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火中誕生,在戰火中洗禮,一路從戰火中走來。從誕生的那天起,經歷了十年國內革命戰爭、十四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三年抗美援朝戰爭以及對蘇、對越、對印一系列的反擊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小變大,從弱變強,鑄就成了一支威猛之師,鋼鐵之師,鑄就了人民軍隊的輝煌與驕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強軍無數,戰將如雲,黨史軍史公認的有十大王牌軍。
至尊天下第一軍
1軍是雄獅,動若風發,威猛精悍。將領強,部隊硬,攻無不克,是王牌軍中的王牌。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的前身,可追溯到賀龍1930年在湘鄂西建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二軍團。1934年底,他們開創湘鄂川黔蘇區。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開始長征。1936年10月,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靜寧將臺堡會師。
在抗日戰爭中,紅二軍團被編為八路軍一二○師三五八旅,當時的晉綏根據地就是這支部隊建立的。1938年10月,三五八旅奉命開赴冀中。“亞五”(七一五團)、“亞六”(七一六團)打齊會,戰陳莊,威震平原。同時組建第一二○師第三支隊(賀炳炎任司令員,餘秋裡任政委)。1940年春,一二○師重返晉西北,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鞏固了晉綏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後,三五八旅北上綏遠,先後在廠汗營、涼城、卓資山、歸綏(呼和浩特)、察素旗、包頭等地,給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軍以有力的打擊,收復了綏東廣大地區。
1946年11月中旬,晉綏軍區根據中央軍委11月10日的決定,在山西省嵐縣以晉北野戰軍領率機關一部及晉綏野戰軍第358旅、獨立第1旅,共8300餘人,組成晉綏軍區第1縱隊。張宗遜任司令員(後賀炳炎任副司令員、司令員),廖漢生任政治委員,王紹南任參謀長(後陳外歐),冼恆漢任政治部主任。縱隊成立後,調赴延安地區,擔負保衛陝甘寧解放區的任務。
1947年2月10日編入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參加西華池(今合水)戰鬥。3~7月,相繼參加延安保衛戰和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隴東、榆林等戰役。7月31日編入西北野戰軍。8月下旬~11月底,參加沙家店、關莊岔口、延清和第二次攻打榆林等戰役戰鬥。12月,晉綏軍區組建獨立第7旅,列入第1縱隊建制,仍歸晉綏軍區指揮,留晉中地區作戰。
1947年12月~1948年2月,第1縱隊(欠獨立第7旅)在陝北清澗地區進行新式整軍。2月下旬參加宜川戰役,擔任阻援和瓦子街圍殲戰,殲滅國民黨軍1.1萬餘人,保證了野戰軍主力在瓦子街地區作戰的勝利,受到西北野戰軍通令嘉勉。3月初出擊黃龍山區,解放宜君、黃陵,鞏固擴大瞭解放區。4月中旬挺進西府(西安以西,涇渭兩河之間),相繼攻克栒邑(今旬邑)、邠縣(今彬縣)、麟遊、鳳翔。26日會同第2縱隊攻佔寶雞,而後轉戰隴東。8~11月參加澄郃、荔北和冬季戰役。在荔北戰役中,楔入國民黨軍防禦縱深,大膽穿插分割,對戰役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1949年2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1948年11月1日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隸屬第一野戰軍。賀炳炎任軍長,廖漢生任政治委員(后王尚榮任副軍長,餘秋裡任副政治委員),陳外歐任參謀長,冼恆漢任政治部主任(後任副政治委員,吳融峰任政治部主任)。第358旅及獨立第1、第7旅依次改稱第1、第2、第3師,共2.2萬餘人。2月中旬~6月中旬,第1軍主力參加西北春季戰役和陝中戰役。後轉至鄠縣(今戶縣)地區(第3師參加臨汾、晉中、太原等戰役後歸建)抗擊國民黨軍向西安的反撲。6月17日,第一軍編入第一兵團。7月,參加扶_戰役和隴東追擊戰,攻克隴縣、固關鎮等地。8月初解放秦安,中旬進軍青海,23日進抵臨夏策應蘭州戰役,後經永靖渡過黃河,於9月5日解放西寧。10月1日,第一軍兼青海軍區,部隊擔負剿匪、維護社會治安、建立人民政權等任務。
