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軍由於立國較晚,直到1975年其海軍部隊才成立,雖然較百年海軍還差了50多年,但在海軍裝備發展上,如同其陸軍和空軍一樣,呈現小而精的裝備特點。新加坡海軍的成立初期水面艦艇主力裝備為6艘勝利級巡邏艦以及6艘海狼級導彈艇,隨後開始暴兵之路,12艘無畏級巡邏艇,4艘堅忍級兩棲登陸艦,6艘可畏級隱身護衛艦,還有今天的主角8艘“獨立”級瀕海多工艦,可謂是家底殷實,稱霸東南亞。
獨立級起源
進入21世紀第二個是十年後,勝利級巡邏艦和無畏級巡邏艇已經呈現老態,尤其是勝利級巡邏艦,是新加坡海軍1983年從德國引進,分別在1990年和1991年服役6艘,急需新型巡邏艦頂替,畢竟3000噸級的可畏級執行近海巡邏任務太過奢侈。於是新加坡海軍參考阿美瀕海戰鬥艦的設計理念,以瀕海作戰為主要任務要求,平時可承擔簡單巡邏、救援任務,一到戰時可根據需要快速換裝任務模組來滿足多工作戰需求。這就是獨立級瀕海多工艦的設計起源。
獨立級特點
獨立級英文名為Littoral Mission Vessel,LMV”,即瀕海多工艦,與阿美的獨立級略有不同,阿美更注重於近近海特種作戰、反潛作戰、防空以及反艦作戰等戰時任務和使命,新加坡海軍的獨立級更傾向於執行多用途任務,兼顧戰時作戰和非戰時巡邏、護航任務。
獨立級由新加坡科技工業集團和瑞典薩博公司聯合設計,由於薩博公司也並未有此類巡邏艦的設計經驗,因此參考法國DCNS公司的追風級的設計打造而成。從設計上看,獨立級擁有極佳的艦體隱身設計,艦體大部分採用碳纖維強化塑膠,由舷側排氣。在動力上,採用兩臺MTU 20V 4000 M93L型柴油機推動,最大航速27節,在18節經濟航速下,續航力達3000海里。
獨立級自動化程度極高,雖然噸位有1300噸,相當於無畏級巡邏艇的兩倍之多,但是所需操作人員更少,僅僅只有23人。並且獨立級還擁有寬大的直升機起降甲板,能夠完成SH-60/NH-90級別直升機的起降,艦尾採用多工模組的下沉式甲板設計,平時安裝兩組投放滑軌,用來釋放和回收RHIB高速突擊艇,還可以換裝反水雷戰模組。
獨立級武器
由於獨立級定位是可以在戰時緊急加裝對應作戰任務的武器模組,因此在和平時期,獨立級的武器較為平平無奇。主炮為一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後方為12單元MICA米卡防空導彈垂直髮射裝置(VL-MICA-M),垂直髮射型“米卡”導彈的最大速度超過3馬赫,最大射高為9000米,最大射程10-12公里。其餘武器為一座25mm颱風遙控武器站,和兩具12.7mm奧托梅萊拉Hitrole遙控武器站,有意思的是,獨立級還裝備了高壓水炮,出現漁業海洋糾紛時可派上用場。
雷達方面採用一具泰雷茲集團的NS100 S波段多功能全固態對空/對海搜尋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搜索距離200公里,對空對海態勢感知能力較強。
標準排水量 |
1200噸 |
滿載排水量 |
1250噸 |
艦長 |
80米 |
舷寬 |
12米 |
吃水 |
3米 |
乘員 |
23人 |
最高速度 |
27節 |
獨立級服役
“獨立”級瀕海多工艦共計服役8艘,首艦於2017年服役,目前8艘均已服役。對於新加坡海軍而言,獨立級瀕海任務艦的入役大大加強了其水面艦艇編隊的實力,也緩解了因無畏級巡邏艦老邁帶來的近海巡邏壓力,而在戰時,8艘獨立級又可加裝戰鬥模組成為6艘可畏級護衛艦大鼎力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