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春節的起源,那是相當早的,應該在文字誕生以前,具體時間不好考證。
春節的雛形,大概就是一種豐收慶典,老祖先們把收穫的糧食釀酒,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喝酒吃肉,慶賀豐收。另外,這一年的盡頭也是下一年的開頭,人們舉辦慶賀活動,也是祈禱新的一年能風調雨順,再獲豐收。
當然,這是民俗學家和人類學家的說法了,在咱們老百姓中間呢,其實還流傳著一些奇奇怪怪的神話。
比如流傳最廣的一個是這樣說的:說遠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猛獸,每到冬天,它把山上的動物吃完了,就要下山來禍害村民和村民養的牲畜。人們很害怕呀,但是後來發現,只要點起大火,“年”就會被噼噼啪啪的聲音嚇跑,再也不敢來禍害村裡了。趕走了“年”,人們就高高興興地在火堆旁坐下來,唱歌跳舞,喝酒吃肉。
那個慶祝儀式後來就慢慢地固定下來了,而且後來就逐漸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這一天呢,就叫“上日”“元旦”“元正”“正日”“正旦”“三元”,名稱很多,但意思就是一年開頭的意思。
民國時代的文人,是如何過年的?魯迅先生當時在民國教育部工作,大年初一這一天,他老人家還得上班呢!今天,路sir為讀者帶來一場關於“民國作家的春節”的文化漫談。
1.沈從文趕春運
從晚清開始,中國的交通已經開始近代化了,鐵路,輪船,汽車基本能把人送到任何地方。當然,肯定是沒有現在高鐵和飛機方便安全的。
再有呢,當時的城市化也很厲害,人才、資源,也基本集中在大城市裡,咱們熟悉的作家呢,很多也是從小地方出來,在北京上海這些比較大的城市讀書、生活、工作,那麼過年回家,當然也得經歷春運,少不了一番折騰。
給大家舉個例子,就說沈從文吧。1934年1月,沈從文要回老家湖南湘西探親。他首先從北京坐火車到湖北漢口,然後再坐大船小船,一路上又是雨又是雪,還有激流險灘,有的地方甚至在打仗,總之是一路坎坷,險象環生。
1月7號出發,22號才到家,整整半個月。但他在家中只待了三天,就得返航,一回北京還病了。
真是人在囧途,回趟家也太不容易了。
其實他1923年就離開老家了,中間從來沒有回過老家過年。從北京回湘西的路有多難走呢,沈從文的描述是“不下於難於上青天的蜀道”。
出發之前,他還準備在路上看書寫小說呢,結果一上路就發現,自己真是太天真。當時也是考慮到旅途艱難,所以選擇一個人上路,但是路上實在太孤單寂寞,太想念自己的新婚妻子張兆和了,只能每天至少給張兆和寫一封信。
2.文人過年有什麼活動?
說完民國春運,咱們接著來說說過年活動!
魯迅曾用一句話概括過年大家要做什麼,那就是:“結賬,祀神,祭祖,放鞭炮,打麻將,拜年,‘恭喜發財’!”
說到第一個——結賬,有這樣一句老話:“清完舊賬過新年,賬清來年賺大錢”。就是說,所有舊賬都得在大年三十之前算清,因為忌諱大年初一有人上門討債,認為那太不吉利了。
散文家和漫畫家豐子愷就記述了自己小時候家裡開染坊,年底怎麼催債收債還債的事情。要是大年初一這一天,你管別人要債,欠債的可能還要問你要錢呢,因為他要說你觸了他的黴頭。
魯迅先生就說過自己過年放鞭炮的事,那個時候他已經過五十歲了。1934年呢,他連放了三個晚上的花炮,吵得呀,住在隔壁的外國人也發出了“噓”聲。
因為剛剛過去的一年,世界經濟大蕭條,中國內憂外患加劇,這些鞭炮聲好比戰鬥中的休息,可以給人提供一點安慰作用。
文人梁實秋說,過年必須要在家鄉才有味道。羈旅淒涼,到了過年,只有長吁短嘆的份兒,哪兒有半點歡樂的心情?
他說這話的時候,正在外面漂泊,所以他就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北京過春節,哎呀,那叫一個熱鬧。比如說,快到大年三十啦,家家戶戶都忙著把香爐、果盤、茶托什麼的,從常年吃灰的箱子裡拿出來,“做一年一度的大擦洗”;還有呢,就是早早準備年貨,廚房裡用的乾貨啦,拜神祭祖用的蘋果乾果,屋子裡要供養的牡丹花水仙花,還有孩子們吃的粗細雜拌兒……
梁實秋還說,過年誰最累呢,那可能就是家庭主婦了。除了要準備上面這些,還得給全家老小準備新衣新鞋新襪子,新的一年必須得上下一新。至於這一段年前準備過程,梁實秋形容就是,“家中大小,出出進進,如中風魔”。
說到吃,這可是過年的重頭戲了。重中之重,就是年夜飯!
