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雲南國在天涯,六詔山川景物華。
疊翠峰嶺吐玉露,天光雲影夕照明。
氣骨雲根聳高原,拔劍競天鍔未殘。
汪汪積水光連空,重疊細紋晴漾紅。
彩雲南現
武帝追夢▼
提到党項,也許你會想說党項人不是早就在數百年前,被蒙元消滅了嗎?長期生活在西北的党項人(寧夏)與4000裡之外的雲南,怎麼可能會有關係呢?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時,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4,而云南就是其中之一。而對於雲南這個名稱的由來,有種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武帝追夢”,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
而就在漢武帝夜夢彩雲前後,原本生活在“賜支”(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的西羌族人,逐漸內遷至河隴及關中一帶,遷徙至此的西羌人,以部落為劃分單位,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党項八部,其中以來自鮮卑族的拓跋氏最強,他們之所以內遷,與衛青霍去病收復河西有很大的關係。
而也就是在漢武帝末年,志得意滿的劉徹繼續實行擴張政策,派遣外戚李廣利發動了西征大宛之戰。其實這個大宛是個希臘文明國家(據稱張騫在中亞尋找月氏的時候,他在今費爾幹納盆地上找到了一個奇特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有著深邃的眼窩和濃厚的黑鬍子,種植小麥,而且還愛喝葡萄酒)其實早在中國戰國初期時,亞歷山大大帝就在費爾幹納盆地南方,錫爾河南岸建造絕域亞歷山大里亞城(位置在今日塔吉克的苦盞)。此後,即使亞歷山大帝國內部爆發了繼業者戰爭,這片土地一直牢牢掌控在希臘人手裡,此後幾經變革,這個全球最東端的泛希臘文明仍然存在,直到數百年後李廣利的到來。其實直到明清時期,大宛國仍然存在,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國家對外稱呼不再是大宛了。
費爾幹納盆地▼
而至於北魏拓跋與黨項拓跋究竟有沒有關係,對此眾說紛紜,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兩者沒有直接關係,最有可能的就是党項部落早期首領,被北魏皇室賜姓,畢竟北魏有賜姓的傳統,而且北魏時期党項族是依附於出自鮮卑慕容的吐谷渾的,況且兩者在語言文化傳統風俗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當然也不排除党項鮮卑像劉淵那樣聯姻冒姓的可能。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有八個部落逐步從西羌中分離出來,他們合稱為“党項八部”。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羌人,他們的血統中有鮮卑、漢等民族成分,是寧夏這片溫潤之地(在唐代及以前,寧夏的環境還是很優渥的,而這也是寧夏塞外江南名稱的由來)民族融合的現實見證。
寧夏▼
唐代滅亡後,已成為“定難軍節度使”的党項拓跋氏集團開始走向了獨立的道路,掌握了夏、銀(今陝西榆林東南)、綏(今綏德)、宥(今靖邊東)、靜(今米脂東)等五州之地的實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藩鎮,並最終建立了西夏政權。
其實西夏的存在,還造成了很深的影響,那就是間接造成了陸上絲綢之路的斷滅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盤踞在河西走廊的西夏政權,使得宋朝的商品,無法或者不願意透過西夏進入西域開展商業貿易。況且此時正值指南針的改良,以及造船水平的提高,宋朝官家便把對外經濟發展方向從內陸轉向了海外。當時宋朝商人,完全可以從海上繞過南海和印度洋通往阿拉伯;而穆斯林商人則從相反的路線來到中國,比如今日中國江蘇省揚州市菱塘回族鄉,此地的回民同胞,其祖先就是在唐宋時期來到中國,並定居下來的。其實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其根本上還是技術的轉變,使得陸路運輸的競爭力越來越低。
