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梁施婷
在城鄉之間來回往返,是過去10多年多數人的普遍體驗。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城鎮常住人口914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4.72%。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提高了30多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人離開城市,回到鄉村。
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1010萬人,比上年增加160多萬,為歷年之最,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年輕人,預計帶動農村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000萬。
中國正處於城鄉融合發展階段,更具體來說,是鄉村振興。
從事農村社會學研究的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指出,“我國仍處於高速城鎮化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口還是要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反過來講,雖然很多人口進入了城市,但農村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在返鄉入鄉和鼓勵農民進城之間,二者並不矛盾。呂德文認為,城市化完成以後,從國家層面上來講,資源分配不會再區分城市和農村,也不再分農民跟市民,將來都會是公民,打破城鄉二元化體制。
離鄉
1949年中國有5.4億人,其中農村人口占比89.36%。如今,農村人口占比不到40%。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陸續離開村莊。一如作家梁鴻在《出梁莊記》裡寫道,“在將近三十年中,梁莊人的足跡幾乎遍佈了中國的大江南北,西邊最遠到新疆的阿克蘇、阿勒泰,西南到西藏的日喀則、雲南曲靖、臨越南邊界的一些城市,南邊到廣州、深圳等地,北邊到內蒙古錫林浩特,國外最遠有到西班牙打工的。他們在城市待的時間最長的有將近三十年,最短的才剛剛踏上漂泊之程”。
離開原鄉,帶著對生活的憧憬與期盼。2010年是自1985年以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最快的一年。這一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增長14.9%,剔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0.9%。
與此相對應的是,當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9109元。3.2倍,這是城鄉人均收入的差距。
正如許多踏上旅程的前輩,初中畢業後,鄭智剛離開江西老家,來到浙江嘉興一家無紡佈設備機械廠打工,2010年在杭州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發展至2018年時,公司年銷售額已達6000多萬元。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研究發現,農村移民首次進城年齡越小,其勞動力市場回報越高。“早進城能夠有效提高累計進城時間的邊際回報。早進城者更可能獲得城市戶籍,其收入也較高。”
進城,成為農民致富的通道,但離開意味著鄉愁。在鄭智剛的記憶裡,兒時的家鄉總是燈火通明。後來,不少年輕人外出務工,老家成了“空心村”。他期盼著,能再次看到家家戶戶的燈重新亮起來。
鄉土是根。“鄉村是為數不多還能夠讓城市人有一點懷舊感的地方之一。在城市裡,人們一往無前地奔向現代化,絕大多數古老的社群鄰里和標誌性建築都已消失殆盡。”由東海之濱沿著長城一路向西,從城市到鄉村,美國作家何偉(Peter Hessler)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21世紀之初便觀察到,中國鉅變的推動者是普通人——走向城市的農民,以及邊學邊乾的企業家。
2018年,想家使鄭智剛動了返鄉創業的念頭。那年6月,鄭智剛把心一橫,將企業遷回江西德興。
而在全中國,越來越多人也像鄭智剛一樣,選擇返鄉。
回鄉
回到家鄉,帶著詩與理想。
80後的廖俊華選擇回到湖北宣恩,接手危在旦夕的茶園。
宣恩“伍家臺貢茶”是湖北省“十大名茶”之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品嚐伍家臺茶後讚不絕口,親題“皇恩寵錫”,賜匾於茶葉經營與製作者伍昌臣。伍家臺貢茶味甘、湯色清綠明亮、茶香似熟板栗。
但在2016年,在30多年曆史的宣恩馬鞍山茶園,園子裡的草比茶樹還高。茶園裡,茶樹老化,產量降低。在2015年,茶園虧損了200多萬元,瀕臨倒閉。
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廖俊華毫不猶豫就選擇接收。“我祖父是茶農,父親多年經營茶葉。我是在茶葉堆里長大的,對茶有很深的情結。父親要求回鄉接盤時,我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廖俊華擴大有機茶園面積,開拓出口渠道,細分產品市場。2016年,茶園平均畝產量提升到1000多斤,公司實現銷售額2000萬元,盈利100萬元,一舉扭虧。
如今,這些曾經的貢茶搖身一變成為年輕人熱捧的網紅單品。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廖俊華瞄準奶茶、飲料等“風口”,對接“古茗”“茶顏悅色”等品牌,為它們批次供應茶葉原料。
在2021年,富硒貢茶實現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其中,1000多萬元為新增份額,均來自時尚消費市場。
在這波返鄉創業潮中,創新型人才顯著增多,當中“田秀才”“土專家”等在鄉創業創新人員達到3150萬,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快速增長。
創新型專案成為香餑餑,返鄉創業專案中,85%屬於一二三產業融合型別,55%運用“網際網路+”等直播直銷新業態,創業者帶回了從產到銷的價值鏈思維,促進土地承包、農產品加工等全方位轉變。
返鄉創業也成為了農村增收的道路。萬寨鄉板場村村民田錦成曾在茶場打工,以前只管除草、採摘,每年獲取務工收入8000元左右。承包6畝茶園後,他悉心種植,每年收入達2萬多元。
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是47412元。與10年前相比,農村居民的收入翻了3倍,城鄉居民收入比值也縮小至2.50。
返鄉創業正當時。2021年9月,國家發改委釋出《關於推廣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經驗的通知》,為返鄉創業者發放“紅包”。
甘肅為鼓勵返鄉入鄉創業,對返鄉創業農民工,按規定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扶持,有條件的地區按規定落實一次性5000元的創業補貼。
如今,回到農村有另一重意義。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認為,返鄉入鄉創業者具有在城鄉區域之間實現勞動力、技能、資金、資料等生產要素雙向合理流動的特點,在經濟“雙迴圈”發展中有打通城鄉要素流動堵點、補上縣域經濟發展短板的獨特作用。
“‘十四五’時期,‘城歸’返鄉創業,將加快鄉村振興戰略中創業帶動就業的人力資源開發,啟用農村市場發展潛力,返鄉入鄉創業者大有可為。”楊志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