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國家又發生軍人政變了
西非地區在不到5個月之內,先後有兩個國家的軍人宣佈取得政權,分別是去年9月的幾內亞,及日前的布吉納法索。
這還沒完呢,布吉納法索鄰國尼日,有機會是下一個面臨軍人接管風險的非洲國家,因為尼日遭受同一批武裝組織攻擊。而鄰國馬裡在此期間發生了兩次軍事幹預,原因是擔心政府無力應對日益嚴重的激進伊斯蘭暴力事件。
但是,除了法國,國際媒體幾乎無人關心西非國家。畢竟太窮了。“弱國無外交”,弱國也不配有國際報道。
我為什麼關心西非呢?
先講個段子啊。西非某國軍人政變,法國一退伍華人朋友問我,他原來的領導現在那裡掌權了,他要不要去看看?我說:我陪你一起去吧。
我們知道,馬裡和布吉納法索都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在獨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著與兩國牢固的經濟和安全聯絡。
與馬裡一樣,布吉納法索安全部隊也依賴法國的支援。法國在該地區部署了5100名人員,稱為“新月沙丘行動”。這次行動始於2013年法國派遣部隊阻止聖戰分子進攻馬裡首都巴馬科。
但隨著安全域性勢的惡化,公眾對法國參與者的支援已經減弱。
12月,卡亞居民阻止了一支向布吉納法索軍隊運送物資的法國軍事車隊,反而指責新月沙丘行動部隊與聖戰分子合作。
非洲那種地方,法國肯定是派外籍兵團去執行任務。我們知道,有不少法國華人加入過外籍兵團,不過,現在少了。
法國為什麼著急?
先看看法國對西非國家政變的態度吧。
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在受訪時譴責了布吉納法索發生的“軍事政變”。他強調,法國的優先事項是,首先,布吉納法索總統羅克·卡博雷(Roch Kaboré)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該國局勢保持安定。
馬克龍還說:“法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而且我一直致力於站在地區當局一邊。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CEDEAO)已譴責了這場新的政變,這場政變確實是由軍隊領導的。而且,由於卡博雷總統是由他的人民透過兩次民主選舉產生的,法國支援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立場。”
但是呢,據法新社報道。布吉納法索的民眾,特別是年輕人,還挺支援軍人政變的。因為政府太無能,而且還腐敗。
無論如何,西方國家在非洲推行的民主制度,看來沒有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或者說,西方國家就不想讓非洲太平。
在全球層面,美國政治學家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把西非國家政變歸因於 “不利於民主的風氣”。 其中包括:“俄羅斯的憤怒”、“美國的自滿”和“中國的野心”。 他認為應該增加一個同樣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手段:外交實用主義,一種全球化的做法。對於大國來說,相當於首先捍衛其戰略利益。
看到了吧,美國的所謂專家,無論談什麼問題,一定要拉上中國,現在,也開始拉上俄羅斯了。
BBC說,布吉納法索的軍事接管令人不安,但並非意外。
卡博雷總統的下臺是西非國家過去17個月來的第4次政變。
鄰國馬裡在此期間發生了兩次軍事幹預,原因是擔心政府無力應對日益嚴重的激進伊斯蘭暴力事件。
布吉納法索的政變表明,政變分子並不關心西非區域集團西非經共體的反應。最近對馬裡和在去年九月發生了政變的幾內亞的制裁,但未能遏制士兵的行動。
鄰國尼日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Mohamed Bazoum)在2021年執政時起步不穩,在平民和軍隊遭受致命襲擊的背景下,當年該國也發生了一起未遂政變。
巴祖姆一直激烈批評馬裡的政治局勢及其對地區部隊士氣的潛在影響。
這位尼日總統一直試圖透過視察動盪地區的國防軍來平息任何軍事不滿,目前似乎正在發揮作用。
馬裡和布吉納法索的不穩定也導致其南部鄰國象牙海岸的安全擔憂。自2020年6月以來,那裡發生了針對安全部隊的聖戰組織襲擊。
中國同西共體的關係
中國與西共體15個成員國均保持著良好合作關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先後參與聯合國在賴比瑞亞、獅子山和象牙海岸的維和行動。
美國出於戰略利益的考量一直在做西非的文章。就在去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舉行前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到訪肯亞、奈及利亞、塞內加爾,並對外表示:“為顯示我們對(非洲)大陸各地夥伴的承諾,拜登總統有意主辦美國—非洲領導人峰會,以促進高層外交和互動。
然而,西非國家對美歐國家其實是有所保留的。比如,有些國家怕美國煽動並策劃改變其政權,有的則擔心歐洲只是看重他們的資源,如抱怨法國越來越頻繁地“缺席”非洲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如塞內加爾國家大劇院院長桑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這些年,中國正在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幫助塞內加爾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只有中國人把實實在在的好處給了我們塞內加爾人。
我們看到,“非洲人民有自己的選擇權,並已做出選擇”。美國和西方對中國的抹黑,非洲人民心裡有數兒。#媒體人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