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針草是菊科植物,主要品種有羽葉鬼針草、柳葉鬼針草,還有變種白花鬼針草。鬼針草,又名:粘身草、一把針、刺針草、盲腸草,等等。它主要生長於亞洲、美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全國各地的農村、路邊、山林裡均有生長。
其果叫瘦果,上面每根刺都是種子,刺上有倒刺,所以可粘在動物身上、人的衣服上,或隨風飄揚,傳播到各地,生命力旺盛。在南方地區,幾乎四季都是花期。
有把鬼針草當作野菜食用的,也有用來泡茶,或外用的。據研究,鬼針草有調節血壓、降脂、抗炎、抗腫瘤、鎮靜鎮痛、護胃、抗血栓等作用。
作為中藥的鬼針草來源於鬼針草屬多種植物,包括三葉鬼針草、婆婆針、金盞銀盆、白花鬼針草等。不同的古籍對鬼針草藥性有不同的見解,有說性溫的,有說性平的,也有性微寒的。不同的地區對鬼針草的使用也有所不同。這大概與當時當地所使用的鬼針草品種不一樣所致。
一般來說,傳統的中藥鬼針草,性微寒,味甘、淡、苦,歸肝、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各種炎症(咽喉腫痛、闌尾炎、腸炎、肝炎、膽囊炎、腎炎、面板感染等)、閉經、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瘡癤等,用途十分廣泛。而白花鬼針草(咸豐草、同治草等),我們路邊看到一般是這種白花鬼針草,性平,味甘、微苦,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溼退黃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黃疸、瘡癤、痺症等。
注意:
1、鬼針草對血壓是雙向作用,血壓高吃則降壓,血壓低的則升壓;
2、鬼針草偏涼,中病即止,不宜過服;
3、孕婦不宜;
4、來源較複雜,不宜隨意採摘。
以上僅供參考,如有明顯不適,請到當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