解放戰爭時期,一軍轉戰晉、綏、察、陝、甘、寧、青等省區,參加戰役戰鬥163次,解放縣以上城市51座,殲滅敵軍104277人,繳獲各種火炮880門、輕重機槍4033挺、各種長短槍29743支。同時也發展壯大了自己。延安保衛戰時,全軍8649人,至1949年9月,全軍達35249人,擴大4.4倍,武器裝備也有了極大改善,部隊的戰術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階段。
1952年6月,兩次進行整編,第3軍所屬各師編入第1軍,第1、第3師合編為第1師,第2師、第8師合編為第2師,第7、第9師合編為第7師。黃新廷任軍長,梁仁芥任政治委員。12月,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參加了1953年的夏季戰役,與美軍作戰,創造佳績。朝鮮停戰後,一軍在三八線和東海岸擔負守備任務,直至1958年才撤軍回國。
1962年,第一軍前往福建省執行緊急戰備任務。
1969年全軍重排番號時,所轄第七師被改稱第三師。
1975年,第一軍與屬於南京軍區的第20軍換防,駐守浙江。
1984年在軍長傅全有率領下參與老山地區防禦作戰。
1984年,鄧小平宣佈“百萬大裁軍”後,第一軍於1985年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集團軍。
2016年,原南京軍區第一、十二、三十一集團軍全部轉隸東部戰區陸軍。
2017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
從紅二方面軍到三五八旅,從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到南京軍區第一集團軍,這支部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創造奇蹟,續寫歷史。
曾經在這支部隊任司令員和政委的上將賀炳炎和中將餘秋裡都是獨臂將軍,餘秋裡無左臂,賀炳炎無右臂,他們帶領的部隊被稱為“一把手”部隊。賀炳炎變成一隻手,是在紅軍時期的一次激烈戰鬥中。敵人拼命往上衝,機槍手犧牲了,賀炳炎操起身邊的輕機槍就是一陣猛掃,嘴裡罵道:“老子叫你們衝,叫你們衝!都叫你們見閻王去!”說時遲那時快,一顆子彈射來,賀炳炎右臂中彈,身負重傷,被抬到醫院。
軍團衛生部長賀彪檢查了傷情,對賀炳炎說:“必須截肢,不然命都保不住了。”賀炳炎大喊:“不能鋸,我不能沒有右手,不能!”
趕來的賀龍握緊賀炳炎的左手,對他說:“你還有左手,照樣可以騎馬、打槍嘛!”經過賀龍的勸說,賀炳炎同意截肢。但是臨時救護所根本沒有截肢需要的最起碼的器械和麻醉藥,賀彪無奈,只能用找來的木工鋸子代替手術鋸,找來嗎啡代替麻醉藥。木工鋸尚可湊合著用,但嗎啡服少了不管用,服多了易上癮,會損傷大腦。賀龍聽說用嗎啡止痛,也不無憂慮地說:“賀彪,你吃這麼多的嗎啡,往後還怎麼打仗嘛!”賀炳炎將送到嘴邊的嗎啡吐在地上,強忍著疼痛說:“我不能離開戰場,我不能離開戰場!把毛巾塞到我嘴裡,把我綁在門板上!”賀炳炎硬是沒有用一點兒麻醉藥完成了截肢手術。塞在他嘴裡的毛巾被咬得稀爛。賀炳炎僅躺了6天擔架,就騎馬率部縱橫沙場了。
餘秋裡則是長征途中在貴州威寧伏擊戰中受傷的,1936年9月,紅二方面軍到達甘肅徽縣,餘秋裡左手五指已腫脹壞死,如不及時治療就有生命危險。紅軍剛打了勝仗,繳獲了一些醫療器械、消毒棉和紗布,紅二方面軍領導要衛生部長侯政給餘秋裡截肢,沒有手術鋸,好不容易找來一張小鋸條作手術用。在手術時,侯政用繳來的沒有標明使用劑量標準的鎮痛劑給餘秋裡注射,然而一針下去,餘秋裡就陷入昏迷。侯政先刮掉餘秋裡臂上的腐肉,用鋸子鋸斷壞骨,才又忙著搶救失去知覺的餘秋裡。餘秋裡經過搶救終於醒來,他對侯政說:“多謝侯部長,這是我負傷10個多月以來,睡得最安穩的一覺。”賀龍來看餘秋裡,他對賀龍說:“敵人打斷了我的左臂,我還有右臂,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將革命進行到底!”
