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udio家的“流行旗艦”、“小破軍”、“流行版破軍”,指的都是文中的這款Mercury水銀,第一次亮相線下的時候就獲得了非常多的關注度與好評。那到了我這裡,我最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給熱門產品“潑點冷水”,比如一時風頭無兩的達音科EST112我就曾經勸退過不少人。
事實上合格的HIFI媒體應該是幫助廠商把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使用者才是,這副Mercury按我個人的觀點而言,和破軍在風格上不能說一模一樣,幾乎是毫無關聯,總體反而比較像是一個女巫的全面進化版,做了非常多流行化的針對性調教,那既然如此的話必然存在不少有失有得的地方。總體而言我認為水銀所呈現出來的素質/聽感平衡性還是相當不錯的,在許多細節的地方能看到精雕細琢的痕跡。
開箱什麼的就不多嗶嗶了,儀式感不錯、原配盒子好看且實用,標配的耳塞套也都是高品質型號。Artwork方面倒是很符合“水銀”的概念,從公模的顏值和質感來說甚至可以吊打自家破軍,品牌方在設計完畢後曾經嘗試過使用3D列印工藝來進行生產,但是想要實現如此細膩流暢的流沙效果,3D列印並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每一副水銀都依然得由手工製作完成,才能夠保證每一副耳塞的面板都能夠在細節之處經得起放大和推敲。
同時官方表示這根配線是經過了非常久的挑選和除錯的,而最直觀能體現出來的地方在於線體的色彩以及接外掛的選擇,線材的設計與腔體高度一體化,整體看起來的質感還挺高階。
先說值得安利的點。
在硬素質方面的聲價比,OA家做的一直都非常到位,破軍的聲音硬素質我也一直認為是在萬元檔都站得住腳的,而往往越是便宜的型號越容易在“越級”方面有更好的表現,水銀的解析力、密度、動態表現在4K價位我認為比絕大部分同價位的型號都有明顯的素質優勢,尤其是橫向聲場和低頻動態的表現確實有一些破軍的風範,只是音色並不那麼相近罷了。
低頻是水銀的【絕對強項】,而因為動圈單元的加持,它雖然在密度方面並不如破軍來的那麼誇張,但在低頻的Punch感和動態表現上是完全不輸破軍的,每一拳都恨不得脫離聲場內的範疇直接轟在你的神經細胞裡,不論是下潛深度還是極低頻的細節表現都沒有因為“流行”而有所妥協,而且在易驅性上也相對友好。我所描述的這種低頻表現即便是使用山靈UA2、七彩虹M1這類低端小尾巴也可以展現的七七八八,換上W2-131和RU6後則更不用談了,已經能夠媲美中高階國磚所驅動出來的效果。
聲場和結像表現能看出是有明顯取捨的,但在我看來總體而言是功大於過。首先說最讓我滿意的地方,那就是聲場的橫向規模確實相當之大,是那種超出了“還原”範疇的大,有明顯的寬度增益和彌散感+混響增益,而且聲場並不扁平,縱向高度做的相當充分,就好像舞臺現場的天花板足夠高的那種感覺,單單從規模來講,某些萬元塞的聲場在它面前也要汗顏。
而有“失”的地方在於,或許是因為橫向聲場拉的太大,水銀的人聲厚密感並不強,結像也稍稍有些靠後。關於結像靠後這件事是一把雙刃劍,喜歡聽Live現場的人可能覺得臨場感不夠、有輕微的頭中效應,喜歡聽古典的使用者可能會覺得結像總體稍稍後凹了一些,而我也能理解會有相當一部分認為這種結像使得人聲“夠近”,對於喜歡貼臉人聲的使用者來說可能算不上是槽點。而不用擔心的一點在於,水銀的整個聲場是立體的、縱深給足了的,只是總體的結像位置對於器樂黨來說缺乏一些稍稍前置帶來的那種舞臺感。
人聲音色方面,水銀的表現我覺得著實是有一些“女巫Plus”的感覺,清麗、甜潤、明亮,顆粒感抹的比較細密,聲線算不上薄,結像形體感是保證了一部分的豐盈度的,只是不會像破軍那樣有著一定的醇厚度與強大的密度,齒音控制的也相當乾淨。水銀的人聲,我認為還是屬於比較偏年輕化的聲線,尤其是對於喜歡亞洲系的女聲、日系ACG的使用者來說,水銀無疑是比破軍更加合適的選擇,毒性可以說是拉滿,而缺點無非是聽類似黃綺珊、蔡琴這種偏成熟系的女聲有些“不夠老”罷了,有經驗的使用者可以使用一些前端來互補,比如凱音N8、山靈M6 21等機器會是相對互補的選擇。
我們在這裡不去深究OA家初代的那一系列產品,近期在和某個經銷商好友聊到他們近期的產品時,他提到了對於OA家調音手法的一些“共性”,我是深有認同的。破軍、女巫、還有水銀,本質上都非常在意低頻的量感與動態,聲場必須做寬、聲音線條會拉得稍有些緊,結合到比較足的高頻能量感,OA家近期的三個作品、包括初代旗艦Ketamine,一耳朵下去的“素質感”都是很足的。雖然K佬在打造Ketamine時和我說過他非常希望模擬出高階的大系統上所呈現出來的那種絃樂質感,但我覺得在隨身裡實現起來還有不小的難度,光是在那種鮮活度上做到“神似”就已經是相當大的挑戰。但作為新興國產品牌,能看到一個品牌的主理人對調音有方向性的追求、並且完成了一定的家族化風格積澱,無疑是值得欣慰的事。
之前在寫女巫的時候我有提到,女巫的低頻能量感是有些淤積的,需要類似JVC家FX11這樣的套子來彌補,到了水銀這裡,雖然它沒有女巫這麼來的明顯,但整體的聲音依舊稍稍欠缺一些安定感,這一點隔壁家的4+2和FW1800就給出了滿分答卷,只是素質沒有水銀來的高。總體而言,水銀還是塑造了一個非常活潑、甚至有些躁動的聲音底子,歐美搖滾、ACG染曲、電音這些非常考驗低頻質感、高頻瞬態的曲目,它都可以把氛圍託底做的相當足。水銀的聲音走向還是會比較偏向於現在那波年輕的發燒使用者,在我看來,水銀“不追求讓絕大部分使用者都覺得水準多高,而是追求讓它的目標使用者原地爽翻”。
從水銀這個塞子來說,我會希望它的聲音能夠更加蓬鬆、多一點人聲的肉感,即便是犧牲一些橫向聲場也沒問題,這一點不論是使用前端還是線材來彌補都OK,比如之前在寫HS2000MX時所提到過的揚仕石墨烯銀鍍金、Liquid家的Conti、馬天尼、朧之冶的涅槃等;前端則可以試試凱音家的N3Pro、海貝R5、高階的包括DTR1+、E01主機板、Kann Alpha、樂彼P6等。
K佬是一個在調音方面很有想法與自信的人,並不是特別會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在交流過程中他所描述的調音方向和實際的聲音表現一直都可以算得上是高度相符,從破軍到女巫、水銀,我認為他在保證自己內心的一些小執念的同時對“雅俗共賞”和目前年輕燒友口味的拿捏有了更老道的經驗。即便我這篇文章花了不少的文字來著墨水銀的聲音有哪些侷限性,但“侷限性”≠“缺陷”,水銀如果非要讓我一句話概括,它確實是目前該價位不論素質還是感染力上都首屈一指的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