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遜先生沒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就離開人世了。他的成果僅僅是個開頭。他所痛恨的因揮霍而致貧的現象依然大量存在,並且範圍還在擴大。這不僅指的是技師們毫無顧忌的將收入揮霍一空,在他們之上的階層,也決不能僅用無知來為他們的行為作辯解。這些所謂的上層階級用來辯解的說辭,決不會比下層階級更高明。他們把錢財花在裝點門面和死要面子這類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實際上,他們任意揮霍、驕奢淫逸的生活充滿了罪惡。
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評判英國工人工作不夠勤快。事實上,當代英國工人比其他國家的工人都更勤奮、動作更迅速。假如他們在生活方面表現得和工作時一樣勤儉節約的話,他們就會擁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狀態與生活環境。但非常糟糕的是,他們天生有著揮霍的德行,即便是他們中間收入最高的那部分人,也會因其大手大腳的花費,而仍處於貧困的邊緣。在繁榮時期,他們根本沒想過艱難時日的存在,因而,經濟不景氣時,他們的境況也就跟著變糟起來。
因而,一名勤勉的工人,假如他不能養成勤儉的好習慣,那麼他的生活層次也只能停留在滿足肉體上的需求,增加的收入也只是繼續助長他膨脹的消費慾望。查德威克先生曾提到,在棉花減產時期,“許多並不貧窮的家庭和最窮困的人擠在一起領取救濟。事實上,這些家庭的收入比助理牧師的所得還要高”。
在社會繁榮時期,工人們載歌載舞,瘋狂享樂。經濟一旦蕭條,他們馬上就變得萬分恐慌。他們的生活方式,正如他們自己形容的那樣:小管子進,大管子出。一旦遭遇裁員,他們就只能靠自己的運氣或者祈求上帝的保佑了——除非上帝也贊同奢侈的生活方式。
經濟繁榮過後出現蕭條跡象,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永恆定律。就像壁畫上的埃及法老的夢境中,瘦牛和肥牛總會交替著顯現。急速的經濟增長的背後,必定埋藏著諸多隱患。生產過剩、失業、貧困接踵而至。那些不思節儉、隨意揮霍金錢的人很快就會感到拮据,因為他們對此毫無防備。浪費似乎是一個人最糟糕的特性之一。近期貝克先生的一份報告十分明確的指出:“那些居住在工廠周圍的人,根本沒有一分錢的積蓄。不僅如此,其中一些失業兩星期的工人,因為沒有錢買食品而正在飢餓中煎熬。”雖然還沒有嚴重到罷工的地步,但工人們毫無疑問已經墜入了貧困的深淵。他們簡單的傢俱和鐘錶早已被送進了當鋪。當遭遇不幸的絕望的哭喊聲逼近慈善機構的大門時,許多窘困的家庭已經在排隊等待救濟了。
集體無意識的揮霍行為——儘管他們當中也會有特殊例子——是造成工人們墮落的主要原因,也是社會眾多悲劇產生的主要根源。這也是人性中的無知和懶惰造成的結果。但是儘管造物主為窮人分配了貧困,但不幸並不是窮人的代名詞。不幸源於道德的淪喪——很多時候是因為個人的邪惡和揮霍。
羅瑞斯先生在談及南斯拉夫謝爾那些有著高收入的礦工和冶煉工人時,對他們的品性作了以下的評論:“用揮霍來形容他們的品性也是蒼白無力的,更加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莽撞。無論是青年還是老年,已婚者還是未婚者,他們對自己的揮霍行為毫不感到羞赧。無人認為這種莽撞正在使他們失去人性中美好的品德。他們在困難面前所表現出的勇猛幾近瘋狂。如果不是為了彌補因懶散或狂歡而損失的時間,他們很少會勤奮工作。每個人都對慶祝友人康復或者祝福新人的宴會感興趣,這一切活動旨在花光他們所有的錢財。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有時候虔誠得讓人感到詫異,當人們陷入不幸時,總是舉辦祈禱會來尋求上天的幫助。他們所狂熱信奉的教義常使其陷入因果報應的宿命論中。人們痛苦的生活著,同時也看到豐年過後必定是饑荒。這種情況年復一年的出現,弄得人心惶惶。誰會知道明天怎樣呢?於是一旦手中有錢,就徹夜的狂歡享樂,喝得爛醉如泥,工作日也無法正常上班。在接下來的兩三週裡,家裡的客廳都是一片狼藉。不到下次發工資的時間,決不會去收拾和整理;他們的孩子早早輟了學,妻兒一同進了礦井,傢俱也進了當鋪。一家人擠在泥濘不堪的道路旁的一間小屋內,屋頂和牆壁到處都是裂縫。沒有下水道,沒有通風口,連正常的飲水都無法保證——在忍受這種惡劣的住房條件的同時,他們卻在領取不菲的工資——這些錢足夠他們過上舒適無憂的生活。這一切都在證明,任何法律條款的制定對他們的幫助都顯得蒼白無力。”
