紛紛重現江湖,因為他知道,華山論劍的好戲快要上演了。
在幣圈,比特幣的減半就像武劍俠裡的英雄帖,一旦減半的時間來臨,圈內人的宣傳,媒體的報道就會讓那些暫別幣市的老韭菜們紛紛迴流,伴隨著這些人重回幣市,幣市資金開始慢慢變多,比特幣價格開始漸漸上漲,從而拉開了新一輪牛市的序幕,而到了次年的12月比特幣迎來該年牛市的峰值!下面的歷史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
第一次比特幣減半時間2012年,次年,即2013年12月比特幣價格創下新歷史峰值;
第二次比特幣減半時間2016年7月,次年,即2017年12月比特幣價格再創又一歷史新峰值;
如今比特幣的第三次減半也於2020年4月就已完成,按前兩輪幣市的週期規律來說,2021年的12月比特幣創下它再一次歷史峰值的可能性是不是很大了?
鑑於以上諸多有利於牛市能繼續因素的客觀存在,我們不懷疑在今年的年末比特幣能夠衝破10萬美金的說法。
文/金幣辰,特此申明:生活除了投資,還有詩和遠方。筆者致力於比特幣,以太坊及外匯研究分析,涉足金融市場多年,擁有豐富的實盤操作經驗。以上分析僅代表個人思路,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依據,以此操作,自負盈虧。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