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用於培養飛行員的教練機,可能很多人會想到最新裝備服役的教練10、出口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K-8,以及能夠超音速飛行的教練9。但是在我國航空歷史發展長河中,卻有一款教練機雖然裝備服役時間早已超過半個世紀以上,但是在不斷改進之下,其對於我國飛行員的培養卻是至關重要,這就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教練機——初教六。
但是你敢相信嗎?服役時間早已超過半個世紀之久的初教六,不僅繼續承擔著空軍新學員的培養任務,竟然還出現在了海軍艦載機航空兵的飛行培養體系中,用於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著艦測試任務(注意看下圖中有艦載機起降專用的燈光助降系統)。如果從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機型來選的話,平庸的有K-8、中端的有教練9、高階的有教練10,為啥這三款機型都不選擇,偏偏選擇初教六這樣一款動力落後、效能平庸的低端機型呢?
其實海軍在更多新航母裝備服役之際,對於飛行員的需求越來越大後,早已放棄繼續從陸基航空兵隊伍中選拔的方式,改為從零開始培養自己專屬的艦載機飛行員,所以海軍選擇初教六也是有以下幾大原因的:
一、自中國航空兵誕生以來,幾乎所有軍用固定翼航空器飛行員不管是空軍還是海軍,在航校的時候,都是從初教六開始的,所以這也是海軍單獨使用初教六完成艦載機飛行員初期訓練的一大原因。
二、最開始的時候,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飛行員主要從空軍和海軍的岸基航空兵中選拔,但是隨著海軍艦載機航空兵的正式成立,特別時我國更多航母的建設,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勢必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單獨採購初教六組建自身的航空體系也很正常。
三、艦載機在著艦過程中,要求艦載機的升力大、初速低、失控滾轉率高,但是升力大就要增加機翼面積,初速低同樣也要儘可能的採用升力大的翼型,失控滾轉率高,就要求其飛行穩定性高。而初教六的活塞動力、平直翼型恰好都滿足這些特點,而且初教六有著操縱簡單、使用成本低廉的優勢,非常適合海軍剛開始進行艦載機著艦過程的相關飛行姿態訓練。
特別是初教六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服役生涯中,一直處於改進升級之中,比如發動機輸出功率早已從之前的180馬力透過換裝新發動機提升到了300馬力,航電系統上也採用了主流的綜合電控控制系統,可實現綜合顯示、控制、導航、通訊、發動機引數採集等功能,座艙也是非常的先進,直接採用了單塊大尺寸液晶顯示座艙。
當然後期的真實攔阻、包括真正的航母甲板著艦,都會使用海軍早前基於殲教9基礎上,改裝而來的海軍攔阻版教練9高教機。
不過初教六、殲教9、再到殲15的搭配模式應該只是過渡時期的配置,因為海軍還有更好的選擇,比如初教6完成基本飛行訓練後,剩下的專業訓練全部由K-8、教練10、殲15完成,這三種機型全部都是噴氣式飛機,在機型過渡上更為連貫,同時K-8相比初教6效能更為全面,更具備後者不具備的更高飛行穩定性,同時教練10也具備雙發艦載的安全性,所以這也是為啥從未見過教練9在航母上進行著艦的原因。