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網際網路的興起,特別是自媒體的興起,在本次疫情中各種說法都有,為了能正確看待這個問題,我專門查閱了聯合國的官方數字,只是聯合國的資料略微有點舊,最早的就是2018年的。
我們就來看主要發達國家的醫護人員資料,其中醫生佔比最高的是法國,每千人中有6.5人是醫生,其次是德國、美國、日本和韓國。我們中國是多少呢,聯合國沒有人我們2018年的資料,只有2017年資料,是每千人中有2人,確實要比韓國還要低一些。
那麼護士呢?護士是美國佔比最高,每千人中有15.7人,其次是德國13.5人,日本12.7人,法國11.5人和韓國7.5人。這裡的護士還包括助產士。從日本醫生和護士的比例差異可以看出來,日本人的醫療體系和法國有明顯不同,可以說日本的護士在醫療體系中的地位更重要吧。我們中國是多少?還是隻有2017年的資料,是每千人中2.7人,這個差距比醫生就要更大一些了。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是動態清零了,因為一旦像別人一樣躺平,我們的醫療體系是經不起這麼大的衝擊的,在部分地區出現大面積感染時還可以各地去支援,但像別人那樣全面開花,困難就不好解決了。
護士和助產士比例的下降,對現在二胎、三胎政策,以及老齡化都是一個挑戰,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可不少,或許是後續解決就業的一個不錯的方向。
還有每千人中藥劑師的人數,日本最高,有1.9人,最低的是德國和韓國,只有0.7人,牙醫中德國最高,為0.9人,最低的是韓國,只有0.5人。我們仍然只有2017年的資料,其中藥劑師是0.3人,牙醫是0.4人。其實就算和最低的韓國比,我們也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當然,比上不足,比下卻有餘,醫生、護士、藥劑師和牙醫等各方面的千人佔比率,我們還是要遠強於印度的,大概高其一倍左右。當然,更強於那些非洲國家。這也是為何國際衛生組織在疫情一開始就擔心病毒對那些醫療基礎條件更差的國家和地區的影響更大的原因。
我相信,在我們這個發展中的國家,哪怕是一年的資料,我們也應該有較大的進步,比如2017年和2015年比,僅僅兩年,我們每千人中醫生人數的佔比就從1.8上升至2,上升了0.2個百分點,所以不同年份的資料,可能並不可比;另外,醫療方面的差異,我們遲早也還是能追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