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吃飯,脾氣急躁想必是許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常見問題。很多家長將問題歸結於食物不符合孩子胃口,孩子小不懂事。可事實上這些症狀表現在中醫學常稱之為小兒脾虛肝旺證。具體表現為以脾虛(食慾不振,偏食,腹痛腹瀉或便秘,小便渾濁等消化功能紊亂)和肝旺(煩躁易怒,或哭鬧不安,或手足心熱等)兩組證候為特點,會影響孩子的飲食、睡眠、情緒、生長髮育。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小兒脾虛肝旺?
究其原因,《幼科發揮》雲:“肝常有餘,脾常不足,此都是五臟氣也”。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是其生理特點,因此臨床上小兒易見煩躁不安、無故哭鬧、手足心熱之肝旺表現及食慾不振、偏食挑食、腹瀉或便秘、小便渾濁的脾虛證候。
古人認為:“小兒本為稚陰稚陽之體,一旦護理不周或餵養不當,極易損傷脾胃,脾病及肝可導致脾虛肝旺。”正如王旭高所言“土不榮木,脾土運化失司,水谷精微日損,是以無以養肝。”現代臨床亦多見小兒因調教不當,自小任性,隨意肆食,或脾氣乖張,吃食多少不均而致脾虛肝旺的情況。
小兒脾虛肝旺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治療方面,需透過調理肝脾佐以消導,可減輕或消除。具體方法可選擇中藥內服或小兒推拿。內服中藥立法以健脾為主,佐以平肝消食,主方常以柴芍六君湯加味。其中白朮、茯苓、淮山藥健脾;柴胡、白芍、青皮、胡黃連、烏梅用於調肝;枳殼、厚朴、檳榔、萊菔子、焦山楂、麥芽等消導以助脾胃運化。使其脾土得健,肝木得疏,胃腸積滯得以清理,則一系列臨床症狀可逐步消除。
小兒推拿對此類病症亦有不錯的療效。治則同為健脾調肝,佐以消導積滯。具體操作:補脾經300次,清肝經300次,揉板門200次,揉中脘200次,揉腹(順時針、逆時針各150圈)。捏脊則根據症狀,酌情加減手法。
以上即是小兒脾虛肝旺證的簡單介紹,各位家長若發現孩子有如上文所述情況,可找臨床醫生辨證施治。
作者介紹
中醫科:主治醫師
姚偉偉
出診地點:通州院區
出診時間:週一、週三、週四、週五
專長:
擅長運用針灸、推拿、浮針療法等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性眩暈、頸性頭痛等病症。擅長運用小兒推拿治療小兒腹瀉、發熱、咳嗽、小兒積食、小兒肌性斜頸等病症。
微信訂閱號
微信服務號
提供預約掛號、門診繳費、就診指引、報告查詢等移動服務。
新浪微博
微信影片號
快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