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瞭解一下四渡赤水。
幾十年以來,研究四渡赤水戰役的人很多,講述這一段歷史的人更多,讚美之詞不計其數,但是這一切都是站在上帝視角作出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的戰役的結果,也知道了各方的兵力部署,這種情況下所做的分析,與戰場當初面臨的情況,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所以我們很多分析都有些流於表面。
那這場不大的戰役究竟偉大在何處呢,其深層的智慧又在哪裡,想要找到這個答案,首先要了解這場戰役發生的背景。四渡赤水是在什麼情況之下發生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湘江之戰又是慘敗,兩次戰敗給紅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十萬紅軍剩下了三萬多人,而且因為李德、博古等人還一意孤行,抵制主席的正確路線。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派出了四十多萬大軍圍剿紅軍,如果說戰士們計程車氣沒有受到影響的話,那是不可能的。
不論是外環境還是內部氛圍,都需要一場勝利來改變這種局面,只有勝利才能擺脫敵人的包圍圈,也只有勝利才能讓戰士們看到前進的希望,毛主席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揮的四渡赤水。
這個時候每走一步都關乎全軍的生死存亡,想用三萬人去戲耍四十多萬大軍,還要擺脫他們的包圍,這個難度有多大,這個壓力有多大,是我們永遠無法想象也無法體會的。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能夠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進而指揮全軍相互配合作戰,這需要何等的氣魄和胸懷才能做到呢,要知道當時我們沒有偵查機,對於情報的獲取,只有步行的偵查人員,以及對敵人電報訊號的分析,所以當毛主席作了具體判斷時,更多的是依靠他對敵人的各種分析和把控,然後料事於先,把敵人永遠甩在身後,這就需要超人的智慧。
有極少數人說,
四渡赤水就是一直在逃跑,稱不上什麼勝利。這些人對四渡赤水都是沒有足夠的瞭解,如果說紅軍第一次渡過赤水河,是被動情況下的決定,那麼從第二次渡過赤水河開始,都是毛主席帶領紅軍主動出擊完成的。
這是典型的運動戰,
在這種快速的運動中還要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這其中的難度更大,因為是運動戰的變數更大。本身我軍的人數和裝備就處於劣勢,一旦一步走錯就沒有了回頭的機會,但是毛主席把這種運動當中的變化,運用到了極致。
把這種變化當成了我軍的有力武器,每一步都在敵人的意料之外,特別是第三次和第四次渡過赤水河,這兩次渡河是一套組合拳,從第三次渡河開始,後面的每一步都已經在主席的心中成形了。
而對於國民黨方面來說,紅軍三渡赤水已經讓他們看不透了,緊跟其後追過赤水河,這個時候讓他們更加意外的結果出現了,紅軍乘機第四次渡過赤水河,把敵人甩在赤水河那邊。
任何戰爭當中,
一方被另一方牽著鼻子走的時候,就已經處於被動了,已經失去了主動權。能掌控主動權的戰役有很多,但是以三萬人戲耍四十多萬人的例子,可謂是鳳毛麟角。而毛主席指揮的四渡赤水,就是其中最經典的一個例子。
越是專業的軍事人才,越是佩服毛主席的智慧和魄力。在那種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還要保持冷靜的信心,要用三萬人去調動四十多萬人,變被動為主動,這一切的難度有多大,只有專業人士更明白。
四渡赤水另一個精彩的點就是“變”
在二戰之前,世界上的軍事戰爭理論已經相當成熟,特別是研究兵法兩千多年的中國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種情況下,大家能使出什麼招數都是桌面上明擺著的,如何在這種相互瞭解的情況下獲勝,甚至是以少勝多,就需要一個“變”,把大家都知道的各種戰術靈活的變化起來。
大家都在考慮變化,哪一方的變化更合理,更能出人意料,那他就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剋制敵人的優勢,勝利的可能就會大很多。
在四渡赤水戰役當中,毛主席就把這種變化用到了極致,每一步都能料敵於先,每一步都是敵人不曾想到的,所以西點軍校才會把主席稱為真正的戰神,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專業人才,反覆研究這場戰役,想從當中學習偉人的智慧,這場戰役也在世界軍事人才培養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想說的是
毛主席的軍事智慧是來自於幾千的中國歷史,再加上個人的天賦形成的,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絕對不是研究幾個例子就能學會的。
首先能把中國古兵法融會貫通,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再把這些理論結合到戰場的實際情況當中,這實踐過程就更難了。所以越是深入研究四渡赤水,越覺得毛主席的偉大難以言表。
我們在緬懷偉人的同時,更應該學習偉人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去,繼承主席為人民服務的宏願。
朋友們,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