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刊講黨史】
如果一位少年乘坐一艘時光機,穿越回百年前,即便有再豐富的想象力,大概也難以預測載人航天、人工智慧、5G網路這些科技成就給今天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
這種強烈的對比,會不會在少年心中播下一粒美好科技夢的種子?《我們愛科學》雜誌的《科技時光機》欄目,就是這樣一個造夢者:從科技進步的角度,展示我國航空航天等領域取得的成就及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給了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一個全新的視角。
《我們愛科學》創刊於1960年,是一本面向中小學生的科普讀物。2021年,雜誌社開設《科技時光機》欄目,邀請一線科研人員撰稿,連續10期刊登42版、4萬字、約100張珍貴照片,用一個個舉世矚目的成就,展現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攻堅克難的發展歷程,引導青少年立志勇攀科學高峰,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航空航天、軍事裝備、生物科技、通訊工程、交通運輸、人工智慧……在欄目策劃中,編輯們選取了多個領域,從100年前人們的所見所聞,到100年間的變化和進步,再到如今這些領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讓青少年讀者在時光中穿梭,感受科技進步的力量——
《光影歲月:鏡頭背後的故事》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老照片講起,介紹了當時的人們在與敵人的鬥爭中,如何節省膠捲、利用土材料製作閃光燈,再講到高科技照相機、3D影像技術等概念;
《奔跑吧,車輪!》從紅旗轎車、“二八大槓”、解放汽車,到如今的國產智慧汽車流水線、共享單車、多功能解放汽車,汽車領域技術的進步與變遷躍然紙上;
《廚房裡的“熱”聊》從蜂窩煤、液化石油氣到天然氣,用能源變化的脈絡,串聯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安源煤礦大罷工、大慶油田與鐵人精神、為民謀福祉的西氣東輸工程等很多感人的故事;
《穿越時空的列車》從100年前的京張鐵路開始講起,到新中國成立後建成的成渝鐵路,再到今天風馳電掣的“復興號”,展示了我國在鐵路建設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給資訊插上“翅膀”》從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臺電報機開始講起,介紹了我國在資訊通訊領域的一個個進步和通訊行業發展中湧現出的感人故事……
據該欄目的責任編輯吳科銳介紹,為保證文章科學嚴謹,雜誌社請到了航空航天、遠洋船舶、生物科學等領域的一線科研人員撰寫稿件。組稿過程中,編輯與作者團隊開了多次研討會,為知識“量體裁衣”。稿件完成後,雜誌社又請國內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有關專家對內容稽核把關。
“看了文章,才知道我們國家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多麼不易!”“我以後要報考航空航天專業,讓五星紅旗在更遙遠的外太空高高飄揚。”《科技時光機》連載刊登後,有青少年讀者透過寫信或電子郵件留言。
《我們愛科學》的編輯們還用新媒體形態進行傳播。比如在微信公眾號上對《科技時光機》的文章進行了選登,每一篇文章後面都收到了大量讀者留言。一篇介紹我國國產拖拉機從落後到先進的“逆襲”之路的文章,很多讀者讀後,不僅為拖拉機的“逆襲”之路點贊,還紛紛表示:“祖國太厲害了!”“希望未來還會有更厲害的拖拉機,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作為編輯,我們感到很自豪光榮,更堅定了我們繼續做好原創科普、主題出版的決心。”雜誌社主編王榮偉說,“很多人年少時,都曾夢想成為科學家,我們要愛護這個夢想,希望它能促使科學成為國家的尊崇、科學家成為全民的偶像、科學精神成為催人奮進的力量。”
(本報記者 俞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