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很多患者都因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而生病,有的是工作壓力大,有的是夫妻感情不和,有的是陪孩子學習,還有的是喪偶,這些生活中過不去的坎,會讓人變得暴躁,或生悶氣,或悲傷過度。
不是生氣能讓人生病,而是七情皆能致鬱。
中醫認為鬱證的由來,是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致,總之是所有能讓人心情鬱悶的情緒,都會造成氣鬱,進而出現胸腕滿悶、兩脅脹痛,有些人總覺得咽中有異物梗塞,也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另外若是肝氣鬱滯於中焦,影響了脾運化津液的水道,那麼不僅會造成肝鬱化火上行於咽,使咽中有異物感,還會使溼氣瘀滯於下焦,加上衛生習慣不好,就會形成一些婦科炎症,比如盆腔炎、月經量少、白帶異常。
《傅青主女科》就提過:“夫帶下者俱是溼證。”
此外還有妊娠早期出現嘔吐嚴重,不欲飲食,這也和水溼內停,氣化不利造成。
總之,情志變化與五臟失和及鬱證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係,其強調七情失常既是鬱證發病的直接原因,也是鬱證臨床辨證的重要依據。
我的一個患者63歲,因為喪偶,導致心情鬱悶、多愁善感,對生活喪失了興趣。
就這樣慢慢的患者開始出現頭暈、失眠、全身乏力、口乾口苦、噯氣,兩脅脹痛的問題,此外咽喉還有異物感,這些症狀持續了一年。
直到患者因血壓增高和支氣管哮喘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還得了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肝囊腫。
後到醫館看診,其實患者氣短並不是哮喘造成的,因為患者在便後會加重氣短,或是久坐不動,也會加重氣短,這種情況就是由於肝氣鬱結造成的,而其他的症狀也是鬱證的典型證型。
患者多愁善悲,肝氣鬱結日久化火,傷肝陰,耗肝血,肝血不足,則血不養心,易見心悸易驚。
同時鬱而化火,虛火上擾心神,則心神不寧,夜臥難安,心中煩亂。
肝氣鬱結,升發失職,則胸脅脹滿,肝氣橫逆犯胃則見噯氣,肝鬱化火,犯及膽腑,則見口苦。
脈弱亦為氣血不足的表現。
對於這類患者,需以疏肝解鬱、健脾化溼,輔以清心安神來治療。
本方包含甘麥大棗湯以養心安神,和中緩急;方中加入梔子、淡豆豉,以清熱除煩,宣發鬱熱。方中合入柴胡疏肝解鬱、生髮陽氣,枳實理氣解鬱,洩熱破結,與柴胡一升一降,使全身氣機更加舒暢,共同調節肝脾氣機;陳皮、香附、青皮可進一步增強本方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效;鬱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鬱、亦可涼血清心;磁石、龍骨、牡蠣、珍珠母重鎮安神,定驚潛陽;患者舌質紫暗,予丹參、水蛭、地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鬱、清心除煩、鎮驚安神、活血化瘀止痛之功。
此類患者,除了可以用湯藥治療之外,還要注意情緒的調整,藉由聽音樂、郊遊、看書、畫畫來排解煩躁鬱悶的心情、陶冶情操,且“七分養”要比“三分治”重要,因為好的情緒是可以預防和防止鬱證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