餘秋裡和賀炳炎第一次搭檔,是在1935年5月忠堡戰鬥中。此戰,是我軍以少勝多的典範。十八團在團長賀炳炎、政委餘秋裡的指揮下奮勇殺敵,殲滅了敵師部和一個旅,活捉了敵縱隊司令兼師長張振漢。總指揮賀龍高度評價和讚揚了這場戰鬥。
一二○師挺進冀中,兩個“一把手”分別為三支隊軍政主官。他們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情同手足,創造了軍政幹部合作的典範。不僅在工作上、作戰指揮上相互支援,就是在生活上也相互關心。由於他們兩位都是獨臂,而且一個失去左臂,一個失去右臂,因而在領服裝時,手套只領一副,你用一隻,我用一隻。上衣也時常換著穿。餘秋裡的右邊袖子磨壞了,賀炳炎的左邊袖子磨壞了,兩個人一調換,“這不都是好的嘛”。餘秋裡後來曾經深情地回憶說,在冀中的時候,我和賀炳炎的關係相當好,好到什麼程度呢?我到外面開會不回來,賀炳炎就不吃飯,一直等我。有一次,我晚上11點才回來,他居然還在那裡等我。
賀龍曾經對“一把手”部隊有個很好的說法:“賀炳炎和餘秋裡兩人都是一隻胳臂,剛來冀中時沒有幾個人,可是他們東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打得很硬嘛!敵人聽見‘一把手’的隊伍來了,離得老大遠,就嚇得溜掉了!”
第一軍的“ 硬骨頭六連”,威名遠揚,誕生於冀中抗日烽火中的六連組建不久,就經歷了一次嚴峻的考驗。當時,部隊跳出日寇包圍圈後,準備東渡子牙河,當行進到一個叫馬家營的村子時,與300多名日軍遭遇。六連奉命佔領馬家營,掩護全團東渡子牙河。在連長陳硯庭、指導員張會田的指揮下,六連剛進馬家營,大批日軍就蜂擁而至。六連利用斷牆、殘壁、塄坎,從早上打到黃昏,先後擊退敵人5次進攻。在最危急的時刻,指導員張會田帶領戰士,與日寇展開了白刃格鬥,斃傷日軍60多名,掩護全團渡過了子牙河。指導員張會田英勇犧牲。
在著名的爺台山戰鬥中,六連作為進攻突擊隊,與敵人所謂的“常勝連”四連針鋒相對。一班副班長張殿山帶領戰士尹玉芬、孫正中、趙春霖接近敵陣地外壕時,衝在最前面的孫正中犧牲了,尹玉芬、趙春霖朝敵碉堡甩出兩顆手榴彈,藉著煙霧,敏捷地衝進了外壕。張殿山利用射擊死角,突然衝到碉堡的射擊孔邊,猛地伸出雙手,緊緊抓住滾燙髮紅的槍管,一使勁,把機槍從工事裡拖了出來。就在那一瞬間,六連戰士吼叫著全部衝了上去,與敵人拼起刺刀來。尹玉芬發現工事旁邊有一張木梯,他立即攀登上去,見工事裡一個敵人正向我後續部隊射擊,他一扣扳機,敵人應聲倒斃。不一會兒,連長李存金、指導員肖良田帶著一排、三排衝上來了。尹玉芬奮勇當先,踩著人梯接近碉堡頂時,先往裡投了兩顆手榴彈,消滅了3個正在瘋狂射擊的敵人。接著,翻身登上碉堡頂,從碉堡的豁口連續投進了幾顆手榴彈,碉堡裡的機槍啞巴了。尹玉芬一人連續刺死幾個敵人,最後還活捉了爺台山敵軍最高指揮官、加強營營長黃日升。爺台山主峰的每一段塹壕,都閃現著六連戰士的身影,他們殺得敵人魂飛膽裂,有70多個敵人死於六連勇士的刺刀之下。
在解放戰爭中,六連越戰越勇,威震敵膽,屢建奇功。1948年,六連在宜川瓦子街戰役中殺出了威風,那一戰確實讓人驚心動魄!第一野戰軍戰史記載:“處在敵人拼死突圍地段上的七一四團表現尤為突出,全團指戰員與敵激戰,團長、參謀長先後犧牲,團政治委員負傷……該團二營六連打得更為頑強,全連只剩下13位勇士,仍然堅守陣地。戰鬥中,班長劉四虎衝鋒在前,一人連續剌倒了7名敵兵。”
劉四虎的英雄傳奇絕非像戰史上所說的那麼簡短。那天,劉四虎一馬當先,一口氣衝到了距敵前沿陣地十幾米的一棵大樹下。回頭一看,跟上來的只有兩個戰士。一顆顆冒著青煙的手榴彈滾落在他們的腳下,眼看就要爆炸。劉四虎一腳踢開腳下的手榴彈,一個戰士拾起手榴彈投向敵人。不一會兒,兩個戰士中一個犧牲,一個負了重傷。劉四虎怒睜雙目,連投4顆手榴彈,趁著爆炸的煙幕,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吶喊著衝上了敵前沿陣地。躲在工事裡的一個敵機槍手被嚇呆了,扔下機槍就跑,劉四虎跨上前去,一刺刀將敵人刺倒,向著幾個敵人猛追過去。一個敵人斜轉身子想逃跑,刺刀已從他的左肋下插了進去。另一個敵人翻轉身來準備搏鬥,他虛刺一刀,敵人用刺刀向左一撥,胸前閃出了空當,劉四虎上前猛一突刺,敵人的肚子被刺透,倒了下去。他見敵人不肯繳槍,又追上第四個敵人,一刀刺中了敵人的咽喉,立即喪命。第五個敵人揹著揹包,他又一刀將敵人刺倒。僅三四分鐘,劉四虎就刺死4個、刺傷3個敵人。敵指揮官見上來的只一個人,大聲吼叫:“不準退,誰退就槍斃誰!”十幾個敵人將劉四虎包圍起來。劉四虎怒目圓睜,咬牙切齒,手中的刺刀滴著血,那氣勢叫敵人既不敢靠近,又不敢開槍。劉四虎平端刺刀,威風凜凜,和敵人對峙了10多分鐘,為後續部隊上來爭取了時間。
