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長津湖戰役現在的知名度隨著電影的火爆已經非常高了,在這場戰役中,被圍的美軍陸戰1師憑藉強大的空中掩護和火力,最終逃出了志願軍九兵團的重圍。如果假設,被圍的是日軍一個主力師團,以九兵團的情況,是否可以將這個日軍師團一口吃掉?
【公告,本號由原來頭條號“知兵堂光亭”搬遷而來,敬請大家繼續關注支援】
長津湖戰役現在的知名度隨著電影的火爆已經非常高了,在這場戰役中,被圍的美軍陸戰1師憑藉強大的空中掩護和火力,最終逃出了志願軍九兵團的重圍。如果假設,被圍的是日軍一個主力師團,以九兵團的情況,是否可以將這個日軍師團一口吃掉?
美軍陸戰1師能夠逃出九兵團的重圍,最重要的原因是空中支援,具體說是兩種情況,一是對陸戰1師地面部隊的直接空中支援,為此美軍調集了大約500架艦載機和陸基飛機,白天保證每時每刻在陸戰1師行軍縱隊上空都保持至少24架飛機,隨時根據地面部隊召喚進行對地支援,夜間也出動大批夜間戰鬥機提供不間斷的空中支援。美軍規定,對公路兩側5公里範圍內的空中支援必須由地面部隊透過航空控制人員指引進行,以免誤傷己方部隊,而在5公里範圍以外的目標,飛機可以自由攻擊。此外遠東空軍所屬的戰鬥機和攻擊機都可以在必要時加入到空中支援,而轟炸機則受命對志願軍後方地域實施猛烈轟炸,以阻止志願軍向長津湖前線運送物資和人員。
二是透過運輸機空運空投補給物資,同時後送傷員。當西線“聯合國軍”全線後撤以後,美國遠東空軍的空運力量就幾乎全部投入到東線,以元山機場為基地的第21運輸機中隊就日夜不停地向美第10軍空投補給物資,僅11月28日一天就分別對新興裡和柳潭裡空投了16噸和10噸彈藥。11月29日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要求第21運輸機中隊向東線部隊空投400噸各種補給物資,但這一要求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因為即使是整個遠東空軍空運部隊全力以赴,也不過只能達到每天70噸的標準。導致空運數量上不去的瓶頸是空投物資的包裝和裝運能力,因此在日本第2348軍需空運補給包裝連僱傭了大量日本勞工晝夜不停地包裝空投補給物資,美軍戰鬥運輸指揮司令部也向韓國連浦機場派出了1個C-119運輸機中隊和1個軍需物資包裝人員分隊。從12月1日起,整個遠東空軍空運力量全面投入到為美第10軍提供空運補給的重任中去。至12月10日,先後出動313架C-119和37架C-47運輸機空投1580噸各類物資!陸戰1師史密斯師長這樣評價空運補給行動:“如果沒有空投下來的這些彈藥和補給,我軍將會遭到大得多的損失,至少傷亡數字將急劇上升,空投的補給品是我軍在這段時間裡能充分維持作戰活動所必須的物資。”同時,在長津湖戰役中,美軍空運後送的傷員達4900人,大大減輕了陸戰1師撤退的後顧之憂。如果要帶著這4900名傷員撤退,行動速度無疑將大為減緩,陸戰1師即便不被殲滅,也將付出更為慘重的傷亡。
這樣的空中支援,日軍是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的。
當然陸戰1師的裝備水平也很高,除了3個步兵團外,還有1個炮兵團,這個炮兵團下轄4個炮兵營,其中3個營各裝備18門105毫米榴彈炮,還有1個營裝備18門155毫米榴彈炮和1個114毫米多聯裝火箭炮連。
師直屬部隊中還有1個坦克營,裝備約70輛坦克。
每個步兵團下轄3個步兵營、1個裝備12門107毫米迫擊炮的重迫擊炮連、1個裝備12門75毫米無後坐力炮和5輛坦克的反坦克連。
每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裝備4門81毫米迫擊炮、4門75毫米無後坐力炮、12挺12.7毫米重機槍的機炮連。
每個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和1個裝備2具89毫米火箭筒、2門81毫米迫擊炮、6挺12.7毫米重機槍的機炮排。
每個步兵排下轄3個步兵班和1個裝備1具89毫米火箭筒、3挺輕機槍和1挺重機槍的機槍班。
每個步兵班配備10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2支勃郎寧BAR自動步槍,班、排長配備M1卡賓槍,連長以上軍官配備柯爾特自動手槍。
可見,陸戰1師編制裡不但裝備了大量重武器,而且即便是步兵單位,也擁有大量自動火器,裝備精良的評價絲毫不為過。
再來看看日軍的師團,二戰中日軍師團的編制很複雜,不同時期不同型別的師團都不一樣,這裡就以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日軍裝備水準最高的四單位制常設師團來對比。雖然日軍四單位制常設師團編制兵員2.5萬人,和美軍陸戰1師基本相當,但裝備情況卻差遠了。
日軍師團編制裡的炮兵為1個野戰炮聯隊,說起來也相當於1個炮兵團,但只裝備36門75毫米山炮和12門120毫米榴彈炮,和美軍炮兵團相比,差了一個檔次。
