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是中國人的普遍習慣,然而,以藥代茶防治某些疾病,在以前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只在這幾年,出現了各種“祛溼茶”、“S寶茶”、“瀉火茶”等等,那效果究竟如何呢?
所謂藥茶,就是以某些質地疏鬆,容易被沸水泡出有效成分的植物花、葉之類的藥物,將其放置於茶杯中,以開水泡後加蓋片刻,即可代茶。這種方法中醫稱之為“泡服”,也叫“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於水的藥材,或長時間久煎容易破壞藥效的藥物,可以用適量開水趁熱浸泡,加蓋悶潤,減少揮發,半小時後去渣即可服用,如梔子、番瀉葉、胖大海、藏紅花等。
與之相關的還有——“沖服”,主要指某些貴重藥用量較輕,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細末用少量溫開水衝(泡)服,如麝香、牛黃、珍珠、羚羊角、猴棗、馬寶、西洋參、鹿茸等;某些藥物高溫容易破壞藥效,也只能做熱水沖服,如雷丸、鶴草芽、硃砂等。還有些藥物為提高藥效,也常研成散劑熱水沖服,如用於止血的三七、白及、紫珠草、血餘炭、棕櫚炭,用於息風止痙的蜈蚣、全蠍、殭蠶、地龍等。還有“烊化”,膠類藥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藥物,為避免入煎黏鍋或黏附其他藥物影響藥效,即單用溫開水將此類藥加熱熔化溫服,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鱉甲膠及蜂蜜、飴糖等。
透過上述,可知以藥代茶沖泡服用也是有長期實踐理論的,只不過是有選擇性的,這種方法簡便易行,老少均可,既可預防疾病,又能祛疾除恙,並且易於堅持長期服用,療效穩定。那我們一般選用哪些藥物以藥代茶呢?舉例如下:
1.金銀花:又名雙花,性寒味甘,古人稱之為清熱解毒之聖藥,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本品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廣泛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小兒腹瀉,目赤腫痛以及外科面板瘡瘍、癤腫、丹毒等症,如仙方活命飲、五味消毒飲、四妙勇安湯等清熱解毒的外科方中均配以金銀花為主藥。
金銀花泡、煎均可代茶,可治療上述各類病證,尤其在暑季,對預防小兒痱毒癤腫等有良好作用,若治療小兒腹瀉、血痢等病證,亦可將金銀花炒炭後代茶飲用。被東南亞譽為“神水”的金銀花露,可在炎熱季節內讓嬰幼兒代茶飲用。
2.菊花:又分為白菊花(甘菊)、黃菊花(杭菊)、滁菊花。
有疏風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菊花亦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並有明顯的解熱、降血壓等作用。以其代茶,可治療感冒頭痛,肝火上炎的目赤腫痛,尤其對老年肝腎不足,肝陽上亢所致頭痛、眩暈患者,更宜常服。
3.薔薇花:又名白殘花、刺花等。性味甘涼,有清暑和胃之功,以其代茶,多用治口渴、口腔炎、瘧疾等病證。
4.大青葉:又名大青,即板藍根的葉,其性味苦寒,主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本品抗菌抗病毒作用強,無毒性。臨床廣泛應用於流行性感冒,黃痘、菌痢、口瘡、咽喉腫痛、丹毒、腮腺炎,腸炎等病證。以其代茶,則可預防上述病證。
5.決明子:有清肝明目,通便利水之功,現代醫學認為主要有降血壓、降血脂、抗菌等作用。以其代茶,可治療目赤腫痛,高血壓、高血脂、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常服後會有意想不到的益處。
遵循“質地疏鬆,容易被沸水泡發的植物葉、花”為大體原則,可以泡服的藥材還有很多,如桑葉、荷葉、竹葉、薄荷、石斛、麥冬、枸杞、山楂、葛花、玫瑰花、化橘紅、羅漢果、羅布麻、蒲公英等等,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以藥代茶,可單味用藥,也可配伍用藥,但一般“宜藥用簡便,不宜多種(五種以上)藥物雜而用之”。透過實驗對比發現:對於質地堅硬緊實的,煎煮都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煎出藥效,即使把藥材粉碎開水悶泡相同時間,也只能浸泡出少量藥效,所以提醒大家:且不可圖一時之便,被商家各種宣傳引起很高的期望值,像“祛除溼氣”本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又不得法,何以速效?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文中素材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