郁達夫就講過他們怎麼吃年夜飯的。他當時跟著妻子王映霞回杭州過年,到了大年三十晚上,需要請客吃飯。郁達夫說呢,杭州的酒便宜,自己做菜也花不了多少錢,最麻煩的,是客人來之前廚房裡那種兵荒馬亂的樣子。
大年三十的下午,廚房裡“刀兵齊舉”,屋子裡“火辣煙燻”,即便這樣,天黑了,客人也到齊了,菜還沒有做好,怎麼辦呢,跟咱們現在一樣,安排客人們打麻將!結果啊,輸了的不甘心,贏了的不想停,於是就一局又一局地打下去,直到第二天的雞叫了,這頓年夜飯才能吃完。
梁實秋說,民國時候呢,好好的人家一般是不打麻將的,他家裡人就教訓小孩子,打麻將要到八大胡同——就是那些煙花巷裡去,那裡有上好的骨牌和牌桌,周圍還有美女陪著。但是到了過年的時候呢,幾乎每家每戶都要打麻將。
這種活動的滲透力很強,不論什麼階層都喜歡,例如胡適,大名鼎鼎的新文化運動領袖,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就是一個無法戒掉牌癮的小可憐。他留學時期關於“打牌”的日記,已經火遍全網了。
一邊寫日記督促自己多下苦功,一邊每天忍不住打牌,接著又痛斥自己“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
不過網上流傳的版本不全,胡適也不是整天打牌。他也看書,也寫詩,也讀拉丁文,也做化學實驗,化學考試還得了一百分!
不過,胡適愛打牌,確實無法否認。他回國之後,在北大當教授,過年期間也經常打牌,他妻子江冬秀很喜歡打牌。張愛玲說,她媽媽和姑姑,就跟胡適打過牌。
3.張愛玲的不愉快之年
雖然春節是個喜慶日子,但難免有傷心事。
比如前面提到沈從文,過年回家花了半個月,結果只待了三天就得走了。他其實是回去探望生病的母親,但因為當時寫過批評南京國民政府的文章,被當地視為“危險人物”,所以不宜久留。半個月後他母親就去世了,去世的這一天,正好是除夕。
和沈從文有類似遭遇的還有冰心。1929年12月,剛剛新婚不久的冰心,突然接到了上海家中的電報,讓她回家看看。雖然電報裡沒說什麼,但她感覺不妙,於是趕緊買票,先坐火車到天津,再乘船到上海,原來也是母親病重,想見子女最後一面了。
1930年1月7日,陰曆臘月初八,冰心的母親就在上海去世了。冰心留下來照顧母親後事,直到這年的2月3日,也就是農曆大年初四,冰心母親出殯,親友一起送葬。所以這個春節,冰心一家就是在一種哀傷的情緒中度過的,絲毫沒有喜慶的氣氛。
最後再說說張愛玲。在她一生中,至少有兩次過年,那是相當不愉快的。一次是她18歲的時候,父親受繼母挑唆,把她毒打了一頓,關了半年禁閉,期間張愛玲生病差點死掉,後來在新年前幾天,終於從父親家偷跑出來。
第二次是1946年,她26歲的時候,這一年過年是在浙江農村過的,當時張愛玲是去尋夫。
兩年前,也就是1944年,她和胡蘭成結婚,之後胡蘭成就去湖北辦報,後來又用假名字逃到溫州去避難。兩人長久沒見,張愛玲想知道胡蘭成的情況,便義無反顧地踏上尋夫之路。
一路上沒少吃苦,比如她在火車停站的時候,看到坐在露頂火車裡受餓挨凍計程車兵,還看到窮困的農民們即使在兵荒馬亂的時候也在堅持做些過年的種種準備——打年糕、殺豬、表演社戲等等。更讓她難受的是,大冬天的又加上生理期,她得在鄉下髒兮兮的馬桶前上廁所。
當然了,這些都不算什麼,更難過的還在後頭。其實胡蘭成早在湖北的時候就出軌了一個十七歲的護士小周,在溫州避難的時候又和一個叫範秀美的寡婦在一起。
張愛玲歷經辛苦找到他,讓他做個了斷的時候,他竟然不肯,還埋怨張愛玲來找他。於是張愛玲只能返回,在雨中的船上哭泣。
好了,關於文人如何過年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大家也把不開心和不如意留在過去,在新的一年繼續支稜著,持續創造美好生活。
過年你在家做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
作者|xy
編輯|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