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各大野戰軍下轄的兵團,基本上都是在1950年被撤銷的,因為當解放戰爭進行到此時,基本上都快結束了。各大兵團都開始投身地方建設,或者戍邊衛國,兵團番號被撤銷。然而,在各大野戰軍下轄的兵團中,其中的第14兵團,是最早被撤銷的一支王牌兵團。可能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第14兵團是在1949年5月成立的,下轄第39軍,第41軍,第42軍,兵團司令員就是劉亞樓將軍擔任。
新成立的第14兵團隸屬第四野戰軍,下轄的第四十二軍在程子華將軍的指揮下,參加安新戰役後,該軍就留在了河南,參加當地的剿匪工作。而該兵團的主力第39軍,第41軍南下華中,投身解放華中地區的戰鬥。可沒過多久,也就是在1949年8月,第14兵團接到了上級的新指示。14兵團的兵部單位改建空軍領導機關,兵團司令員劉亞樓奉命組建人民空軍,並擔任空軍司令員,至此,第14兵團番號正式被撤銷。
而下轄的第39軍,第41軍分別轉隸第13、第12兵團建制,第42軍歸第四野戰軍直屬部隊。後來,第39軍,第41軍都參加瞭解放廣西的戰鬥,兵鋒直指鎮南關。1950年2月,第41軍改歸第15兵團建制,向惠陽進軍,先後解放了黃崗、淡水、高要等地。
第14兵團
第14兵團從成立到撤銷,前後只有三個月,也就是說該兵團,只存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被撤銷了。兵團司令員去當了空軍司令員,下轄幾個軍也被調到其它兵團繼續參加解放戰爭。既然,兵團司令員劉亞樓,去當了空軍司令員,那麼第14兵團的政委,在該兵團被撤銷後,又去哪裡了?
想必熟知解放戰爭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第14兵團在1949年5月成立後,首任政委是莫文驊將軍。他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人,在1929年參加了由鄧公,張雲逸等人發動的百色起義後,正式加入革命。
在紅軍隊伍中,莫文驊將軍一直從事部隊中的政工工作,擔任過瑞金蘇區的宣傳員,紅五軍團的宣傳部部長,紅13師政委,紅軍宣傳部部長等職。多年的工作經驗,也讓他成為紅軍隊伍中,一名優秀的政工工作者。以至在後來的抗戰時期,莫文驊被任命為抗日軍政大學的政治部主任,為我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政工工作者。
在解放戰爭爆發後,莫文驊率部入東北,投身解放東北的事業中。先後出任過遼東軍區副政委,政委,第四縱隊政委等職。1949年,第四縱隊改編成第41軍,軍長就是吳克華,政委莫文驊。但是,在14兵團成立後,莫文驊被調到該兵團任兵團政委。
莫文驊
可在,14兵團被撤銷後,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當空軍司令員去了,但政委莫文驊並沒有去當空軍政委,而是將第四野戰軍特種縱隊司令員蕭華,調到空軍司令部任政委。
而14兵團政委莫文驊,是被調到第13兵團任政委。可能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第13兵團作為南下追殲的主力兵團之一,上級就將追殲白崇禧的重任交給了第13兵團 。而白崇禧軍事集團的老巢就在廣西,所以,就讓土生土長的廣西人莫文驊,擔任即將解放廣西的第13兵團政委,這樣做非常合適。畢竟他熟悉那邊的民風民情,有利於作戰,也有利於解放廣西。就這樣,在14兵團被撤銷後,兵團司令員劉亞樓去當了空軍司令員,兵團政委莫文驊,則是到第13兵團擔任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