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刺客
日前,德國海軍總監勳巴赫在訪問印度期間,因在談及烏克蘭問題的時候,直言俄羅斯不會侵佔烏克蘭的土地,並對普京本人大加讚賞。最令西方輿論無法接受的,是勳巴赫坦言烏克蘭“克里米亞已要不回去”,最終因遭致多方嚴厲批評而被迫辭職。
不過,這並非勳巴赫被迫辭職的主要原因。相反,德國輿論要求他辭職,是因為他的存在,可能會讓德國的對華關係面臨巨大麻煩。據觀察者網1月31日報道,勳巴赫在訪印期間公開為俄羅斯“說好話”,目的就是想鼓動西方“放過”並拉攏俄羅斯,讓它參與到西方的俄反華陣營中去。
勳巴赫在發言中指出:普京之所以咄咄逼人,無非就是想獲得西方的尊重和認可,那麼就給他吧,反正也用不著多大的成本。俄羅斯是一個重要的國家,印度和德國都需要俄羅斯,大家聯手一起對付中國,因為中國“不是一個好國家”。
勳巴赫在印度參加的,是一次主題為“德國的印太戰略”研討會,說白了就是與印度相關官員談論如何反華。所以,勳巴赫在發言中汙衊中國“遠不止是一個競爭對手,它會分裂歐盟和北約,威脅遠遠大於俄羅斯”。
勳巴赫本身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華政客。與德國很多不願意在中美之間站隊的政治人士相比,勳巴赫走的就是親美路線。也就是說,美國想做的,德國就必須跟著做。所以,勳巴赫認為相比俄羅斯,中國才是“歐洲最大的威脅”,西方必須集中全力對付中國。
顯而易見,勳巴赫跑到印度刷存在感,主要目的並非“親俄”,而是延續他一貫的反華本質,存心鼓動印度“反華”。普京只不過就是他用來論證反華“必要性”的一種政治工具而已。不過,令勳巴赫做夢也想不到的事,他大談如何反華的言論被輿論所忽略,但他巴結普京的那些話,卻成為葬送他政治前程的墳墓。
勳巴赫可以說是“禍從口出”。造成這樣結果的,是因為他在錯誤的時機發表這番言論,即便是正確的也會被貼上“親俄”的標籤。從歐洲利益的角度上來講,緩解對俄關係,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是非常正確的想法,按照觀察者網所言:這是很多歐洲政客想說卻又不敢說出來的話。
在西方正全力以赴對付俄羅斯的敏感時刻,勳巴赫此番言論顯然是對西方的“政治正確”形成嚴重挑戰。所以,即便是他的那些反華言論,非常符合某些歐洲輿論的口味,但這時候發表親俄言論,在那些輿論的眼裡,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罪人”了。
勳巴赫被迫辭職,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德國不想讓這個極端反華政客毀掉中德合作關係。德國的利益關係非常複雜,既在安全領域上依賴美國,又在能源方面卻依賴俄羅斯,同時在經濟上卻依賴中國。這種複雜的利益需求,是德國用簡單的站隊所無法滿足的。所以,無論是此前的默克爾,還是現在的朔爾茨,他們在中、美、俄之間一直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
在美國與中俄之間的大國博弈環境中,該如何與這三個大國處好關係,對德國來說就是一個極為頭疼的大問題。所以說,在大國之間做出何種選擇,是德國政府和輿論的一個最敏感的話題。柏林在維護與中俄合作關係方面,很多時候是多做少說,甚至做了都不說,以至於被美國認為是中俄在西方陣營中的“內鬼”。
在這種敏感的環境中,勳巴赫卻有點“不知死活”的意味,在印度鼓吹“聯俄抗中”的陳詞濫調,這雖說是美國曾經的一種大國對抗策略,但對德國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麻煩。畢竟,勳巴赫等於就是在給柏林“做出選擇”,公開站在中國的對立面。
所以,德國輿論迅速做出反應,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勳巴赫的反華言論,死咬著他的“親俄”論調不放,配合烏克蘭輿論對他進行口誅筆伐。忽視了最重要的部分,即這個有可能給中德合作關係帶來麻煩的親美政客,因迫於輿論巨大的壓力而不得不捲鋪蓋退出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