師團下轄2個旅團4個聯隊,旅團除了旅團部外基本沒有直屬部隊,每個聯隊(相當於團)下轄4個步兵大隊和1個裝備6門70毫米步兵炮的炮兵中隊。
每個步兵大隊(相當於營)下轄4個步兵中隊(相當於連)、1個裝備8挺重機槍的機槍中隊和1個裝備2門70毫米步兵炮的炮兵小隊。
每個步兵中隊下轄3個步兵小隊(相當於排),裝備步槍105支,輕機槍9挺,擲彈筒12具。
日軍步兵單位的裝備和美軍步兵單位相比,也是差遠了,自動武器的差距簡直是天上地下,單位時間裡的火力投射,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而志願軍九兵團就是原來三野九兵團,總兵力約16萬人,下轄20軍、26軍和27軍,都是解放軍的頭等主力,每個軍下轄4個步兵師和1個炮兵團(裝備36門75毫米山炮),每個師轄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營(裝備12門75毫米山炮),每個步兵團轄3個步兵營和1個迫擊炮連(裝備12門81毫米迫擊炮),每個步兵營轄3個步兵連和1個機炮連(裝備3具火箭筒或擲彈筒,6挺重機槍),每個步兵連轄3個步兵排和1個機炮排(裝備3挺輕機槍)。像20軍和27軍這樣的王牌精銳,由於解放戰爭中的大量繳獲,步兵連裡也有不少衝鋒槍和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可見,九兵團的裝備水準雖然不如美軍陸戰1師,但明顯是在日軍之上。
如果,日軍一個師團被九兵團合圍,從兵力、裝備的對比情況來看,日軍肯定凶多吉少。
有人會說除了武器,還有精神、士氣層面,日軍可是有武士道精神,打死不繳槍的。確實,日軍就是以作戰意志頑強而著稱,即便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戰局非常不利,戰敗已經顯而易見的情況下,主動投降的日軍也很少,在失敗已成定局之時,大部分日軍都寧願選擇“萬歲衝鋒”或者自殺。
這麼想,言下之意就是美軍都是少爺兵,怕艱苦更怕死,戰鬥意志比日軍差多了。這明顯是個認識上的誤區,美軍的海軍陸戰隊是戰鬥意志最頑強的,陸戰隊從成立之時起,就一直是志願兵,而其他美軍部隊都是義務兵,直到越戰結束後才改為志願兵。而且陸戰隊由於主要擔負兩棲登陸作戰,也就是背水一戰,一旦失利就是被趕下海的結局,所以歷來非常注重戰鬥意志和戰鬥作風的培養,從1847年美墨戰爭的蒙祖馬殿之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貝洛森林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更不用說了,威克島、瓜達爾卡納爾島、誇賈林、貝里琉、硫磺島、沖繩島,陸戰隊打的全是硬仗惡仗,戰鬥意志絲毫不比武士道的日軍遜色。就是在長津湖戰役中,陸戰1師的官兵光美軍的最高榮譽國會勳章就得到了17枚,這個國會勳章可不是輕易得的,一般戰役一般部隊,得個一兩枚國會勳章就相當不錯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陸戰1師在長津湖的表現還是相當頑強的。
所以說,陸戰1師在戰鬥意志上也不比日軍差。其實這個結論,對二戰歷史有所瞭解的都知道,當年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陸戰1師可是和日軍最精銳的第2師團硬扛了半年,生生把日軍第2師團打殘了。
因此,綜合而言,日軍一個師團,和美軍的陸戰1師,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沒有強有力的空中支援,裝備也差了很大,如果架空一下,九兵團包圍的是日軍一個師團,九兵團在兵力、火力上都佔據絕對優勢,兵力是16萬:2.5萬;75毫米以上火炮是252:48;81毫米迫擊炮和70毫米步兵炮是144:56。最終的結局即便不是全殲日軍一個師團,也至少是給日軍以重創,別的不說,日軍如果有五千傷員,沒有美軍的空運後送能力,在撤退途中一定是會給主力造成極大拖累,就算日軍傷員按照慣例自殺,那麼日軍的損失也將大大超過美軍陸戰1師。
別說是日軍的一個師團,就是美國陸軍的其他師,恐怕面對九兵團的重圍,損失都會比陸戰1師大多了。看看在新興裡的美軍第7師31團支隊,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最後,在後勤方面,九兵團冬裝、糧食、彈藥都很困難,這很大程度上是美軍對志願軍後方的空襲所造成的,日軍沒有這樣強的空中封鎖能力,九兵團的後勤補給會有所改善。同時,日軍的後勤保障能力也比美軍差多了,和志願軍基本上是一個水平,同樣會面臨冬裝、糧食、彈藥不足的問題,此消彼長之下,志願軍的優勢又進一步擴大了。
綜上所述,最後的結論,如果是日軍的一個師團被九兵團包圍,結果肯定會很慘,即便不是被全殲,也會遭到重創。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