政府在採取各項積極的“改革”措施。人們可以透過投票來決定誰來做家務。與工人階級相關的糧食、牛、咖啡、糖等供應物的稅率也得到了相應的降低,部分應由救濟物件繳納的稅款也轉移到了中上層階級的納稅範圍。相關的措施已經實行了,從目前情況看,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還未出現較大的改觀。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每個人都會有所收穫。
弗蘭克林是一位十分有遠見的人。他曾對工人階級作出評論:“工人階級的工作實在太繁重了;如果只是應付繳納給政府的稅款,我們很容易就可以作出一些補償;不幸的是,我們還面臨著許多其他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令我們中的一些人感到悲傷。我們因虛度光陰而揹負的債務和政府的稅務一樣沉重;為傲慢所付出的代價是這個的三倍;因愚蠢而受到的懲罰則是它的四倍。所有這一切都不會因政府透過降低稅率的條款而得到緩解或消除。”
約翰·盧塞爾曾因減免稅款的問題拜訪了工人團體,也發表了相類似的評論:“你們總是在抱怨政府的稅率過高,但你們有沒有考慮過自己加在身上的擔子呢?你們花在酒館的錢,每年就高達5000萬。試問有誰敢向你們收繳如此之高的稅款?你們肩上的重擔應從自身找原因,完全沒有必要向我們訴苦。”
譴責法律的不公與抱怨稅率太高是毫無用處的。阿里斯多克洛蒂政府的殘暴統治所引起的後果在邪惡的慾望所造成的惡果面前,簡直不值一提。男人們被引到荊棘路上,令人吃驚的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自願走上這條路的。除了浪費光陰、揮霍錢財、自我沉淪,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因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去譴責別人,比自責對自尊心的打擊要小得多。很明顯,那些生活毫無規律、做事缺乏條理的人,根本沒有為其他人著想的習慣——他們即刻用掉了所有的收入,毫無為未來作打算的念頭——這為今後的生活埋下了隱患。及時行樂的生活方式使得將來的日子危機四伏。一個迷信“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你還指望他什麼呢?
這些表述似乎令人很絕望,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悲觀。工人階級中的高收入群體如果能夠及時做出行動,問題很容易得到解決。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人們將懂得如何合理的使用自己手中的金錢,如何避免養成揮霍的不良習性,而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人們對節儉的方法瞭解得越多,對改善他們生活的幫助也就越大。人們會對這種文明的、有節制的、理性的生活狀態感到滿意。正如同丹尼遜先生的斷言,實現這一切“必定需要兩代人的共同努力”。 社會總是在緩慢向前發展。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是如此遲緩!旨在提高公民的總體素質而進行的大眾教育,它的作用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儘管並不明顯。如果想看到明晰的效果,這需要經歷幾代人的時間。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悠長歲月中,一代人所做出的貢獻或許十分微弱。在打敗一個國家之前,許多國家都要忍受戰爭所帶來的傷痛;基督教從產生到正式確立,遭受了長達4個世紀的迫害與驅逐;在確立和鞏固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成果之前,國內也經歷了2個世紀的內戰;農奴們獲得解放也同樣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漫長鬥爭。從英國人的祖先穿上戰袍出征的那一刻——或者是離我們更近的時間,從所有的勞動者都被定義為賤民和農奴,隨同土地一起買賣的時代到今天,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的進步意義是多麼令人振奮!由此可見,完結惡魔撒旦在懶惰、揮霍與酗酒這些惡習上的邪惡統治,並不是件無法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