說到絲綢之路,需要注意的是,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的說法是1877年時,由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首次提出的,而海上絲綢之路的說法也不是中國人提出的,其是由法國漢學家沙畹首次提及的。對於陸上絲綢之路,中國的最早叫法其實是玉石之路。起初在河西走廊上,最主要的貨物其實是和田玉,而這也能從只有“玉門”而沒有“絲門”就可以看出來,而至於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傳統叫法其實是出現於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
而當西夏保義二年(1227年)西夏滅亡時,當時的蒙古人只是消滅了這個政權,而西夏党項人仍然大量存在,只不過在這段時間,党項人逐漸向內地遷徙,還有的投靠了金人,而這也是河南党項人的由來,只不過他們已不說党項語了,且其身份也變成了漢族和回族,如今文化層面的党項人以及不復存在了。
其實李元昊之所以能建立西夏,與一個北宋漢人叛宋投夏脫不了關係,此人就是西夏中書令張元。元昊那句“朕當親臨渭水,直據長安”的豪氣干雲的通告,就出自張元的手筆。
張元的叛逃可謂是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根據王詠的《燕翼詒謀錄》卷五記載說,正因為張元當年的“走夏州”,即張元叛宋投夏之事,給宋朝以極大震撼與教訓,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北宋改革了當時科舉進士中的殿試實行末尾淘汰的錄取制度,而對凡是中了進士之後的人一律授以進士出身!即使那些科舉成績可能不算太好的,也授以“同進士出身”儘量防止再出現文人叛逃為敵所用之事。
西夏▼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党項人都離開了故土,有的還向蒙元政權效忠。
比如寧州西夏党項族人朵兒赤。
少年時代的朵兒赤聰明過人,已顯示出和他同齡人少有的才華。元世祖忽必烈聽說之後,遂召見朵兒赤問道:“我聽說你能說會道,很有才華,是嗎?”朵兒赤答道:“您聖明仁智,這五湖四海的臣民都清楚。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國之君,應該親近君子,遠離小人。從古到今因親近小人而失國者是很多的啊!”元世祖深深為朵兒赤的言論所打動,認為朵兒赤的話與自己的思想不謀而合。其實從這就可以看出來經過長期的發展,西夏人的文化素養已經很高了。
元世祖認準了朵兒赤是個有用之才,想舉用他,問朵兒赤想做什麼樣的官?朵兒赤答道:“西夏一帶的土地向來貧瘠廣袤,十之有九未能開墾。現在人口在增加,兵士在增多,何不進行屯田開荒呢?”。於是,元世祖授朵兒赤為中興路新民總管,以督開荒之任。朵兒赤上任後,召募強壯勞力墾田,又堵塞黃河九口,開三流。三年後,糧食增加,風氣頓變,人人相親。世祖大悅,又升朵兒赤為潼川府尹,朵兒赤在任潼川府尹時,也注意務實,發展生產,很有成績。
後來,因與雲南一帶少數民族關係難以處理,元世祖又任朵赤為雲南廉防使,此後朵兒赤再也沒有離開過雲南,而經過近千年的繁衍生息,最終形成雲南朵氏家族,只不過被劃入蒙古族當中了。
其實朵兒赤並不是蒙元帝國首個來到雲南的非蒙古人,早在南宋滅亡前,在忽在必烈迂迴夾擊南宋的遠征軍中,就有一支契丹人的軍隊(統領為原遼國將領耶律忙古帶),而當蒙古人佔領了雲南之後,這支契丹人就在雲南地區定居了下來,如今多自稱為本人(也稱蒲滿人),繁衍至今已約有15萬後裔,其中有9萬分布在雲南省施甸縣,多為蔣姓。當年這支遠征軍越過橫斷山脈和雲貴高原,滅亡大理後從側後夾擊南宋的。
清光緒十六年
雲南土司(契丹人後裔)官札▼
契丹人跟隨蒙古人
進行戰略大迂迴夾擊南宋▼
提到橫斷山脈(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有個頗為有趣的知識,“橫斷山脈”這一名稱出自清末江西貢生黃懋材,在途經川滇(不過我覺得雲川更有人文氣息一些)時,因看到瀾滄江、怒江間的山脈並行迤南,橫阻斷路,而給這一帶山脈取了個形象的“橫斷山”名稱。眾所周知,青藏高原號稱亞洲水塔,而云南也因為橫斷山脈特殊的地理結構,被稱為亞洲水管,保證著著東南亞和南亞多個國家的生活生產用水問題。
而近些年來,國家也相當重視對西南地區的開發,目前西南地區在原有川渝經濟圈、北部港經濟圈的基礎上,發展出諸如川渝中歐班列、中老鐵路(就在數天前,寧夏銀川的貨物就透過中老鐵路抵達寮國首都永珍)等國際物流通道,而且四川、重慶、雲南、廣西、貴州五個省級行政單位的高鐵專案正在積極建設中(成自宜高速鐵路、京港高鐵鄭貴段以及昆深高鐵等等),而且本月初四川進行了100個重大專案集體開工儀式,不僅如此,全球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已基本完工,預計今年7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未來中國西南地區的發展無疑是一片光明。
鶴舞金沙,正在建設中的
白鶴灘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