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俄烏兩國在長期對峙的情況下,烏東地區發生了交火。此次交火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結果卻是十分明顯的。
一是美國等北約國家的態度軟化了不少,顯然是準備集體認慫。二是歐盟和俄羅斯已經達成了協議,同時還確定了談判計劃。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談判美國被排除在了談判桌之外。
1月26日,烏東部出現交火,交火的雙方是烏克蘭政府軍和當地的親俄武裝。因為此次交火結束得比較快,所有外界能夠獲得的資訊十分有限,具體的交火時間和勝利者資訊都沒有公佈。
不過,此次事件改變了美國和北約各國的態度。美國原本還計劃派遣數千名士兵參戰,現在卻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表態,北約方面也作出同樣的決定。換言之,烏克蘭將不會得到來自北約的任何人力支援。
雖然美國的武器支援仍在繼續,但是烏政府對此並不滿意,他們認為美方提供的武器存在質量問題,很難在戰爭中發揮作用。從北約和美國的態度轉變中可以看出,親俄武裝這次在交火中展現出的實力,可能讓美國和北約各國產生了壓力。
除了政策轉變之外,歐盟和俄羅斯的會談也非常值得關注。1月26日,德國、法國以及俄烏對峙事件的兩個當事國家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在8個小時的會談裡,他們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
俄羅斯和歐盟已經敲定了下一次談判的時間,同時雙方也準備繼續遵守原有的停火協議。美國不會出席此次談判,歐盟方面準備用更加自主的方式解決烏克蘭問題。雖然北約內部的成員國也多是歐盟成員國,但是,之前和俄方談判的任務主要是由美國負責的。
這難免會讓歐盟失去一定的發言權,作為世界多極化的其中一極,歐盟也希望能夠在重要的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從美國、歐盟和北約的態度中可以看出,烏克蘭政府軍在該國東部的交火中,並沒有取得優勢。
無論美國如何解釋其在交火事件後的種種行為,丟失的尊嚴都很難被挽回。俄方已經開始掌握主動權,烏克蘭事件的最終結果恐怕會出乎大家的意料。
部分訊息參考來源:澎湃新聞、鄭州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