突然,劉四虎聽見右側有搏鬥的吶喊聲傳來,立即將刺刀向前一指,衝出重圍,只見一班長舒照明已被壓在地上,一個敵人正在舉起鐵鍬朝他頭上砍去。說時遲那時快,劉四虎的刺刀朝敵人刺去,舒照明脫險了。劉四虎卻因用力過猛,跌進了狹窄的交通壕裡,翻不轉身。他剛從身下抽出槍,擁上來的4個敵人就幾乎同時刺向了他。他的頭部4處負傷,鮮血染紅了帽子。劉四虎跌倒在深溝裡,昏迷過去。這時,後續部隊衝了上來。他們把劉四虎抬下來的時候,發現他共負傷11處。為了佔領敵主陣地,六連連續組織衝鋒。連長趙貴榮、指導員郭志山及排長相繼犧牲,戰士們自動組成戰鬥群繼續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六連繼承和發揚戰爭年代鑄就的“壓倒一切敵人的狠勁,百折不撓的韌勁,堅持到底的後勁”,出色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戰備執勤、搶險救災等一系列重大任務,以“戰備思想硬、戰鬥作風硬、軍事技術硬、軍政紀律硬”而聞名全國全軍,被國防部授予“硬骨頭六連”榮譽稱號。劉伯承、賀龍、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5位元帥欣然為六連題詞,號召全軍弘揚硬骨頭精神,鍛造過硬的思想、作風和軍事技術。粉碎“四人幫”後的1977年1月,中央軍委向全軍發出學習“硬骨頭六連”的號召。鄧小平在軍委座談會上說:“所有的連隊以至各級幹部都應該像他們那樣勤學苦練,有他們那種政治思想。”這次講話後來被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硬骨頭六連”因此成為唯一一個在《鄧小平文選》裡出現的連隊。
1984年1月22日,當“硬骨頭六連”迎來命名20週年的時候,鄧小平指示以中央軍委的名義,給六連贈送一面“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錦旗。
新時期以來,六連在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征程中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先後4次榮立集體一等功、14次榮立集體二等功。在邊境作戰過程中,六連英勇頑強,克敵制勝,被中央軍委授於“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
英雄群體
紅軍師:機械化步兵第1師(原358旅)
紅軍團:機械化步兵第1師第2團(原715團)、第3團(原716團)
抗洪搶險模範團:機械化步兵第1師第2團
硬骨頭六連:機械化步兵第1師第1團第6連
尖刀七連:機械化步兵第1師第3團第7連
夜老虎連:機械化步兵第1師第3團第7連
堅守英雄連:機械化步兵第1師第2團第3連
攻堅英雄連:機械化步兵第1師第1團第9連
歷任軍長
賀炳炎
黃新庭
唐金龍
徐文禮
朱啟祥
李光善
張治銀
傅全有(1983.05-1985.06)
李乾元(1985.07-1990.06)
吳銓敘(1990.06-1992.11)
陳炳德(1993.02-1993.12)
朱文泉(1993.12-?)
張中華(?-2002.11)
李增林(2003.01-?)
蔣謨祥(2006.8-?)
馮文平
王秀斌(2016.7-2017.04)
歷任政委
第一軍首任政委廖漢生中將
廖漢生(1949.02-1952.06)
梁仁芥
顏金生
郭炳坤
吳融峰
徐文禮
史玉孝(1983.05-1985.06)
吳銓敘(1985.07-1990.06)
王同琢(1990.06-1993.11)
趙太忠
劉曉榕
王平(2006.12—2012.12)
白呂(2013—2015)
秦樹桐(201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